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工具箱系列之一 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配置港股医药正当时——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投资要点
医疗市场持续扩容: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快,医疗刚需扩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健康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是未来医疗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疫情不利因素出清,医院诊疗量回升。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医疗行业的增长均具有极高的确定性。
政策边际改善:集采降价阵痛结束,未来新产品获批放量在即。医保国谈趋向温和,企业压力减轻。医保控费与支持国产替代政策大环境不改,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药品审批与支付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
港股医疗板块相较内地机遇更丰富:与A股相比,港股医疗板块创新属性更强,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石坚固。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中存在大量细分行业龙头,且未在内地上市,投资港股可以买到内地缺少的优质标的。随着美元加息步入尾声,海外流动性增加,港股迎来反弹机会。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当前处在历史低点:截至2023年6月1日,大部分成份股估值的历史分位数处于过去10年的20%以下的底部位置,经过近半年的快速下跌,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赔率逐渐提升,未来收益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分析:
指数介绍: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HSSCHI”)旨在反映于香港上市、可经港股通买卖,从事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及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业务公司之整体表现。
指数成份股: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以大中市值风格为主,行业上聚焦药品和生物技术。
指数表现:指数相比于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弹性更高。美国加息暂时告一段落,2023年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宽松”是大势所趋;当前时刻,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有望结束超跌行情,迎来戴维斯双击。
估值分析:截至2023年6月1日,指数估值回落至2020年以来低点,PB(LF)为2.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5.7%分位,接近2019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安全边际较高,向上有空间。
盈利分析:盈利有望稳步改善。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数据,预期前十大权重股2023-2025年平均归母净利润为7.1亿/16.7亿/27.4亿,2023-2025年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3.9.%/35.6%/55.3%。
流动性分析:成份股交易活跃,截至2023年6月1日, 2020 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超40亿港元。
相关产品分析: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基金代码:159506)将于2023年6月5日公开发行,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
基金经理田希蒙先生,6年证券从业经历,投资管理经验丰富;富国量化投资团队有着14年历史,目前拥有公募、专户、养老金和海外投资等丰富的产品组合,团队实力强劲且沉淀深厚。
风险提示:1.未来变化风险;2.医药市场变化风险;3.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1. 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配置港股医药正当时
1.1.基本面:多因素叠加,医疗刚需与可选需求共同驱动医疗保健市场扩容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长期来看医疗刚需将持续增加。2000年至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从0.88亿增加至2.09亿,从占总人口7%增长至14.9%。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也从2000年的4.60%增至2021年的6.72%,呈现出一定相关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基本国情,但伴随着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加,老龄化也将带动医疗保健刚需的提升,成为医疗保健行业投资增量的来源之一。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稳步上升,医疗保健支出意愿增强,促进健康消费升级。2006年至2020年,我国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由18.1万人增至262万人,CAGR为19.5%。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由2006年的1.18万元增至2021年的4.74万元,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由620.54元增至2521.3元,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稳中有升,健康消费升级潜力极大。除去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行业增量,女性、青少年成为另一贡献主力,医美、眼科、生长激素、减肥、辅助生殖、疫苗、民营医院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迅猛增长。
疫情不利影响逐渐出清,医院诊疗量有望反弹。全国诊疗人次已从 2016 年的 79.32亿人次增长至 2019 年的 87.20 亿人次,CAGR为 3.2%,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次大幅下滑。但尽管疫情导致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延迟就医,医疗服务需求只会推迟,本身并不会消失。积聚的医疗服务需求及新增需求,将在疫情结束后强劲反弹,预计医院诊疗量将伴随疫情不利影响出清迅猛恢复。同时随着医疗服务回暖,除新冠检测以外的体外诊断、SMO等相关细分赛道也有望迎来恢复。综合来看,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医疗保健行业均具备坚实的成长逻辑。
1.2. 政策面:政策边际向好,国产替代、创新药发展正逢其时
集采短期不利影响逐渐消除,未来医保国谈趋向温和。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机制完善,医保谈判和集采逐渐有了宽松的气氛和环境,摆脱了初期“一刀切”“大降价”的结果。2022 年 6 月 13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 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细化了调整规则,企业定价策略和选择更加丰富,明确降价预期。集采初期降价影响逐渐消除,随着新产品获批开始放量,未来增长将会提速。
疫情后强调上游供应链稳定,医保控费背景下鼓励国产替代进口政策趋势不改。长期以来,国家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国产替代。2021年出台的《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倒逼医院提高支付管理效率,成本更低的国产药品、医疗器械获得更多机会。疫情下物流货运、疫情防控等问题也为国内企业带来新机遇,国产替代进程大幅加快。医疗器械领域百花齐放,国产手术机器人、化学发光等相关企业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值得重点关注。
多重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创新药市场增量空间广阔。2022年10月15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关于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的公告》(“《目录调整公告》”)及其附件3《谈判药品续约规则》(“《续约规则》”),明确创新药续约规则,助力创新药“腾笼换鸟”,淘汰创新性不足的低质量药品,鼓励开发差异化临床价值药品、高质量药品实现以量换价,国产创新性药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1.3. 宏观风口与特色齐备,配置港股医药机不可失
美元加息步入尾声,海外流动性增加,有利于港股市场反弹。日前,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认为,至少应该跳过6月份的加息,然后密切关注数据,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收紧。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6月“按兵不动”的概率为81.9%。随着美元与美债收益率上升趋缓,海外银行业压力趋弱。且历史变化表明,美元指数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高度负相关,港股医药板块相较A股对海外流动性更加敏感,大概率将迎来反弹。
港股医药企业创新性较A股更强,创新能力打开未来业绩增长空间。与A股比较,港股医药板块企业集中在生物制品与医疗服务行业,创新属性更强。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40支成份股中,27支主营业务为创新药/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医药器械。并且自2018年港股“18A”上市规则允许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以来,赴港IPO生物药企达5家、9家、14家、20家和8家,累计达56家,在港股市场IPO累计募资约1163亿港元,确保了在研发端充足的投入。港股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确定性强,为未来业绩的增长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港股医疗企业特色化程度高,可以买到内地股市买不到的优质标的。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40支成份股中,绝大多数仅在港股上市。成份股各细分行业龙头中,仅药明康德与百济神州在A股上市。港股医疗企业中细分行业龙头众多,投资A股买不到的优质标的值得考虑。
1.4.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估值处在历史低位
近一年内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大幅回调:2023年1月25日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达到最高点位,随后受国内政策、国际融资环境和市场等因素影响一路下跌,至今跌幅达28.22%。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近一年内最高点至今平均跌幅39.67%,超70%股票回调超过30%,其中叮当健康、乐普生物-B、康熙诺生物最高跌幅超80%,仅思路迪医药、华润医药、上海医药、远大医药回调幅度较小,低于10%。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估值目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3年6月1日,考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估值情况,目前大部分成份股估值的历史分位数处于过去10年的20%以下的底部位置,其中药明康德、复星医药、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处在极低区间范围。经过半年左右的快速下跌,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赔率逐渐提升,未来收益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2. 指数介绍和历史表现
2.1. 指数介绍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HSSCHI”)旨在反映于香港上市、可经港股通买卖,从事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及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业务公司之整体表现。
2.2. 指数成份股市值和权重分布——大中市值风格
截至2023年6月1日,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以大中市值风格为主,总市值500亿以上的公司权重占比超过70%。总市值在500-1000亿和1000亿以上的公司权重占比分别为40.0%和31.1%,合计71.1%。根据市值划分区间,100-200亿之间的指数成份股最多,有12只;100亿以下,200亿-500亿以及大于1000亿的公司数量为2、11、11和4只。总市值超过1000亿的公司有药明康德、百济神州、药明生物和京东健康。
2.3. 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聚焦药品和生物技术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聚焦药品和生物技术。截至2023年6月1日,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涵盖了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和医药商业等,占比分别为27.5%、22.5%和12.5%。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的40只成份股中,数目分布上行业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和医药商业,均为11、9和5只。权重分布上占比最高的行业为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和医药商业,权重分别36.08%、27.85%和19.17%。注意,有6支成份股于2022年7月15日之后上市,故暂无申万二级行业分类,总权重为0.5%。
2.4. 指数走势、收益对比——高弹性,有望结束超跌行情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相比于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而言,弹性更高。在2019/1/21至2021/6/1和2022/9/30至2023/1/30两个区间,上涨幅度均远高于后者。
受益于疫后场景修复,医药需求开始回升;同时美国加息暂时告一段落,2023年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宽松”是大势所趋;2023年1月30日以来,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跌幅高于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当前时刻,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有望结束超跌行情,迎来戴维斯双击,更高弹性助力获取超额收益。
2.5. 指数估值分析——回落至低点,安全边际较高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目前估值回落至2020年以来低点。截至2023/06/01,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的PE(TTM)为63.1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45.1%分位,已回落至2022年7月的水平;PB(LF)为2.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5.7%分位,接近2019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估值安全边际较高,向上有空间。当前宏观经济复苏较弱,国内流动性水平中性偏松,海外加息接近尾声,是布局具有防御属性、略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医药板块的较好时机。
2.6. 十大权重股分析——盈利预期改善,持续向好
前十权重股集中度较高。截至2023年6月1日,前10权重股总市值合计9535.50亿港元,占指数成份股总市值比重47.58%。前10权重成份股权重占比65.01%,权重最小的为金斯瑞生物科技(3.44%),权重最大的为百济神州(11.10%)。
受益于国内疫后复苏,医药需求或已开始见底改善,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盈利有望稳步改善。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数据,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业绩有望迎来修复,预期前十大权重股2023-2025年平均归母净利润为7.1亿/16.7亿/27.4亿,2023-2025年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3.9.%/35.6%/55.3%。
2.7. 指数流动性分析——交易活跃,日均成交额趋于稳定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交易活跃, 2020 年以来季度日均成交额超40亿港元。自成立以来,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交额显著提升;同时,2021年1季度日均成交额突破 60 亿港元。截至2023/06/01,指数2023年日均成交额为 44.02亿港元,流动性充裕,能够容纳规模较大的资金。
3.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介绍
3.1. 基金介绍:力争把握医药新一轮周期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159506)将于2023年6月5日公开发行,是一只指数型基金,跟踪标的为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旨在反映于香港上市、可经港股通买卖,从事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设备及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业务公司之整体表现。该基金将投资于优质港股医药企业 ,力争把握医药新一轮周期。
3.2. 基金经理介绍:6年证券从业经历,投资管理经验丰富
基金经理田希蒙先生,6年证券从业经历,3年投资管理经验。自2017年5月加入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助理定量研究员、定量研究员、定量投资经理,自2020年7月起任投资经理,自2023年1月起任基金经理。2023年1月起任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3月起任富国中证沪港深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富国中证沪港深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基金经理。
3.3. 基金公司介绍:“老十家”之一的金牛公司,屡获行业殊荣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自1999年成立以来就秉持着传承与创新并举的理念。截至2023年6月1日,富国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数量达287只,公募长期规模(剔除货币、短期理财)已有5853亿元。近年,富国基金同时获得《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颁发的年度基金公司荣誉。
富国基金的投资理念是深入研究为本,自下而上为主,尊重个性发挥,追求长期回报,还建立了权益投资、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三大投资平台,有着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全方位投资风格和产品线。
富国量化投资团队有着14年历史,经验丰富,目前拥有公募、专户、养老金和海外投资等丰富的产品组合。核心团队稳定,其中11人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团队在200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只主动量化指数增强基金——富国沪深300增强,在2011年发布全市场第一只抽样复制ETF——富国上证综指ETF,又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成为某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指数组合管理人和基本养老基金首批指数增强组合管理人,团队实力强劲且沉淀深厚。
4. 风险提示
1.未来变化风险。本报告所有统计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2.医药市场变化风险。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药品销售不及预期、医保谈判降幅超预期、格局竞争加剧等风险。
3.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5%与5%;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5%以上。
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swsc_bm,国广有话说)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