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电影引发争议,让我坚定娃“学历史”必须较真
你们好,我是biu妈!
我超爱的《长安三万里》票房居然冲到了中国动画电影top2!不过这也不奇怪,身边的家庭几乎都去看了,纷纷赞叹电影完美还原了盛唐气象!
但是《长安三万里》上映之初,其实是引发了很大质疑和争议的。
被质疑最多的,就是影片中的人物比例。身长腿短,和现在流行的“大长腿”完全不同。其实电影里的人物,都是详细参考了唐代文物人俑。
▲ 《长安三万里》人物设计和唐代人俑对比
电影中出现的马匹,也和一般动画中的马的比例不同,一度被嘲又肥腿又细,看起来快要跑不动了。但这也是参考了真实的文物,和著名的唐代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里的马几乎一模一样。
▲《长安三万里》中的马
▲《看见中国》内页中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你看,这些被质疑的“风格”,其实算不上多么创新,都是源于真实的历史文物。
这些争议,也不全是因为审美差异造成的,更大的原因是很多人没有认真了解过自己的历史文化。
不了解自己文化,也就算了,网上的质疑声中还有更离谱的。
有人骂这部电影说,讲唐代的诗人,凭什么宣传日本的相扑啊,不能用武术吗,这是不爱国啊!
但是相扑原本是我们中国的呀!而且是先秦时期就有了。一开始是一种军中的活动,到了在唐代,都已经是风靡全国的一项娱乐活动了。
自己的历史文化,就这么“拱手让人”,无知真的很可怕!
现实中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发生过太多次了,每一次都很令人糟心。
比如早些年,好多古装影视剧的服化道,都是日本人来做的,现在仍然有人分不清汉服、和服;
比如隔壁某国好几次偷偷抢注我们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端午”,但同时不少人还抱怨端午节没有节日的氛围……
面对这些,我能说什么呢?
能骂一句“没文化真可怕”吗?
作为一个老母亲,面对这些我本能的想法就是,我绝对不能让娃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我一直在带biu读历史书、看纪录片,还经常带biu去博物馆观察我们的文物,让她近距离的感受我们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
而且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了。
2022年的语文新课标中,政治还明确把“认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列入了学习的总目标中。
▲ 语文新课标内页
而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了解”是最最基本的。
孩子们如果都不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又谈何尊重历史以及文化自信呢。
这一两年吧,市面上的历史书很多,来后台问有没有历史书推荐的家长也很多,很显然各位家长也对“历史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了。
但咱们平台正式推荐历史类书籍,反而越来越谨慎了。不是不想推荐,而是很多新书都同质化严重,如果只是翻来覆去的罗列历史知识,形式再丰富,其实也只是在做“表面功夫”。
直到看到一套绝版了20多年的典藏级历史书又再版了,我终于有信心说,找到了一套不可错过,又难以被替代的一套历史书,就是这套《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
和市面上同质化很严重的历史故事类读物不同,它的切入角度很特别——通过文物来了解历史。
为什么非要推荐这样一套用文物讲历史的书呢?
我一直都认为,如果少“文物”这一环,孩子的历史学习始终会太单薄,很难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魏晋的自由、宋朝的风雅、大唐的开放……通过文物,孩子一眼感知历史文化风貌,潜移默化就能培养文化底蕴。
举个具体的例子,历史书上再用文字描述“唐代女性社会地位高”,都不如观察文物中刻画的唐代女性来的直接。
你看啊,她们穿着男装、骑着马,神态轻松自如,生活看起来那么多姿多彩,甚至穿着比现在人还开放大胆,就知道那时候的“女性个性解放”绝非虚言。
《长安三万里》之所以直观地就让人感觉到了盛唐气象和历史的厚重感,也是由无数参考文物的细节堆出来的。
▲《看见中国》中的唐朝将军俑,电影中的高适,铠甲高度相似了
这一点,相信大家自己心里也隐约有感觉的,否则今年假期大大小小的历史博物馆,就不会挤满了家长和孩子了。
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死”的,是不会再变化的,所以学习历史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行了。
其实这个观点是有错误的。历史学科和别的学科一样,是不断会有新发现、新知识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一部分来自于史书的文字记载,但是史书是人编写的,就必然会被人的观点、人的立场影响,所以想要还原一段历史的真相,除了史书的记载,文物的佐证是必不可少的。
最近这十几年来,我国的考古挖掘工作产生了很多重大的进展,比如海昏侯墓、南海一号、良渚遗址、三星堆等等新的考古成果,都一定程度上影响、补充、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孩子通过文物来看历史,其实就和很多历史学家一样,是在用辩证、发展的角度看历史。
既然这么重要,为啥市面上侧重文物的历史书这么少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组稿难度大,图片收集不易。
有能力写历史故事的作者很多,但是要用文物来解读历史,还要全面、深入、细致,这难度比写一般的历史读物大得多,专业要求要高得多!
我们国家的文物太多了,从夏商周到近代穿越5000年,重点文物都不计其数,更何况还要有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审核校订文字内容,上哪去汇聚这么多专家学者呀!
所以市面上的历史书,文物只是用来辅助理解历史和点缀,还鲜少有拿来当“主菜”的。
所以这套《看见中国》显得尤为珍贵!
整整10本精装书,每本专注一个时期: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夏辽金元、明、清。
收录4000件文物珍宝
(是同类图书的40-60倍)
85张考古3D复原图
160+张考古现场航拍图、3D复原图
4000+高清图
10000+文明知识点
慢慢翻开,大量高清的文物图片扑面而来,每一页满满当当,都是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朱绘兽耳方壶
上海博物馆的四虎纹镜
洛阳博物馆的错金银铜鼎
去湖北省博物馆错过的曾侯乙编钟
从海外回来不久的圆明园青铜兽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即使随手翻阅,也有一种“足不出户,博览万物”之感。
如果这样几乎可以当传家宝的中华文明百科全书,我都不推荐,那么我以后再也不推荐任何历史类书籍了。
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专业性
这套书费劲千辛打磨出来了
刚才说过,这套书是一套已经绝版了20年的绝版书再版。《看见中国》的前身是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文明传真》,当年一上市就雄踞亚太区中文书畅销书榜,但很遗憾,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内地发行。
绝版20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少读者会在到处求这套书,不惜重金也想得到当中的一册两册。
当年为了做成《中华文明传真》,主编陈万雄先生可谓是“逛遍展馆观文物,踏破山河寻史料”,到全国各大文物学会、文物交流中心、考古研究所、历史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实物考究。
还将全国各省文物局专家、局长和高校教授,汇集成一支国内顶级专家团队,花了整整20年打磨。今天也很难有一个机构,能组织起这么庞大的专家团队进行编写了。
就连金庸先生也对这套书赞不绝口,称他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指路提供了不少灵感。
▲金庸 (右二) 出席本套书原版《中华文明传真》首发式
时隔20多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汇集了当时的原班人马,以及国内顶级文物专家团队、数十家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补最近20年的重大考古发现,保证史料的前沿性,和史观的正确性,并和孩子的学科教育相结合,倾心打造而成。
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不断打磨,才终于做成了一套可以传家的“中国历史文明百科全书”。
只稍读来一页,你便明白为何当初金庸先生,会对这套书爱不释手、赞不绝口。
也会明白,为什么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讲人王巍老师,要专门给这套书的小读者们写寄语。希望借助这套《看见中国》,有血有肉地向孩子们展示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细节和切口。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躬逢伟大时代,少年当仁不让。
可以说《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凝结了两代人对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和心血,你家中的书架应该有它的位置。自此以后——
✓
别处看不到的文物,在这套书里你能看到了。
✓
别处读不懂的历史,这套书能帮你读懂了。
✓
课本里缺乏的补充,这套书帮忙大大拓展了。
01
别处看不到的文物
在这套书里你能看到
其实,理想情况下,观察文物当然还是博物馆实地参观,那种面对面的感觉是难以替代的。
可在现实是,博物馆内的情况非常复杂。人多、隔着玻璃看不清、错看漏看关键文物、做功课不到位看不懂、约不到好的讲解,都是常有的事。
而且有时候在博物馆里,孩子问我那是什么,我只能告诉它这是宋代的一个金碗,再根据当时历史多诌几句,但也就仅此而已。这个文物背后反映了古人怎样的生活,它又见证了历史上的何种巨变,这些其实孩子更应该了解,可我却说不出了。
而在这套书里,能弥补很多博物馆里无法完成的遗憾,也能让孩子对博物馆的认知提高一个档次。
都说学历史的最怕搞考古的。这套书保留了20年前各馆藏机构提供的珍贵图片资料,同时也把近20年的考古成果都尽数编入书中,甚至有博物馆都很难看到、在历史书上都无法了解的“新历史知识”,书里都能看到。
比如三星堆2021才年新出土的青铜跪坐人像,第一时间就收录进去了。
它尽数收录了近20年考古“上新”:
陕西石峁古城、杭州良渚、青海喇家遗址、湖北苏家垄遗址、湘西里耶古城、南昌海昏侯墓、扬州隋炀帝墓、广东“南海Ⅰ号”沉船、河北梳妆楼元墓、汕头“南澳一号”……
可以说,这套书展示中国的历史轴线是如何不断被拉长、延伸、丰满的,除了它,没有任何一套书有这样的自信。
因有20年前的原版作为底本,书中的有些文物是现在大家去博物馆也不一定能看到的,或许它已经不在这个馆内,或许被收进了库房。
比如字画因容易受到光照、空气的影响,不少已经久久没有与大众见面。
这幅苏轼的《潇湘竹石图》的真迹,去年来过成都展出,很多人都专门从外地来成都观展,因为原版脆弱,展出机会实在少!我也带娃去看过,兴奋了好多天!
再比如石窟佛像、壁画,为避免风化、脱落,要么在外面罩了罩子,要么限制游览时间,甚至有些直接永久不对外展出了。
▲ 书中的敦煌壁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去博物馆时,类似杯子、首饰这种小体积的文物,实际观展的时候很容易看漏,隔着玻璃也容易看不仔细。
但在书里,这些文物都会一一展示重要构造、纹路、材质、有巧思、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看了这套书再去博物馆,就是内行看门道了。
制作繁复的首饰,这样一标注是不是秒懂啥叫“巧夺天工”:
直接看文物,不知道该看什么关键细节,书里会教你:
容易被忽略的内部细节,帮你放大了:
我们去西安看兵马俑之类的大型古迹,大多数时候只能远远的的在坑外观摩,细节是很难看清楚的。
但是这套书会从正面和背面呈现将军铠甲、360°展示秦人发式;
还会仔细分析兵马俑的神情,来论证秦朝高超的艺术,这是你请水平再高的讲解员也很难拥有的体验。
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这也注定了很多相互之间有联系,能够共同反应当时历史现实的文物,其实是分开在全国各地的。
这几年流行办“主题特展”,把那些相互有联系的文物放在一起展览,而在这本书里,几乎每一页都是一个“小主题展”,把原本不可能放在一起的文物集中起来,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更整体的印象。
02
别处看不懂的历史
这套书能帮你看懂
聊到这里,大家可不要以为,这就是一本中国古代文物大全。
它其实是用文物串联起从原始社会到大清5000多年的历史,给孩子讲述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和文化,全面呈现整个时期的文化全貌。
比如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时期最繁荣的盛世,那要怎样证明这一点呢?
这本书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生活、艺术等等多个侧面去展现隋唐的强盛和繁荣,每一个部分,都用了大量的文物去佐证,用文物给孩子全方位展示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全貌。
隋唐时期“对外交流频繁、民族大融合”,这套书就带我们一步步了解到了,历史学家是从通过文物,推导出这个结论的。
比如唐皇室成员墓穴的壁画中,直接展现了当时的外交场景,不仅有唐王朝的官员,还有容貌、服饰都迥异于中原人的外国人,可见当时“外交”这件事是稀松平常的。
书中也讲述了在远离中原地区的西域城市,出土了各种唐代中原文化的文物的事情,这也是中外交流频繁的一大有力证明;
而当时中原地区很多人们的服饰有明显的胡服风格,各种器皿上的纹路,有很多明显有西域甚至波斯、阿拉伯的风格。这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证明啊!
看完这些,孩子肯定能把“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中外交流非常频繁”这个重要知识点牢牢记住。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还接触到了历史学家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解问题-整合证据-证明问题”。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宋朝商业繁荣,历史学家又从哪些文物中找到了佐证呢?
比如宋朝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就是商业繁荣才会出现的的产物。
比如宋朝各种宗教场所的神像、石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财神”形象!这就证明繁荣的商业冲击了人民的社会意识,大家谈钱越来越大方了啊!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从市井百态中,看宋朝繁荣的商品经济多种展现方式。
这样一来,孩子不但能记住“宋朝经济繁荣”,更能渐渐总结出“哪些证据,能证明经济繁荣”。
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所以啊,孩子在跟着书中的思路,全面了解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孩子只是学到了历史知识吗?只是“感觉”到了文化吗?
当然不止,他们还学到了挖掘历史背后的“为什么”,学会了历史学家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这和咱们学科学时,要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是一个道理。
03
拓展课内知识, 还有丰富赠品
当然了,我也是家长嘛,大家要买书,都会关心的一些问题,我也很清楚~~
比如书的内容是不是刚需啊?
对孩子学习有没有帮助?
再比如书的质量怎么样啊?
有没有拓展音频啊?
有没有实用的赠品啊?
这些大家都放心,这些问题我早就帮大家想到了。
《看见中国》并不完全是课余的闲书,它也可以是助力考试、提升成绩法宝,很多孩子课内必学的知识点,在书中都可以得到补充和拓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高频考点的“商鞅变法”。在《春秋战国》这册里,就有对应的知识拓展:
从中考到高考都是大考点的“秦统一中国”,在《秦汉》那册中,也详细地讲解,更加直观更加详细。
▲ 左:历史书;右:《看见中国》
而且,它还契合了今年新课标改革的核心方向:跨学科性!随手一翻,
处处有横跨九门学科的痕迹——
“文史不分家”,当中不少历史典故、成语,自然而然和语文课贯通起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孔子《论语》,在《春秋战国》这册里,找到对应的“孔子与私学教育”:
▲ 左:教材;右:《看见中国》
诸如地理、数学、政治、生物等等其他学科,也随处可见。
《隋唐》里这页,就涵盖数学里那道著名的应用题“注水难题”、地理课本的方位确认和艺术鉴赏:
弥补了孩子课上没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将更广阔的思维方式带给他们。
《看见中国》品质也很好,是一套值得作为镇宅之宝的书!装帧特别漂亮。每一册的封面都是精心挑选的文物,最能代表那个朝代的风貌。
你看它每个主题都在一个对开页里讲完,编排也很现代,像科普书一样分不同的小板块,图文穿插,孩子阅读的时候一气呵成,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另外,这套书还有特别多自带的配套资源。
出版社的老师特地邀请了中国考古大会嘉宾、中山大学郑君雷教授亲自为这套书录制音频。
扫描书后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15个关于文物的趣味小故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爱上文物、看懂文物,理解中国历史。
经折装也称折装、折本,是古代书籍的一众装帧形式。《博物馆奇妙之旅》介绍了中国八大博物馆导,并介绍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父母和孩子可以将此折本作为博物馆打卡指南。
10张与文物相关的成语书签,正面成语,背面释义。将文物知识与我们所熟知的成语结合起来,巩固加深孩子的认知。如“钟鸣鼎食”这个成语中的“鼎”,即是指盛满食物的炊器。其代表文物便是西周的大孟鼎。
56张文物知识卡牌,收录历代挖掘精品文物,正面是文物图片,背面介绍其年代、收藏地和概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你问我答的小游戏。
王巍老师曾在《开学第一课》中给孩子们讲了“一粒稻米的故事”,讲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此次,王巍老师特意给《看见中国》的青少年读者写了一封信,鼓励青少年朋友们要常到博物馆中去,感受五千年华夏的魅力,延续中华文明的荣光。
信封纸是一副手绘插画,无数的文物随时间洪流汇入历史的辉煌中。
日出东方,看见中国。该插画还被用于L型PVC文件夹,供孩子存放学习资料使用。
这次我还去争取了一个独家限量赠品,封面是咱们古代的名画《千里江山图》、《海屋朝鹤图》,还搭配了一个金属书签和一支笔。
我也希望能通过它,一定程度激发起孩子们对历史文化、对文物的热爱吧!
限量赠送 笔记本 1个(以下随机1款)
-声明:本文为产品推广,请大家按需、理智消费。-
团购详情
团品:
《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10册
团购价:348元
赠品:
① PVC文件夹
② 文物成语书签*10
③ 文物知识卡牌*56
④ 给青少年的一封信
⑤ 八大博物院展览经折页
⑥ 中国历史年表配1.8米身高图
⑦ 有声故事音频
⑧ 东西儿童独家赠品笔记本1个
参团方式: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东西严选店铺参团!
退换细则:
快递随机,不可指定。
全国包邮(新疆西藏地区加邮费15元,港澳台不发货)
电子发票:如需发票,请在购买时标注发票抬头及收件邮箱。
退换货:①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收货后因个人原因如不喜欢等退货,商品需不拆塑封、不影响二次销售,并自行承担邮费退回。②破损、质量问题:如需退换货,需要客户将破损部位和外包装拍照,运费客户垫付,寄回物品到仓核实无误后补偿运费。③错发/漏发:需要提供商品与外包装以及包装内的白色发货清单的照片,仓库核实后补发或换货。④拦截:请第一时间同步客户拒收原单物流,然后告知需要拦截的订单。拦截有风险,如同步后客户仍然签收,所导致的退货运费或客户不退产生的书款不在补偿范围内。
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东西小助手,【工作时间:周一~周五,9:00-18:00】如果着急的朋友也可拨打17713620142这个电话。
收到快递后请当场验收,如遇包裹外观有明显破损请当场退回,并及时联系客服。如签收后提出快递问题导致破损的,无法退换货,敬请见谅,如介意请勿拍。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参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