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之后:认知、空间与实效
万众期待的会议已经结束,卖方细致的文字对比稿大家都能看到了。不妨在此快速划一划一些有趣的变化,聊聊交易的想法。
宏观思路的变化?
上半年的成绩充分肯定,但也并不掩盖“波浪式前进”的问题和托底的必要。
稳内需和稳就业的重要性再次提升,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尽管仍然被重点提及,不过短期紧迫性是有所后置的。有趣的是,过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稳需求”的思路本次又回归了“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在“经济循环”的思路中,重心明显是回到了需求一端。
什么是存量信息?
1.货币政策:内外部的约束都在解除,逆周期和总量发力的方向都比较明确,尤其是在防风险和降存量利率的背景下,有关货币政策效率的“流动性陷阱之争”是可以绕开的,总量发力的压力会比想象中更小;
2.财政政策:没有强刺激,只有存量的加快使用。消费和民间投资是两个明确的方向,近期相关文件很多,但千言万语,仍然重在真金白银的支持。
什么是增量/待定信息?
1.地产政策的空间有多少?
房住不炒被“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替代无疑是重大变化,对地产市场形势认知的变化将直指政策立场的变化。这一点确认了央行7月初发布会上一致的提法“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可以猜测,长期过热的结束意味着更大范围的政策变化可能。核心问题便来到了:政策空间有多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并不好捉摸,底线可能是因城施策试探出来的,但无碍短期内,动作的余地可以更大。
2.防风险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实际措施是什么?
中央对防风险的关注从4月以后明显升温,“一揽子政策”的提法显然否定了最悲观的预期,但工具篮子里会有什么更为关键。恢复造血能力、土地金融脱钩都是更长时间的任务,而短期来看降成本和滚续需要同时进行,货币宽松成为了必要的环境。而资本市场提法显然是A股,我们又会见到什么举措?
如何交易?
尽管没有小作文里夸张的强刺激、但关于内需和地产市场的认知变化仍然相当积极,这也使得下一阶段压力最轻的方向再次进入“炒预期”。对全年5%约束的关注暂时可能淡化,直到三季度后半期和四季度交界,现实的重力可能会重新加大,进而最终“击中5%”。
政策从定调到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考虑预期和现实的分歧、政策定力、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新特征新时滞,市场寻求现实验证的权重显然更高,这也使得预期交易独立很难走出趋势。
权益的预期属性短期更重,“活跃资本市场”明显指向了权益,但地量的成交面临二季报和新股供给的双重压力,相比起风险偏好的短期改善而言,更关键的显然是起量。
商品炒预期更在不可正伪的远月,近月仍更多可能去交易现实。关注品种的微观矛盾和估值,会比单一交易方向提供更多安全垫。而9月进入旺季后,或许就更要关注预期和现实是共振还是分歧。
人民币看上去似乎更能确定,可以宣告上一阶段的终结,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欧洲。当然,对于中美而言,内需和通胀的数据验证仍然是必经之路阶段,目前可以看到一些共振的潜在机会,但尚不容易断言概率和空间。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