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文 | 有书元气邓 · 主播 | 云湾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周末立flag,要早起学习,闹钟从7点半定到8点半,最后一觉睡到10点;
沉迷于报课,不报怕错过,报完又不学,最后资料都在收藏夹吃灰;
决心减肥,发誓不瘦十斤不换头像,但运动几次后,就因为太累选择放弃。
随后可乐、炸鸡等高糖、高热量食物照吃不误。
对于以上现象,有一个专门的形容词:积极废人。
意思是,这些人在心态上渴望进步,频繁给自己树立目标,但行动上永远做不到,经常半途而废。
那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积极废人的困境呢?
今天分享3个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学会习惯叠加,克服拖延
《掌控习惯》中提到,建立行动和新习惯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先确定你已有的习惯,然后把新行为叠加在上面。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学鼻祖”福格博士,讲过一个真实故事:
他的一个来访者埃琳娜和丈夫闹离婚,究其原因,竟是一些生活琐事。
其中一件,也是她丈夫最无法忍受的,是埃琳娜每次吃完饭后,都会把厨房台面搞得乱糟糟,两人经常为此争吵。
但其实,埃琳娜也想过养成收拾台面的习惯,只不过每次吃完饭,把碗放进水槽后,她就忘记了。
听完他们的讲述,福格博士追问道:
“你把餐具放到水槽后,还会做什么?”
她回答:
“关掉水龙头。”
由于关掉水龙头后,水流突然停止的声音,可以作为一个具体易察觉的提示。
于是,福格博士便建议她在关掉水龙头后,增加“擦拭台面”的新行动。
埃琳娜回家照做后,果然养成了擦台面的固定习惯,她和丈夫的关系,也因此得到缓解。
如果你也想像埃琳娜一样,在某件事上提高行动力,不妨试试习惯叠加。
即把自己想养成的行为,与每天都要做的事关联起来,让旧习惯触发新行为。
比如要想养成健身的好习惯,回家后马上换上运动装,然后你就会想:
既然我已经换上了,那就运动一小会儿吧!
习惯叠加的好处就在于,旧习惯作为一项必做且固定的事,可以持续提醒你开展新行动。
次数多了后,便会形成“条件反射”,使曾经艰难无比的行动,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
正如心理学名词“助推效应”说的那样:
“只要对人的行为或思维模式稍加引导,就能对结果产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
改变环境,减小做事阻力
《哈佛商业评论》写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会为员工提供免费水果。
期间每次最先被吃光的,都是香蕉,橙子则很少有人去拿。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少数几家公司,数百家公司都有这个情况。
这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吃香蕉、不喜欢吃橙子吗?
并不是。
调查发现,是大家觉得吃橙子太麻烦了,皮难剥的同时,还会弄脏手,吃完不但要洗手,还得擦桌子。
香蕉则不然,剥了皮就能吃,吃完也更容易处理。
这个现象,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相比之下,阻力小的事情,完成的几率更大。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也认为,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倾向于选择那个最省事的方法。
商业评论家吴伯凡,有位学者朋友,他虽然书读得多、思考也不少,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少有作品。
直到好友送来一个漂亮的陶瓶。
在此之前,这位学者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桌上摆满了书。
为了能有地方摆放陶瓶,他开始收拾屋子,桌子上只放陶瓶、一支笔和一张纸。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竟能让他的作品逐渐变得高产、高质。
因为每当他产生灵感的时候,都能立即写到纸上。
不然如果像之前一样,到处找纸和笔,不但灵感会转瞬即逝,也会消磨自己的耐心。
最终可能纸和笔还没找到呢,就想“太麻烦了,干脆不写了”。
生活中的其它事也是一样,看似再微小的动作,也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和意志力。
且事情越复杂、越难,消耗的就越多,进而可能会因为恐惧困难导致拖延。
相反,越简单易行,就越容易开始。
因此,要想提升行动力,避免成为积极的废人,就要学会给自己营造一个适合做事的环境。
同时减少做事阻力,把宏大的目标和事件,拆分为不需要思考,便能直接上手的小事。
一旦阻力少了,执行过程中的纠结与痛苦也会减少,如此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持续行动。
制定合理的目标,善用“摘桃子理论”
比尔·威尔逊是“匿名戒酒者协会”的创始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了十几年,但协会目前仍在正常运转。
每年都有人来寻求帮助,使得很多人成功戒酒。
他们帮助求助者戒酒的方法很简单。
首先是让求助者承认,自己在对付酒精上,已经无能为力了。
然后与很多人想象中“一次性终身戒酒”的远大目标截然相反,只要求成员24小时不碰酒,一天一天的戒。
之后,逐渐对小成果进行强化。
在戒酒的第1天、第10天、第30天、第100天、周年纪念日等特殊节点,发放徽章奖励。
这样他们便能阶段性地收获成就感,增强戒酒的行动力。
通过这个方法,参加戒酒协会的求助者,状况基本都有所改善。
因为这样有点难度,但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很容易带来小胜利。
而小胜利又会作为继续努力的动力,触发一系列积极的行为改变。
就像教育学中的“摘桃子理论”:
只有把目标定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伸手不及,跃而可获”,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
不然定的太低,即便完成了,也不会有成就感。
如果定的太高,又很容易因为畏难心理,或者迟迟等不到正反馈,而选择放弃。
就像有句台词说的那样:
“你老让我经历风雨,但不让我见彩虹,那我就不干了。”
▽
有人曾问《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应对?”
他说:
“真想破解,方法也有,就一条,直接去做!”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
空想千次,不如行动一次。
生活不是幻想,想的再好再完美,不去做,你也不会自动变强。
只有行动,才能让一切的正向改变发生。
当我们踏上具体的行动路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往前走,实现梦想的道路自会越来越清晰。
点个在看,愿我们从现在起,都能逐渐成为行动的巨人。
有书君精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