地球是一个奇迹
旅行|北京隆福寺天宫藻井,现藏于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 Wikipedia
今天给大家分享北京中轴线一侧的冷门打卡地——先农坛(现为北京古建博物馆)。
7月18日,经过长达半年时间修缮的先农坛重新开放,该区域原状陈设皆得到复原。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山川坛”,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经历较大规模重修,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
每年仲春亥日,皇帝会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秋天,亲耕田收获后,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这片田又被称为“一亩三分地”,种有中国人自古赖以为生的五谷——稻、黍、稷、麦、菽。先农坛是故宫面积的两倍,不光能种田,这里还隐藏着一座古建博物馆,现有的陈列基本位于先农坛内的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区,与先农坛形成一个整体。“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用来遮蔽内部房顶的雕刻,一般呈穹窿状。它不仅是装饰,更在于“灭火”。藻井在皇家和佛教建筑中尤其普遍,该图为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盘龙藻井|视觉中国按照游览顺序首先进入拜殿,正门横匾上写着“中国古代建筑展”,来到大殿正中,顶上悬挂一个巨大的藻井,同时也是中国藻井艺术的孤品——此藻井由小木做和木雕纹饰组合而成,将四边形、八边形、菱形和圆形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最精彩的是井芯为一条威猛的盘龙,盘龙由一整块的金丝楠木独木雕刻而成,在旁边菱形隔断里雕有龙凤,极为精美绝伦。
由于经过地震和大火损毁严重,(下图)浅色原木部分为后期复原。万善正觉殿藻井又名“天宫藻井”,是国内藻井之最,属一级文物。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北京部分地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包括隆福寺。《北京中轴线》纪录片报道,这具藻井在地震后被弃于厕所旁,木构件散落一地,后经抢救得以修复。藻井整体金黄色,高达4米多,直径约3米,自上而下共六层,模拟天宫直达星河的画面。每层为圆形云纹雕饰框架结构,第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精雕细琢。第二层与第四层的壁板、天花有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惟妙惟肖。这些琼楼玉宇、就是佛教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州。藻井的中心是一幅星象图,底色以蓝色为主,存星1427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古天文图绘制。中心圆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没有标出黄道,和古天文图一样画在圆形天花板上的,挨着圆形天文图最外圈写着二十八星宿名称、十二分野和地支。
据现代天文学考证,1427颗星星的位置几乎与现代科技探测的行星位置一致。这具藻井如今只剩下一个框架,由于损毁严重,并且没有像前两者一样被悬挂在殿顶。它被安放在太岁殿进门后的右侧展厅,靠墙斜倚着,但是过去匠人高超的技艺水平,仍在盘龙的一麟一爪中,显露无疑。这四具藻井原本为北京隆福寺古建的一部分。1901年,由于值夜喇嘛在供桌前睡着,碰倒佛像前油灯,引燃幔帐,把隆福寺烧去大半;1976年,唐山地震,仅存在几间殿宇也几近倾覆;1993年,隆福寺再次遭遇大火,彻底消失。万善正觉殿只是隆福寺二殿,其“天宫藻井”已精美至此,当年那座被烧失的慈天广覆正殿(大雄宝殿)的藻井又该有多宏丽?《帝京景物略》记载:“殿中藻井,制本西来,八部天龙,一华藏界具”。《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大隆福寺|Wikipedia中国传统古建多为木质结构,最怕起火。古人防火高招就是“压胜理论”——即使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鬼怪目的。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负责水;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古人希望能借五行压伏火魔作祟。但根据现代消防理念,藻井是古建中“最容易引燃”的部分。我们常说“雕梁画栋”,“画栋”是热厚型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内部蓄热大,表面升温慢,所以点火困难;而“雕梁”就不同了,结构特点决定其内部的热损失小,大部分热量停留在表面,所以升温迅速,点火快。相对较粗的立柱属于热厚型材料,而在屋顶下方的横梁以及藻井等结构都属于热薄型材料,更易着火|李乾朗古代建筑画集
其中,类似“先农坛”收藏的藻井精品已不多见,这些脆弱的艺术品在几百年中躲过了战争、火灾、地震和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