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终身教授:这门课对中国留学生至关重要,却没有一所学校教过!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怎么才能够在不同文化环境下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林晓东女士,跟大家分享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及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途径,帮助留学生成长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公民。
其实,不管是国际交流,还是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甚或日常交往,跨文化交流现象都无所不在。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1.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我目前专注于认知、跨文化交流和教育技术的研究,这些是我的兴趣所在。
2.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每天我都要和同事、学生就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沟通,如何准确清楚地、有条有理地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是非常关键的。
3.打造健康稳固的社交网络的能力
我要与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同行一起探讨并撰写学术文章,要和国际型出版社商谈出版事宜,要申请不同性质的基金项目,要和商界人士交流寻找合作的机会。以上种种,都要求我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稳固的社交网络,从而支持已有的工作。而这一点,又是以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为基础的。
4.在多重压力下自我调节的能力
对于在异国文化中生活工作的人来说,难免会遇到很多不习惯和挫折,这些也确实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人会选择减少甚至逃避与异国文化的接触,我却认为,与其逃避它,不如直面它。
为此,我到美国之初,强迫自己参加各种当地人的活动,这让我迅速熟悉并理解了美国文化和美国人做事的方式。在与异国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有的压力不但得到了缓解,而且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我,重新给自己定位。
5.在多文化背景下协调关系、化解分歧的能力
当我们与来自不同背景下的同事伙伴合作时,出现误解、分歧甚至矛盾都是非常正常的。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化解矛盾,并增进彼此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天,从我的博士生毕业庆祝晚宴回来之后,我和我的丈夫饶有兴趣地讨论着晚上的聚会。
我丈夫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发展心理学系的资深教授,他说:“今天一共18个人,怎么只有我一个美国人呢?
而且,我是以你丈夫的身份被邀请的,而不是作为亲密朋友被邀请的。”
他紧接着又问我,是不是他会把中国朋友和美国朋友们分开举行两次聚会呢。
但据我所知,今晚出席晚宴的人几乎就是我的学生在美国的朋友圈子了。
我先生的问题使我回忆起今天宴会的另一些细节,在这些参加晚宴的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主动过来和我的丈夫打招呼。
大部分人一直跟中国朋友们聊天。
唉,这个画面多么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学生在美国的社交现状啊。
我也曾经跟我的这位博士生讨论过跨文化交流问题。
我问他:“你看,你在美国生活5年多了,你有多少个能够交心的美国朋友?”
他说:“几乎没有。”
我又问:“那么,你邀请过多少美国朋友到家里吃饭或者喝茶?”
他还是回答几乎没有。
我曾经有一个中国学生小赵,凡与他共事过的美国教授和同学,无一例外地对他赞赏有加。
与其他留学生相比,他在知识技能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对美国文化有强烈的好奇心。
从他入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努力让教授和同学们知道,除了知识,他更想深刻地了解身边的每个人,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他的执著当然引起了美国朋友的注意,他被邀请参加了很多文化活动,比如导师的家庭聚会、同学的婚礼、读书俱乐部、周五下午茶或者品酒会等。
他后来告诉我,通过这些活动,他真正了解了美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使他能够在日后与美国人愉快并高效的合作。
今天,他已经成为一所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