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4日,贵州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 (视觉中国/图)
以贵阳学院为例,46个职能部门一共提供354个科研助理岗,其中保卫处3人、后勤管理处7人、人事处11人。而云南红河学院,在2021年招聘了两名毕业生进入保卫处。
2009年复旦大学发布《“科研助理”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据媒体报道称,工资待遇在2000至4000元间。时至今日,这一薪资标准仍是科研助理岗位的普遍水平。
科研助理的应聘竞争并不算激烈,中国石油大学一位教授原本计划在招到科研助理后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情况,结果“到最后也没有招到”。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南方周末见习记者 蒋敏玉
责任编辑|吴筱羽
北京某211高校毕业生周雨对科研助理的评价并不高。“签了半年,老师没找过我干活,也没补助。就当是给院里提高就业率了。”2021年毕业季,第一次考研失利后,周雨和学校签了聘用合同,在某学院的一个项目中任科研助理,薪资根据实际工作量发放。然而,随后半年里,她回家备考,准备“二战”考研,老师没布置过任何工作。直到现在,周雨也不知道那个科研项目是做什么的。科研助理并非新的工作岗位。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就提出以“研究助理”名义聘请高校毕业生,以解决就业问题。2020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下称“通知”),当年,中央提出要开发“十万个科研助理岗位”。2022年毕业季,科研助理再次引起关注。6月29日科技部等七部门发文,除了部属高校外,中央院所、中央企业以及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都需开发科研助理岗位。随后,上海表示将会同各高新区、相关机构等,推出3100个科研助理岗位。7月,四川省提出8月底前开发6000个科研助理岗位,公办高校新增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且聘用期不低于12个月的,每聘用1名高校毕业生就给予高校1万元奖补。随着科研助理“扩招”,一些岗位却开始变得与“科研”无关。6月底,甚至出现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鼓励本科毕业生应聘学校甚至中小学保安事件。学校在回应中称,这是教育部门拓宽工作岗位的举措。淮北师范大学的情况并非孤例。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多所院校公布的科研助理招聘计划,保卫处、审计处、教务处、离退休工作处等岗位都位列其中。
周雨原本期待能在科研助理的岗位上,收获一段值得写入简历的科研经历。2021年6月,毕业前夕,周雨的辅导员特别提醒,准备“二战”、考公,或者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都可以考虑报名。在周雨的印象里,所在专业六十多个同学,“报名了八九位”。科研助理通常是本校学生的“福利”。周雨记得,当时“只通知校内学生”。以贵州铜仁学院为例,2021年7月,该校发布公告,将招聘57位本校毕业生任科研助理,而前一年公告中并无此项要求。2022年7月13日,南方周末记者以外校应届毕业生身份联系到铜仁学院招生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无论公告中是否写明,此前也只面向本校学生,“如无意外,2022年也是如此”。科研助理也不必过于担心能力问题。这位工作人员强调,如学生没有太强的业务能力,可以安排去行政岗位,假如工作时间空闲,也会支持学生考研,“以科研助理岗位作为过渡”。科研助理岗位的确会优先考虑吸纳考公、考研的本校学生,作为他们的过渡工作。2022年6月,云南某普通本科院校的辅导员熊雅诗,在毕业前提前了解了选择继续考公、考研学生的想法,“此前几年表现踏实能干,熟悉学院行政工作的,会把名额留下给他们。”而考公、考研成功后,科研助理们会马上辞职。不过,以公开或非公开方式招聘本校学生的做法或许并不合规。前述六部委发布的通知中要求,各单位选聘科研助理工作要保持开放性,积极吸纳外校毕业生,不得设置仅招录本校毕业生的限制性条件。正在准备申请博士的吴适,不久前就通过非公开的招聘渠道,应聘了外校的科研助理岗位。吴适硕士毕业于北京某985高校。毕业一年后,他收到硕士导师发来的某博导科研助理招聘信息,并且,这位博导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很接近。吴适没有多想,报名、应聘、上岗的过程都很顺利,也即将开始参与一个科研项目。实际中,科研助理的应聘竞争并不算激烈,中国石油大学一位教授原本计划在招到科研助理后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情况,结果“到最后也没有招到”。这与大多数科研助理的工作内容有关,也与相应的工资收入有关。2022年7月17日,浙江德清县“百校千企万岗”招聘会现场。(视觉中国/图)
前述通知中指出,科研助理是从事各类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术助理、财务助理以及博士后等工作的人员。2022年6月,从香港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詹思博在学校一位教授的两个项目中任科研助理。几个月下来,他发现,工作内容大多离不开“报表、会务这类消耗热情的工作”。对于某些刚刚开始招聘科研助理的高校而言,这一岗位设置极大程度上“解放了教授的生产力”。某西部双一流高校教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行政性的事务占用了老师们太多时间。有了(科研)助理,报账、提交材料,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跑腿的活儿,都有人来做了。”“很多小的团队里,都是老教授天天在负责填表、算账,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从科研团队的管理现代化上看,我们也需要重视科研助理岗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王璞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吴适认为,科研助理负责这些简单琐碎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就是少林寺扫地的,直到扫得好,才能剃度入门。说白了就是帮教授们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晓峰曾分析,从事科研助理岗位的人员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上学期间接触到的实际项目工作较少,缺乏项目和杂务处理经验,更缺少相关岗位技能的专业培训,往往无法完成快速的自我适应,容易失去积极性。但詹思博也的确能在科研助理的工作中收获价值感。他目前在孵化一些面向大众的知识传播项目,比如运营新媒体、工作坊,编写面向小学生的科普教材等,“不会直接去做很深的理论,更像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创业项目。”詹思博认为,这主要源于在香港的教育体系下,高校对教授的考核并不局限于出版和发表论文,因此教授们会更倾向于招聘科研助理,参与实际性的工作。随着“扩招”,科研助理的岗位种类发生着一些微妙的改变。贵阳学院2022年7月5日公布的招聘公告中,46个职能部门一共提供354个科研助理岗,其中保卫处3人、后勤管理处7人、人事处11人。而云南红河学院,在2021年招聘了两名毕业生进入保卫处。南方周末记者尝试联系红河学院人事处,对方拒绝了采访。张晓峰指出,当前,科研助理岗位存在定位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专业素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此外,建立科研助理的责任过多落在“211”及省部共建高校身上,其他1800余所高校建立科研助理岗的实际能力较弱,现实意义不强。
科研助理的薪酬标准常被诟病太低,但舆论常常忽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原本就是过渡性岗位。
2022年5月,延边大学就业信息网发布招聘公告,科研助理的薪酬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毕业每月4000元,硕士生每月3000元,本科生2500元。面对“学历贬值”争议,校方随后回应称,该岗位的设置目的主要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本就是提供临时性的岗位过渡。2022年6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布招聘通知称,科研助理预计每个月的薪酬、社保为3300元左右,其中,“西安市最低工资标准1950元(由科研团队出资),社会保险支出每人每月约1350元(由学校补助,仅前三个月)”。而身在香港,詹思博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文科科研助理,他的月薪在1.5万港元左右,低于2021年香港工薪阶层平均月薪17216港元。詹思博举例称,当地“卖云南米线的阿姨每月工资就有一万”。按照2009年复旦大学《“科研助理”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科研助理岗位分研究助理岗位和工程、实验技术助理岗位两个序列。据媒体报道称,工资待遇在2000至4000元间。时至今日,这一薪资标准仍是科研助理岗位的普遍水平。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目前科研助理的薪酬来源,大部分是由课题组拨发。前述西部双一流高校教师透露,在目前的科研助理招聘中,分为两类,一类是跟着课题组的科研助理,另一类是行政性的助理,“前者的薪酬由课题组和学校各承担一半,后者完全由学校承担”。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伟岳曾提出,对很多涉及理论突破的纵向项目来说,“因为经费有严格限制,吸纳科研助理会受到很大限制”。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王璞曾提出要提升科研助理岗位吸引力。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大多数团队中,科研助理薪资都以劳务代理的形式发放,主要来自教授所获得的科研经费。“在北京,一位本科毕业生每月拿到的工资可能只有五六千块,很多科研助理难以建立长期的认同感”。另一个问题是聘用期。根据2010年《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高校选聘科研助理,“签订服务协议的期限应不超过3年”。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2020年之后,高校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合同期限往往不超过两年,大多为一年,有的还会写明“合同期满不再续签”。
根据科技部2021年发布的数据,2020年科研助理岗位共吸纳16.7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占到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9%。当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最早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统计发现,当年下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约为86%,较往年下降两个百分点。同年12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流。时任北航校长李未当场提出,学校每年获得的经费超过十亿,是否可以在两三年内,通过研究助理的方式,让至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毕业生留在学校,既可以完成学校科研,增加学生自身技能,又可以减少就业问题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但前提是,财政部需要同意学校用年度经费雇佣毕业生,并为学生入社会保险。2009年2月底,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此后,高校陆续开始推动科研助理的招聘工作。科研助理确实在解决应届生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官网信息,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共吸纳165位应届毕业生成为科研助理,分别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就业率贡献了5.5和3.3个百分点,贡献度在当年北京市各大高校中位列第一。此后十年,高校科研助理岗位所受关注逐渐减少,直到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5月,六部委下发《通知》后,有数十所高校先后制定了本校的科研助理岗位管理办法。一个月后,辽宁、甘肃、河南、湖南、山西、陕西等多地省政府办公厅、教育厅、人社局也在出台的政策中,频频提到科研助理岗位将作为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相关通知还将科研助理岗位和实聘人数与两个指标挂钩。一是要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并将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适时组织指导和督查。另外,会将其纳入安排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重要参考因素。“尽管内地高校科研助理岗位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源于科研项目当中存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比如财务、发票报销、行政审批等,需要专门的人负责此类工作,但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打杂’。”王璞认为,从当前科研助理岗位设置来看,聘任的短期性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不利于创新团队的建设。“未来,科研助理和科研财务助理的上升空间应该是一个团队的‘经理’,如果能真正培养好,让他们成熟起来,他们可以在大团队中发挥重要的行政管理角色。”王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