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有选择时事2023-08-09 01:08战争有很多种类型,粗略来讲,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范畴:A.系统性战争系统性战争的目的是决定全球或重要区域内的领导地位,像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都属于该模式。此类战争往往涉及大型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以重塑秩序为第一目标;反过来说,当战略目标是重塑国际秩序时,很容易引发系统性对抗。B.领土征服战争领土争端是国家间冲突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与系统性战争不同,领土争端战争通常是双边冲突,第三方全力介入的情况比较罕见。C.军事干预军事干预的规模一般比A、B场景要小,它通常是大国为维护秩序或霸权而发起的军事行动,比如:波匈事件、布拉格之春、1979年阿富汗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大国对于一场军事冲突的认知与定性,将直接导致其战争决策的做出和对战争规模的控制。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为例。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时,西方世界基本是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定义成C或B。长期以来,乌东地区都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军于乌克兰内乱之际出兵两处焦点区域,军事干预的性质非常明显,与2022年之初干预哈萨克斯坦骚乱类似。不过接下来普京启动了克里米亚的入俄程序——性质由C升级为B。考虑到克里米亚历史上与苏联/俄罗斯的渊源,在美国和欧盟看来,B仍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至少不值得以一场大国冲突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奥巴马政府曾表示“不认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举措是一个地区大国威胁其邻国的行为”,特朗普则称“欧洲在军费开支上的吝啬远远比俄罗斯的潜在危险更加严重”。然而2022年的乌克兰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都将此战定义为俄罗斯与现行国际秩序(美国霸权秩序)的冲突。俄方直言要“改变冷战后美国在欧洲制定的规则”,摆出一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架势;美国和西方盟友则将此战定义为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试金石。这样以来性质就严重了。尽管发动战争的初衷是为了追求各种目标,比如上面提到的“重塑秩序”“征服领土”“维系霸权”,但只要战争一开始,目标将迅速发生转变。对于任何一个参与战争赌局的国家/个人来说,获得胜利总是上签,哪怕是惨胜。而避免失败则将成为底线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底线变得越来越重要。回顾世界历史,在一场僵持的冲突中,交战一方即使无法取得胜利,往往也会坚持不懈的战斗,以证明自己没有失败。因为战争的失败很容易导致现有政府垮台。哪怕是在西方选举制度下,打输了奠边府战役的法国主战派政府也被迫集体请辞,并客观上导致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崩解与戴高乐王者归来。正因如此,一旦战争被发动,除非取得速战速决的胜利,否则很少会在某届政府任内彻底结束。以二战之后的几次重要局部战争为例:法国的对外殖民干预战争是经过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的更替才慢慢消停下来。苏联的阿富汗战争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启,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画上句号。朝鲜战争是杜鲁门时期开打的,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完成停战协议谈判。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小布什总统开启,后者由奥巴马给画上了句号,前者则一直延续至拜登时代才结束。出席国安会议的绍伊古以上这些特征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开战之初,俄方将 “去纳粹化” 和 “非军事化” 设定为目标,外界通常判断莫斯科的真实意图是对基辅做政权更迭。上签目标没有达到后,“特别军事行动”便由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即以控制乌东四州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的乌东重点进攻最终在2022年7月的北顿涅茨克战役后告一段落,俄军实际上放弃了攻占四州全境,战争目标再次退步为守住既有占领区——该目标被延续至当下。可以这样讲,以目前的舆论形势看(包括西方舆论与俄方舆论),如果最终达成一份基于现有军事交界线的停火协议,对于俄罗斯和普京总统就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简而言之,能够避免失败即是胜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俄罗斯的决策层和精英们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克里姆林宫对战争前景的误判,但事已至此,他们只能尽量追求一个不那么坏的结果。因为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是全面、“普惠”性质的——不仅冻结了俄官方的外汇储备,连特定个人和实体/企业的海外资产也遭到冻结;包括民航航班在内,俄民众前往欧美的通道几乎被完全锁死;西方企业集体撤离,不留一点余地……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俄国上下别无选择,只能把普京和绍伊古等少数人策划的“特别军事行动”当成“卫国战争”来打。与僵持的现状相比,他们更加害怕一个未知的混乱世界。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门口的T-34坦克自2023年战争进程进入僵持阶段后,普京遭遇了数次严峻考验,如:乌克兰反攻、瓦格纳兵变、军方将领抗议等等。虽然让很多人“捏一把汗”,但好歹涉险过关。实际上,我们从瓦格纳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普京并非一根筋的领导人,也绝不是像个别西方媒体描绘的那样失去理性,他只不过陷入了常见的“战争陷阱”,没有更好的选择罢了。为了给缩减目标寻找空间(降低民众对战争的预期),俄官方宣传机构逐步把乌克兰危机描绘成俄罗斯与北约的战争——俄国面对北约的打压奋力一搏,克服种种困难,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达成僵持。另一方面,俄罗斯媒体也尽可能去放大西方的内部矛盾,给民众保留战争有可能胜利/体面结束的希望。总而言之,战场上的失利对于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位政治人物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克里姆林宫首先定义了一个“胜利”(现状停火),进而勾勒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乌克兰反攻失败+西方无奈妥协),剩下的问题便是咬着牙挺住这场残酷的僵局了。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