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诺奖作家黑塞:花园里的365天,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诺奖作家黑塞:花园里的365天,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公众号新闻


漫长的五个月,没有花园与香气,没有花朵与绿叶——岂不是太可怜了!不过,现在一切就要重新开始,就算今天花园仍是一片荒芜,对于在里面工作的人来说,万物萌芽、草木初生,前景可以想象。

——赫尔曼·黑塞《园圃之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 至 1962年08月09日),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以《德米安》《荒原狼》《悉达多》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这些著作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全球销售近一亿四千万册,让他与托马斯·曼、斯蒂芬·茨威格一道,成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的德文作家。

在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与生命探索中,《园圃之歌》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它所收录的60篇散文、札记、诗作、书信与短篇故事,全部可以归结为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园艺」与「自然」。


《园圃之歌》
赫尔曼·黑塞 著;大雁-果力文化 出版


原来,黑塞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热情的园丁和自然的热爱者。他在一生中曾亲手开辟栽植三座繁盛的花园和苗圃,展现出对理想花园的追求和精湛的造园技巧。

他在潜心创作长篇小说的同时,也持续写下、画下对园艺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如果结合黑塞的人生经历——青年时期见证了十九世纪末欧洲的动荡、中年后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就会更加感慨,战争的灾难与黑暗、不同国族间的仇恨对立并未摧毁他对生命的信念;他反而在创作中直抵心灵和灵魂的深处。

黑塞在花园中的劳动与从中体悟的自然法则,也成为其持续一生的滋养心灵的养分,以及他所有传世经典的文学“后花园”。


01.
佛系的园丁
1907年夏天,黑塞与家人迁入德国南部波登湖畔一间小农舍,期望过上一种“远离都市尘嚣,与自然连结的简朴生活”。

正是在这里,他亲手打造了生命中的第一座花园。百花争妍的一丛丛花圃,以及超过三十株果树与向日葵花田,让这里展现出丰饶的田园景致。


黑塞在自己的花园中工作

这段经历让黑塞对园艺有了第一手的洞察和体悟。在写于1908年的一篇文章中,黑塞告诉我们,每年冬春之交,户外爱好者四处漫游、悠哉游哉地欣赏万物复苏之景时,勤奋的园艺爱好者们早已备齐了所有工具,刀子没生锈,种子袋不会受潮,新年度的园艺计划也已经完成了,必要的肥料更是早就预先订好。相比之下,黑塞却手忙脚乱、状况百出:

我们的园圃却寸草不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我们是业余者、懒虫、梦想家与冬眠的人。我们惊慌失措地看见春天来临,目瞪口呆地望着勤奋的邻居所做完的每一件事,而我们却在舒适的冬眠之中浑然无所觉。我们实在羞愧,一时之间,事情变得紧迫,我们得加紧脚步追上,磨亮我们的剪刀,赶紧写信给种子商,就这样又浪费了一天半日。


与那些合格的园艺爱好者相比,黑塞似乎很“佛系”。但他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他非常清楚,园丁是没有时间欣赏绿草如茵、花朵初开、树枝萌芽的。尽管四季循环、万物萌发的美好是如此简单而理所当然,可在园丁的花园里,光秃秃的苗圃必须有人耐心的照顾与播种,才能换来与大自然同步的春日奇迹。

园丁往往要在“一点也不像是春天来了”的时候就要开始工作。这份工作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即使在乍暖还寒、还不能脱下厚重大衣的初春,也会叫人掌心发热、额头冒汗:

当一年的第一滴汗水从额头上流下,靴子陷入柔软却厚实的泥土,握着铲柄的双手肿起来,你开始感到疼痛,这时,三月的阳光即便无害且温柔,你是觉得过分暖和了。经过几小时筋疲力竭的工作,你带着背痛与疲惫的身躯回到屋里,发觉炉火温度暖得出奇;晚上你坐在灯下读着园艺之书,里面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章节与事物,当然也描述了枯燥乏味的劳作。


好在,园艺是一件劳顿与幸福交织的事。即便总要埋首于土地,也还是有时间抬头欣赏周围的春天:

不远处,乌鸦歌唱,山雀叽喳,树木与灌木挺过了冬天,棕色的蓓蕾勃发,充满生气,玫瑰花的细茎在风中轻轻摇摆,它们正梦想着未来一片奼紫嫣红。时间越久,一切就又变得更加熟悉,处处使人预感夏天就要来临,我们不禁摇着头,不愿再去回想自己是如何捱过漫长沉闷的冬天。


黑塞还告诉我们,园丁是带着期望工作的。他们永远朝向未来。从松土到播种,他们在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目的都指向数月之后的丰收。

这里会长出淡绿色的高苣,那里会长出可爱的豌豆,再过去那边则是草莓。我们将松开的土壤耙平,沿着绳线画出平整的行列,之后会在上面播种:我们预先规划了花坛上的形形色色主体是蓝与白,当中洒进一抹艳红,最后用勿忘我与木犀草为这片繁花似锦镶边。我们没有忘记亮丽的金莲花,为了夏天可以喝点小酒、吃些小菜,因此也随处种下樱桃萝卜。


赫尔曼·黑塞水彩画(1936)

此外,就像弗吉尼亚·伍尔夫、德里克·贾曼等作家和艺术家一样,黑塞也在园艺与创作之间发现了深刻的共鸣:

工作上了轨道,愚蠢的兴奋也渐渐平息,我变得平静,微小无害的园艺之事,以另一种共鸣与思想,奇妙地掳获着我们的心。从事园艺之事好比创作,它需要创造欲与浑然忘我的感受;人们可以凭自己的心神意念去耕耘一方土壤,为了迎接夏天,给自己创造最爱的水果、颜色与香气,也可以将一小方圃、几平方尺的空地变成一片斑斓起伏的花海,成为心爱的一角与小小的伊甸园。



02.
树木的礼赞
在一切自然界的作物中,黑塞对树木有着狂烈的痴情。树木的身影散布在黑塞的小说和散文、信件和日记、诗歌和绘画中。他曾在1918年动情地写道:

“无论是谁,一旦学会了倾听树木,就不会再渴望变成一棵树——他只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何须觊觎成为别人,这正是一个人的原乡,也就是幸福。”
赫尔曼·黑塞《复活节的星期一》(1924)
在黑塞眼中,树木比我们更有智慧。与树木悠长、繁密且安静的思想比起来,人类的思想是如此短促、慌忙、躁动。树木也是“永恒人生的生命”,它们的职责就是“在转瞬即逝、仅此一次的情况下去创造永恒”。

对我来说,树木永远是最有力的传道人。树木成群生活在森林与小树林的时候,我会崇仰它们。当它们遗世独立地生存我的崇仰就会加倍。它们就像孤独者,不像隐士那样,因为某些欠缺而遁逃,而是像孤独的伟人,如贝多芬与尼采。


世界在树木的枝头上沙沙作响,它们的根部落在无尽无垠的永恒;在其中,它们不会迷失,而是用生命所有的力量去追求一件事——实现居住在它们内在的法则、表现自我并建立自己的形象。没有什么比一棵美丽、强壮的树更神圣、更可作为模范了。


赫尔曼·黑塞《早春》(1925)

他在树木身上看到生命,看到死亡,看到为生存而战斗的痕迹。那些丑陋的、绽开皲裂的树皮与残破的枯枝败叶,留在树木体内成为勋章,证实了每颗树木的高贵。

一棵树被锯倒时,它致死的伤口曝晒在阳光下,这时,你可以从被切开、照亮的干截面读出它所有的历史,此时的木头彷佛墓碑——在年轮与残干中,所有的战斗、苦痛、疾病、幸福与繁茂都详实记载,丰年与歉收、历经的攻击,以及挺过的风暴。每个农家子弟都知道最坚硬、最高贵的木材,年轮也最细密它们在高山上,在持续不断的危险中以最坚不可摧、最有力量的方式生长,它们的枝干堪称典范。

《园圃之歌》内页

黑塞不仅发现了人类与树木之间充满柔情的亲缘关系,也在树木历经四季循环、始终坚韧顽强地扎根于大地的形象中看到了自己。在诗歌《修剪过的橡树》中,黑塞对橡树发出至真至切的礼赞,也释放出内心全部的柔软、力量和信念:

树木呀,你怎么被剪成这样?

你在那里显得陌生且怪异!

你是如何忍受这一切

用坚持与意志撑到最后一刻!

我跟你一样,生命被摧残却不认输

即使野性受挫

每天仍重新昂首,面向光明

我心中温和柔软的那一块

被世界嘲笑至死

但我的本质不会被摧毁

我心满意足,与世界和解

充满耐性地长出新叶

我的枝桠裂开千百回

虽然满是痛楚

我仍爱这疯狂世界


——黑塞《修剪过的橡树》



03.
小说里的花园
NO.1 《归乡》
认真投入劳动的人是美丽的
在写于1909年的短篇小说《归乡》中,黑塞描写了一位充满热忱的女园丁:恩丽丝太太。法院执法人员妻子的身份,让她无需为温饱而烦忧。她对物质和审美有一定的要求,喜欢漂亮和美丽的事物,但她也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人,生活节俭、穿着朴素。

这种微妙的不平衡造就了恩丽丝太太的一个特点,就是每当她“把某些没用的东西变得有用,她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喜悦与慰藉”。小说里这样写道:

她总能发现,张罗到一些东西,一些被丢弃但依然有用的东西,让一些被蔑视的东西能够废物再利用。这样的热情并不是纯粹只为了让东西变得有用,而是她的心神意念就会从狭隘的实用观念当中转移出去,然后提升到美学的领域中。


赫尔曼·黑塞 Cortivallo (1927)

恩丽丝太太有一小幢房子和一小块地。丈夫过世后,她就把内心对于美丽与愉悦的渴望,外化、投射到自己的小庭园里去。通过这块地,黑塞将恩丽丝太太刻画成了一个坚韧顽强、令人钦佩的劳动女性。

黑塞写道,“让这片斜坡与沙地种满植物,并不容易做到”,甚至用了“奇迹”这样的词汇来强化这一点。他仔仔细细地描写了恩丽丝太太打理花园的过程:

她亲自到森林里把黑色的土壤与落叶带过来,到了晚上,重型砂石车经过,她就沿着地上碾过的痕迹走,用精巧的小铲子收集黄金般的肥料,那是马匹停驻时留下的。她把厨余跟马铃薯皮悉心堆放在屋子后面,等到明年春天,它们会腐烂,让土地更肥沃。她还从森林带来野玫瑰,以及五月花、雪莲花的秧苗。整个冬天,她在房间与地下室细心培植嫩枝。


赫尔曼·黑塞的水彩画;木兰,1928

黑塞把恩丽丝太太的行为归因于“一种隐藏在人类的性情当中,与生俱来对美丽的渴望,对于废物再利用的喜悦,以及对白白得来的东西的应用”。

同时,他也走进了人物的心理层面——“也许还有一些下意识未被满足的特质”。“下意识”、“未被满足的”,这些显然都是弗洛伊德的词汇。

至于恩丽丝太太的园艺成果,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她的邻居、史洛特先生的双目和感受来交代的:

每到八月,史洛特先生散步走过女邻居的围篱,他就会高兴又带点羡慕地望进这位寡妇的华丽小庭园。耕种整齐的菜园,令人垂涎三尺,有香葱、草莓,还有花朵镶嵌,如玫瑰、紫罗兰、桂竹香与木犀草,它们显出了平淡知足的快乐。


史洛特先生并不知道这位女邻居的事,但却每天带着钦佩的眼神多次望向那些圃与小径,那里一点杂草都没有,他的眼睛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蔬菜愉悦的绿,玫瑰娇柔的红,以及牵牛花各种有趣的色彩。每当微风吹过,他继续散步,一阵花园的清香从后面传来,他就会对这位可爱的邻居满怀更多感谢。



NO.2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灵魂是创造的源泉
写于1917年的《德米安》是黑塞的早期作品,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读懂黑塞的一把钥匙。

故事讲述的是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了“黑暗世界”并被吸引,使他焦虑、困惑且深受折磨。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驱赶了辛克莱黑暗的一面,让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辛克莱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赫尔曼·黑塞《森林中的石窟》(1924)
如果说人可以分为身体、思想、精神(灵魂),那么当大多数小说在探索思想时,黑塞已经固执地在探索精神(灵魂)的路上走了很远。《德米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德米安》中,参与故事情节的不再是私人住宅里的花园,而是更普世的大自然。通过以下这段叙述,小说的主人公讲述了他与大自然的独特关系:

打从我还是个孩子时就有一个癖好——我喜欢欣赏大自然里各种奇异的造型。我不是去观察它们,而是深深沉醉于大自然的魔力,为它那芜杂却又深奥的语言所著迷。长长的、已然成为木头的树根,各种色泽的岩脉,漂移在水面上的油渍,玻璃杯的裂隙——我有时会被这类事物深深吸引,尤其是水与火、烟尘与云雾,以及每当我闭上眼,就能看见的流转的斑斓色彩……


赫尔曼·黑塞《风雨过后的花朵》(1934)

黑塞将自然定义成一个与人类内心世界对照的“非理性的世界”,它会“使我们的内心与创造这些形相的力量产生一种奇妙的和谐”。但是通过观察它、认识它、投身于它,“自己与自然的界线”是可以动摇消弭的。而促进这一过程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的灵魂:

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练习,更容易让我们发现自己就是造物者,我们的灵魂正不断地参与着这世界的创造过程。更确切地说,不可分割的神性,都存于我们的内在与大自然之中,如果外部世界毁灭了,我们所保有的这一份神性或许能够将它重建起来,因为山脉与河流,树木与叶子,根茎与花朵,自然万物早已在我们心中预先形成,它们源自灵魂,而灵魂的本质即是永恒。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但却往往能够在爱与创造的力量中发现它。




[ 感谢今日作者 ]

SKPRendezvous




 良仓今日好物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好看得很稳定!365天有300天都在化的妆迪庆超具幸福感的36户藏民,竟世代住在普达措!5天4晚徒步洛茸村,玩转秋日香格里拉什么!?原来花园、菜园里常见的这种虫不是害虫......5117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富金山战役 5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海边》介绍:诺奖作家笔下气势磅礴的家族史诗哎,活到90岁,对有些人来说不是幸福,而是诅咒……一个人幸福的3个标志傅美女的骑士勋章之充要条件吃柿子一定要认这个品种!自带花朵蜜香、空气口感、爽脆多汁,每一口都是幸福感!永别了!李玟今日安葬武汉,与姚贝娜相隔不到50米,园内循环播放《想你的365天》黑塞:在阅读中找到自己铁凝:我们对幸福的理解都是错的又是动了凡心的一天,每一款我都好好好好好爱!是幸福的眼泪!中国体操女团,实现亚运会13连冠全球地理探险风暴!冰心奖获奖作家力作!给7-14岁孩子的地理博物探险小说!中国女作家成诺奖热门?本人曾回应:诺奖含金量很低吧比《家有儿女》更幸福的家庭,现实中居然真的有?!网友:好想去他们家过一天茅奖鲁奖作家的这套读写法,让我悟了!地中海邮轮行之十四[日签]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比《家有儿女》更幸福的家庭,居然真的有?网友:好想去他们家过一天孩子长得好,妈妈后半生就是幸福的没有坏情绪的生活,就是幸福Ruby闪现上海!赴一场玻璃房花园里的澳式Brunch之约像鲁奖作家一样阅读,少走很多写作的弯路家里没病人,圈里没小人,这就是幸福!诺奖得主教你如何得诺奖:先提出一个能得诺奖的科学问题我的精算生涯(三)CBD里的精英和唐顿庄园里的男女仆,并无区别跟随新晋茅奖作家刘亮程,去新疆看日出日落听风声鸟鸣黑塞:拒绝庸常的快乐在美国的日子梁实秋:读书真是幸福她把一只折翼黄蜂带回家养在花园里,现在这小家伙生活也太幸福了!即将惊艳所有人,十一最值得去的8个地方!金黄色的百里画廊,秋日里的童话世界,每一个都是天花板级别的美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