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财经2023-07-31 11:07“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各大官媒纷纷跟进,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建言献策,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也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更早以前,发改委已多次召开民企座谈会,覆盖多行业,兼顾大中小企业。作为曾经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过20多个就业岗位,后因种种原因,陆续向社会输送20多位中青年人才的民营小微企业主,我也有些心里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只敢先发小号,看看是否有雅量,愿意真正倾听最底层小微企业主的心声~……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当前我国诸多社会、经济、文化问题的重要原因甚至首要原因,在于政府该管的大多管起来了,这非常好,但不该管的或者应该适度监管的,也都统统严格管起来了。平心而论,过去20年,特别是过去10年,我国在诸多领域完成了从毫无章法的野蛮生长,向健康规范发展的重大转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本清源,方能走得长远。政府的这些努力,值得我们每一位国民拍手叫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但出手监管时,需要考虑到两个度:尺度和力度(速度)。……尺度,表示监管理应涉及的最大范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大会报告都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怎么才叫“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呢?报告明明白白我的心,写的很清楚:“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如果我阅读能力没毛病,这句话正确理解应当是:决定资源配置的主角,依然是市场,而非政府。与市场经济对应的叫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中,决定资源配置的主角才是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偏正结构短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修饰语,“市场经济”是中心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修饰“市场经济”的定语,不能因为加了个定语,就变回实际上的计划经济,或变成不伦不类半吊子市场经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没有歧义,但什么叫“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我的理解是,“更好”发挥作用,是政府要更好服务于市场、企业和居民。设立更公平更透明的市场准入门槛,消除一切显性和隐形歧视(前者容易后者难),所有性质和规模的企业一视同仁。让企业可以大胆投资,扩大生产,没有后顾之忧。加强民生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让居民在消费时,也没有后顾之忧。政府应该是站在市场身后,不断给市场、企业和居民,提供升级buff的助推力,从而活跃市场,激活内需,推动创新。“更好”不应简单理解为“更多”发挥作用,更不代表什么都要管,那不又变成走计划经济老路了吗?但最近这些年,政府监管的范围实际上越来越大,让一部分民营企业家产生了政府“什么都想管,什么都能会,什么都去管”的错觉。特别是在房地产、教育、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医药医疗,还有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创新型制造业等领域,监管增强的力度特别大。但有些领域和问题,政府只需设立相关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剩下的,完全可以让市场自发调节,无需政府三天两头通过发布红头文件和各种通知要求(行政命令)的方法来plus+。……父亲都爱孩子,都盼着孩子好,能健康成长,但是不是父亲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策,都一定都对孩子最有利呢?换句话说,政府是不是“什么都该管”?又是不是“什么都会管”呢?改开后,我们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走市场经济道路?除非AI技术发展到极其发达的阶段,且个人隐私在AI面前完全无法遁形,社会才有可能通过AI实现资源“按需分配”的伟大理想,否则,不管人类采取何种经济制度,都难以避免走错路和资源浪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人在做决策——无论是微观的个体决策还是集合全国乃至全球智囊的政府决策——由于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本就不完全,没人能准确预测未来,再智慧的人类大脑也可能做出错误决策。从哲学角度说,错误是绝对的,正确永远是相对的。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一小部分最聪明的大脑(政府),希望通过有形之手,决定所有人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结果必然低效。且出错后,因没有自下而上的及时反馈和纠错机制,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持续很长时间却不知,最终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市场经济把决策权下放给每一个企业和个人,单一企业/个人的决策准确度肯定远不如政府,但集合在一起,相互制衡,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就会自发调整。一旦出现资源错配,企业发现投错了,就会及时止损,忍痛割爱,个人发现买错了,就会引以为戒,下不为例。公社少了一头牛,没人关心,自家丢了一只鸡,就会心急如焚,四处寻找。说到底,这是人性决定的。人性自私,获得金钱的快感和损失金钱的痛感都太过强烈,哪怕可能在一段时期造成盲目投资,资源浪费,但还是远比计划经济集全国之力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少得多。就像去年底疫情放开后,很多人都对未来经济复苏充满希望。但经历一季度弱复苏,到3月底,很多身处一线的民营企业家就明显感受到寒意,意识到此前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太乐观,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经济刺激计划。4月,情况变得更糟……5月,更多人感受到寒意……6月,依然在恶化……但直到7月,特别是7月下旬,这种寒意才传到上层,开始密集出台各种经济刺激和救市计划。政府接收到的信息,永远比身处市场最前沿的企业家慢半拍,政府政策的相应调整,比企业的自发调整更慢,这也说明市场比政府更高效,唱主角的应该是市场,而非政府。市场经济,依然是现阶段人类能找到的相对最优的经济制度。……现在,为什么政府要想方设法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问题?因为改开40多年,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没有就业,老百姓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拿什么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消费起不来,生产就上不去,经济就会陷入衰退和通缩。但为什么民营企业家现在扩大再生产,吸纳更多就业的意愿不强呢?因为对未来缺乏信心。为什么缺乏信心呢?因为不知道政府监管插手的“边界”在哪里,生怕自己前脚刚砸钱,后脚就被监管叫停,投资瞬间打水漂……换句话说,预期不明确,没有确定性抓手,自然不敢轻易出手。这时,民银企业家的感觉像是,政府在自己企业经营中反而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微民银企业家,选择躺平的主要原因。……创新的本质,是在未知领域的瞎打瞎撞,必然要经过无数次错误的碰壁,才有可能找出一条正确的创新之路,无论是硬科技的研发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上的探索创新。创新最需要的,不是政府给予大力引导和支持,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创新最需要的,是政府给予宽容,提高社会容错率,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野蛮生长,各种折腾。哪怕有些折腾,用现在眼光看,可能会觉得是荒诞不羁,毫无意义的瞎折腾,但马斯克不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不着调瞎折腾,才把自己折腾成改变世界的首富吗?应该是我在未知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你给我提供后勤保障,而不是我激战正酣,你突然十八道金牌把我追回来,说前方风险太大,红线已划,不许再冲!当然,容错率提高,也意味着风险提高。但哲学上说,一个绝对安全有序的社会,也就意味着一个绝对缺乏创新的社会。绝对零度下,所有细胞和分子都停止运动,当然不会再有出错的可能(比如细胞癌变),但也意味着一切生命活力的丧失。只有厘清边界,允许企业家犯错,让市场的归市场,(需要)政府(介入)的归政府,才能真正激发出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良性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除了厘清尺度边界,政府整顿市场,加强监管的力度或者说速度,也很重要。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是一个需要精准掌握火候的精细活儿,不是只要大方向正确,就可以不顾社会的实际承受力,一个劲推进。最典型的代表,是房地产行业。高房价会引发很多严重问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甚至大幅降低生育意愿,逆转国运,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和对高房价的抑制非常有必要。但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历史问题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化解。如果监管用力过猛,导致全行业无以为继,只能躺平摆烂,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体国民。改开之路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模式。渐进式改革虽然不够彻底,没那么爽快,但风险更低更可控,走对了复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叫停。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同样应该采取渐进式规范的方式,让市场、企业、居民,都有一个逐渐接受适应的过程,以防用力太猛,扯着那啥……归根到底,要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恢复信心,关键要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的,不一定永远是加法,也可以是减法。有时,无为胜有为。少一些文件通知,计划意见,多一些可以落地执行到位的法律,只要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企业平等),再把民生保障这块继续用心提上去,剩下的,让市场自发解决就行了。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建言献策,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以上肺腑之言,完全出于拳拳爱国之心,若有考虑不周,所言不当,还望有关部门海涵~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