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遇疫情挑战
文 |《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编辑 | 苏琦
当地时间7月30日,在解除隔离的三天之后,美国79岁的总统拜登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白宫表示,拜登没有出现新的症状,感觉良好,目前不用恢复治疗,但他将重新进行隔离。拜登的再次复阳是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一个罕见的“反弹”病例。
此前,美国白宫7月21日上午通报,美国总统拜登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出现流鼻涕、嗓子痛、疲劳等非常轻微的症状。隔离期间,拜登持续服用治疗新冠感染的抗病毒口服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合。美国白宫总统医生凯文·奥康纳27日表示,总统拜登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已转阴,将结束隔离。
奥康纳说,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合(Paxlovid)的新冠患者中有一小部分人出现复检阳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规定,拜登将重新隔离至少五天。CDC表示,大部分反弹病例都仍然轻微,这个阶段的重病没有报告。
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全球首个奥密克戎BA.4变异株最早是在今年1月于南非林波波检出,而BA.5也是南非在今年2月底发现。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将这两个快速传播的亚变种列入监测名单。根据美国疾控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BA.5亚型已经成为全美导致新冠肺炎的主要毒株。多位公共卫生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和最具免疫逃逸性的新冠病毒毒株。
奥密克戎BA.5亚分支现在占美国所有新感染病例的大约82%。根据追踪国会议员新冠病毒披露情况的无党派数据交换中心GovTrack.us 的数据,自3月初奥密克戎席卷欧美以来,已有超过70 名国会议员公开报告了阳性检测结果并自我隔离。与BA.2相比,BA.4和BA.5在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RBD)上增加了3个突变L452R、F486V和R493Q。初步研究表明,这些突变显著影响了抗原特性。
近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一些美国人都在使用和拜登一样的Paxlovid治疗方案,一些患者告诉《财经》记者,只要检测呈阳性后,就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剂师获得这个治疗方案,因Paxlovid 已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最易感染新冠病毒人群的严重疾病和死亡。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协调员贾哈(Ashish Jha)此前表示,Paxlovid治疗后的“临床数据显示,有5%到8%的人出现反弹。
贾哈说,虽然从之前的新冠变体病毒康复的病人趋于在90天内对未来的再度感染有很高水平的免疫,但拜登感染的BA.5变体病毒已经证明有更多的“免疫规避”。贾哈说,很多人在90天内再次感染。目前还没有官方数据可以显示那些从BA.5变体病毒康复的人能够对再次感染有多长时间的保护。
不过绝大多数感染奥密克戎BA.5亚分支的美国人都非常淡定,一些患者对《财经》记者表示,事实证明病毒不会消失,我们只能和病毒共存。流行病学家称,人群中积累的免疫力正帮助限制病例持续激增造成的严重损害。
新冠疫情之外,美国还是新一轮猴痘疫情的“震中”。在全球的猴痘疫情总病例中,欧洲占三分之二,近五分之一在美国。美国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地区已经提高了猴痘疫情的警戒级别。
美国人已经习惯于与病毒共存,在越来越多的人感染病毒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出门旅游,聚会。摄/《财经》记者金焱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美国的病例数量已接近5000例。
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凯茜·霍楚尔宣布,因日益严重的疫情,该州进入“灾难紧急状态”。纽约州是美国报告猴痘病例最多的州,截至当日累计确诊达1341例。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疫情主要集中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7月28日,旧金山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在加州近800例病例中,该市占281例。
在全球范围内,已有78个国家报告了超过2.1万例病例,几乎所有病例都不在该病毒流行的西非和中非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将其威胁等级提高到最高级别。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疫情主要集中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这种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病人产生的皮疹传播。它还可以通过体液、长时间面对面接触后的呼吸道飞沫或被污染的衣服、床上用品或毛巾传播。
当地时间7月29日、30日,巴西、西班牙相继报告了3例猴痘死亡病例,是这一轮全球猴痘疫情以来,首次在非洲地区外出现的死亡病例。世卫组织欧洲办事处警告称,预计会有更多死亡病例,严重的并发症非常罕见。
随着全球卫生界对猴痘疫情的关注度提升,关于该病毒的初步研究结论也在增加。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菲尔丁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安妮·里莫因博士警告称,这种病毒通过人际传播正在迅速蔓延。猴痘疫情全美扩散后,斯坦福大学的“下水道新冠病毒警报网络”将猴痘病毒也列入其废水检测名单中。在对加州11个下水道系统分析后,目前已在萨克拉门托市、帕洛阿托市等多地的废水中检测出猴痘病毒。相关传染病专家警告称,这意味着,猴痘病毒正在美国加速扩散,甚至不排除社区聚集性传播的可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