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股东大会废了董事的反对票,院士加持的小龙头定增惊险过关!管理层和投资者拿什么赌明天?
价值线 | 出品
深度 | 栏目
边江、南山 | 作者
风飞扬 | 编辑
8月1日下午,石大胜华45亿元定增预案股东大会在惊险中进行。约55%股份参与了投票,赞成率为70%。刚刚过线投票率超50%,赞成率超过2/3的政策红线。
7月中旬,定增预案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但两名董事、一名监事投出了反对票。价值线注意到,投出反对票的董事张金楼、陈伟及监事于相金均来自公司第四大股东方。他们给出的理由完全一致,主要是募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募投项目的选择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等。
而本次股东大会,此前投反对票的三人张金楼、陈伟、于相金同时因公务原因未参加本次会议。有投资人称,虽未到场,其仍然投出了反对票。
董事为何要投反对票,定增资金将投向哪里?股权激励会推动管理层和企业更上一层楼吗?石大胜华未来还有多大的戏?今晚,投资者正密切关注石大胜华的下一步行动。
7月14日晚间,石大胜华曾披露定增预案,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6080.4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募集资金分别投入到两大电解液项目、锂电材料生产研发一体化项目、液态锂盐项目、添加剂项目、湿电子化学品项目、硅基负极材料项目等7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全部为当前市场的热门项目。
然而该方案遭到了张金楼和陈伟两位董事的反对。其反对理由是什么?
第一,募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特别是电解液相关2个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存在欠缺,公司短时间内同时开展全部 7 个募投项目的运营能力和承载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论证;关于募投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建设工期、各项目所需募集资金金额等重要信息存在多处矛盾,测算准确性欠缺,且相关数据与此前上市公司已披露信息之间存在多处较大差异。
第二,募投项目的选择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可能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第三,募投项目实施主体的选择,可能损害上市公司以及其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之一“年产3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实施主体为非全资控股子公司胜华新材料科技(眉山)有限公司,其中石大胜华持股90%,东营盈嘉合壹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穿透后为3名公司员工设立的持股平台)持股10%。
有市场人士分析,反对理由中的重点可能是第三条,即公司相关人员持股10%的盈嘉合壹自己不出资,却让石大胜华单方面出资11亿元,可能涉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从募投项目看,公司主要投向新能源方向,在高景气度赛道扩张,某种程度利于公司未来经营。为何两大董事及一位监事投出反对票呢?
有市场资深人士分析这或和公司股权结构关系极为密切,当前石大胜华属于无实控人,前4大股东股份相差不大。
2022年一季报报显示,第一大股东至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9.42%、8.31%、7.5%及7.5%。可以看出,公司股权结构极为分散。
此次一起投下反对票的两名董事张金楼、陈伟均于2020年8月起在石大胜华任职,同时分别在开投集团、融发集团等公司任职。中石大控股、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受同一实际控制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控制,属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23.31%,而大股东哲厚新能源的持股比例仅为9.42%。
由于石大控股100%股权交割至经控集团之日起至2023年7月15日期间,将无条件地放弃石大控股所持石大胜华8.31%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
所以,西海岸国资所间接持有的石大胜华的表决权仅仅只有15%。一旦定增成功,公司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比例或降低至12%以下。
那么,此次两位董事的反对的根源是否和定增后其股份被稀释有关呢?值得投资者细细品味。
值得注意的是,石大胜华第一大股东哲厚新能源今年1月以来不断增持公司股份,前后四次增持其股份。
2月9日,公司公告显示,哲厚新能源自 2022年1月18日至2022年2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2025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月26日,公告显示哲厚新能源又增持公司1%的股份;不到一周,6月2号,公司又再进一步增持公司1%股份;6月13日,公司再进一步增持1%的股份。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二季度末,其持股比例大幅上涨至12.4206%。
根据定增预案,石大胜华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45亿元,分别投入到两大电解液项目、锂电材料生产研发一体化项目、液态锂盐项目、添加剂项目、湿电子化学品项目、硅基负极材料项目等7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全部为当前市场的热门项目。
石大胜华成立于2002年12月31日,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办企业。
自成立以来,石大胜华始终围绕碳酸酯类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在全球碳酸酯高端溶剂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
由于多个碳酸酯类产品可以用作锂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因此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而备受关注。根据国信证券研报,到2025年,仅国内的电解液溶剂需求就将达到80.5万吨,是2020年的四倍以上。
然而,电池级溶剂对纯度的要求非常高,至少要达到99.99%,超纯级产品要求甚达到 99.999%,这就使得电池级溶剂的进入壁垒非常高,规模化生产企业屈指可数。
石大胜华无疑是该领域的龙头,其拥有高达15万吨的电池级溶剂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尤其是在适用于磷酸铁锂的电池级碳酸二甲酯方面,石大胜华产能更是占到了国内的一半以上,被誉为“碳酸二甲酯之王”。
成为龙头的背后,是石大胜华强大的技术研发背景。公司董事会高手云集,现任董事会9名董事中包含1名院士和4名博士。其中,独立董事徐春明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化工,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董事长郭天明为博士后,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也是石大胜华创业至今的管理层核心;董事周林林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后获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董事侯家祥为理学博士学位;独立董事张胜为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
凭借行业龙头地位,石大胜华充分受益碳酸二甲酯价格大涨,业绩取得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石大胜华2021年实现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353.60%。今年一季度,石大胜华实现净利润4.5亿,同比增长94.08%。
从定增投向来看,石大胜华并不满足于做一个电解液溶剂的小龙头。近来企业不但向下游的电解液领域大幅扩产,还布局了电解液添加剂、硅基负极、新型导电剂、补锂剂等多种锂电新材料。
如此大规模的进军新的领域,自然引来了不少质疑。为了彰显信心,石大胜华的股权激励格外引人注目。
根据激励计划,石大胜华将向激励对象授予1189.3万份股票期权,激励对象包括7名高层和258名公司及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合计265人。
该激励计划行权条件为2022-2024年公司合并报表口径下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89亿元、121亿元和167亿元。若达到行权条件,则意味着石大胜华2022、2023、2024年营收将较2021年分别增长126.13%、171.49%、236.68%。
激励对象中,董事长郭天明获授100万份,占期权总数的8.41%。总经理于海明获授54万份,占期权总数的4.54%。郭天明本人行权要拿出1.11亿元的真金白银来行权,同时于海明行权资金也要拿出5400多万元。其他高管行权资金2400万元左右。
众高管斥巨资把自身利益与公司的业绩和股价捆绑在一起,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股权激励方案,行权价格为111.84元,较最初公告当日公司收盘价溢价约15.11%。
然而,截至8月1日收盘,石大胜华股价已来到141.12元,这也就意味着行权价已经从溢价15.11%变为折价20.75%,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获授的股票期权已产生26.18%的浮盈。但这些收益应该不是企业管理层所需要的。
如果企业的营收真的出现行权条件的要求,企业的利润和股价将会有巨大的提升。这才是吸引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的最大亮点,这也是本次定增的诱人之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