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活到90岁,对有些人来说不是幸福,而是诅咒……
好消息
我在知识星球开辟了一个金融读者私密社区——「毯叔金融密友圈」,上面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私密干货,还可以向我1V1提问,总共8大核心权益,供大家学习交流。
星球如今已经超过700人,前800名加入还可享受限时特惠价,3天内可无理由退款,0试错成本,欢迎大家扫码加入。
最近有一个新闻“震惊”了我。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文称:到2035年,中国人预期寿命到81.3岁,而北京的女性最长寿,为92.6岁。
图源:网络
说实话,在家刷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作为未来有可能是最长寿的“北上”人士,我瞬间不淡定了;
因为一直在关注老龄化的我,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像《百岁人生》这本书里的名言:长寿是天赐的礼物,还是温蒂妮的诅咒,还真有点难说。
“百岁人生,长命百岁”,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因为极低的生活水平和医学水平,以及战乱,我们的人均寿命都很低,所以能够长命百岁,是那个时代我们能够想到但从没有满足过的最美好的愿望了。
而到了制度化的工业社会,长寿,不仅仅是美好的祝福,更多意味着的,是延长的工作年限和降低的退休金。
如果你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活的越久意味着有越多相对健康和充足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探索世界,完成年轻时未竞的梦想。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已经65岁了,还要因为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不够用去快餐店和年轻人竞聘服务员,这样的福气,给你,你要不要?
图源:网络
千万别觉得我危言耸听,在很多老龄化进程比我们早几十年的发达国家,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恐怕很多时候,长寿对于“穷人”来讲,真的是一种诅咒。
如果把人生分成三阶段的话,我一直坚定的认为,退休之后的第三幕才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人生的第一幕,大部分是为了父母,学业而活,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探索也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
人生的第二幕,是为社会,为工作,为家庭在不停的奔波,我们开始探索自我,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我。
名和利,世俗意义的成功,对家庭的照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远比“我是谁”重要多了。
只有到了人生第三幕,才有可能,有机会去重新拾起年轻时因为工作太忙丢掉的兴趣,不为任何目的只图一个我喜欢去做任何可以做的事情。
而这一切的基础,除了心态观念和身体健康之外,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经济基础。
有钱不一定快乐,没钱也不一定不快乐。
但大部分的快乐,都有金钱,在做底层的支撑。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退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早起吃饭,出去看人下棋,回来躺床上睡觉,然后在偶尔睡不着的晚上,回顾这忙忙碌碌终于停下来却什么也做不了的一生。
图源:网络
这还是很多人认为还不错的退休生活,更别提现在依然有很多农村的老人,为家人辛苦一辈子,老了之后,依旧得靠干农活,打零工,甚至做苦力维持生活,手停口停。
对于他们来说,退休,似乎是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概念。
与其说退休,不如说在被动等待死亡的来临。
所以我一直认为,老不可怕,又老又穷,才可怕。
美国有部电影叫《遗愿清单》,大意讲的就是两个同样病入膏肓的老人住到了一间病房,富翁无意中发现另外一个老人的遗愿清单,帮他不顾一切的去实现,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燃烧生命的故事。
图源:网络
电影很感动,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钞能力”。
而如果这位为家人奉献了一辈子甚至牺牲了自己梦想的老人没有遇到富翁,他大概率会带着一身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其实,很多人觉得长寿没什么压力,是因为参考了祖父辈的养老模式。
祖孙满堂,其乐融融,天伦之乐......
大部分人想到老,脑子里冒出的是这些词语。
但他们没有进一步思考的是:基于祖父母养老模式的条件,现在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爷爷奶奶们,先不说有钱没钱,那花钱是真细。不说别的,就说各种购物塑料袋,是不是每家都有。
反正基本上我家垃圾袋就被这些从各种菜市场,超市买东西带回来的袋子承包了。
因为他们,只要不是“地主家的儿子”,大部分都是从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中走出来的,对物品有一种天然的节省。
所以理论上来说,除了疾病等刚性支出,他们的生活成本确实不高。
图源:网络
而反观我们这一代,物质已经极大丰富,像爷爷奶奶那样“抠搜”过日子几乎不可能,不铺张浪费,吃饭打包,已经是好孩子了。
而且,祖父母这一代在生育年龄时正好赶上了中国的婴儿潮,一家生个四五个,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养儿防老这种跨周期的价值交换的思维,在上一代也是“通用货币”。哪怕老人自己手上没留多少养老钱,靠子女养活,虽说不会特别舒心,但至少生活保障没问题。
但现在,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为0。
养儿防老观念的消失,独生子女或丁克家庭,孩子和父母住在一个城市的概率大大降低......
再加上我们现在实行的“现收现付制”(这代年轻人上交的社保要发给这代退休老人)社保养老金,又因为领社保的老人越来越多,交社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肉眼可见的变少。
图源:网络
这些都让我们80.90后变成:
赡养父母的最后一代人,也是独自养老的第一代人。
这种情况下,长寿对于没准备好的人来说,不是诅咒,又是什么?
人到老年,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情况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患病,患大病的概率也在增加。
年轻时感冒发烧不算什么,老了之后,一场感冒甚至都可以夺走一个人的性命;
年轻时摔一跤顶多养俩月,老了之后,摔一跤可能余生就要在床上度过了。
这些问题,不仅消耗精力,消耗亲人之间的关系,更消耗金钱。
之前,我在《养老院满当当》文中跟大家提过我的一个同事老杨,前段时间他家里忙的焦头烂额,父亲没生病之前,算是标准的中产家庭,老人还能帮忙带带孩子,所以老杨才能每天精神抖擞的投入工作。
后来杨爸得了老年痴呆,不仅谁都不认识,脾气还变差了,动不动就打骂家人,妻子也颇有怨言,借着各种事情跟老杨吵架。
真是应了那句话:再浓的亲情也会被一场大病击溃。
图源:网络
老杨只能两头照顾,打算把父亲送到家附近的养老院,结果还排不进去。后来我打听了一下老杨最终选择的那个远郊的中高端养老院,因为杨爸情况需要护理,房费+护理费一个月在1.5w+左右。
幸好老杨父亲的退休金比较高,老杨每个月只需要负责5k左右。不然,这1.5w,对于一个二娃,还要还房贷的家庭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找了一个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的患病概率图:基本上只要活得够久,生病就是一个超高概率事件。
图源:网络
而且,现代人大部分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远不如上一代健康,再加上层层加码的压力。
疾病,对于长寿来说,几乎是一个躲不过去的坎儿。
如果没准备好足够的金钱,又老又病,那真的是很难挨。
哪怕子女可以承担,在心里上也会有给儿女添麻烦的负罪感。
老了老了,还要受这种灵魂的拷问和煎熬,说诅咒,真的不为过。
日本NHK在前几年拍过一个纪录片,叫《老后破产》,我也是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才开始深入思考养老问题的。
作为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加上周期最长的经济衰退,这些见证并享受了日本高速发展期的昭和男儿们,应该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老年后,竟然过着每天都想“自杀”的生活。
图源:网络
要知道,日本等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养老困难是因为当时很多制度的制定没有前车之鉴,而时代发展又远超当时的想象,造成了后来的局面。
而后来居上的中国,在面对同样老大难的问题时,至少有腾挪和进阶的空间,我们远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还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
比如,第一个就是继续完善养老金体系。
我们养老压力之所以如此之大,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过度倚重国家社保养老金。一个相对合理的养老金体系,是由国家社保,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金共同形成的。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国家也在积极的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形成中,虽然目前每人每年的额度不高,但未来一定有进阶的空间。
然后,就是未来可能要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
虽然很多人对延迟退休有诸多诟病,但毕竟我们未来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真的50岁退休的话,退休时间大概率占到人生的50%。想想怎么度过未来的50年,也是个麻烦事,这么一想,延迟退休,也是一个适合于当下局势的政策。
再有,就是农村养老金制度的推进。
虽然现在农村老人能够拿到的养老金补贴相对比较低,但总体来说也是在进步,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完善。
不过,归根到底,退休后过什么样养老生活,还是很个人的事。国家负责兜底,但养老生活的上限,还要靠自己。
图源:网络
如果你不想让长寿成为诅咒而是礼物,准备金钱,只是第一步。
除了社保和每年12000的个人养老金之外,你还可以拿出40%左右的可支配资产配置一些安全的商业养老金,比如说保险,或者长期持有的基金等。
除了准备好钱,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和科学的养老观念也是必须。
因为这些都是影响老年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些,等到退休的那一刻再准备,就已经太晚了。
最后,还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不管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看完后关上手机,睡觉前好好思考一下,未来占自己生命三分之一的退休生活,该怎么有意义有质量的度过。
至少,不要手足无措。
作者:静红
推荐:毯叔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想了解金融圈一手真相
链接更多金融资源
系统提升金融思维
欢迎加入我的读者私密社群
【毯叔金融密友圈】知识星球
毯叔1V1解答+8大权益+金融精华资源
每一个都是「外面有钱买不到」系列
前800名加入,享受限时优惠价!
长按二维码立刻加入吧👇
越早加入,离金融圈越近一步!欢迎你现在扫码,锁定限时优惠价,与700+位金融圈朋友深入链接,get金融圈一手真相。
我在「毯叔金融密友圈」等你!不见不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