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为何不是传说?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
中华文明五千年
短短七个字
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但就是这句在我们看来
再当然不过的话语
却一度不被国际上承认
由于缺乏直接的考古证据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华的文明史只能往前追溯到
距今3600多年前的商代
所谓的五千年文明
仿佛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改变这一切的
是一处位于长江下游的遗址
虽然这个地方曾经的真名已无从得知
但它现在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良 渚
它的申遗成功
让世界知道了中华五千年
不只是传说
早在5000年前的江南
这里就已经发展出早期的国家形态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建立了自己的浪漫国度
他们的国都
是一座无与伦比的
“水上之城”
良渚
究竟有着怎样的强大实力?
它为何能够证明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故事的最初
我们需要回到史前的烟雨江南
在这里见证一个“基建狂魔”的诞生
-水利工程与稻作农业-
在以往的印象中
良渚所在的江南地区
应该一直是被水滋润的地方
但出乎意料的是
水,曾一度是良渚
最大的敌人
在良渚文化尚未诞生之时
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
这片土地仍处于海水之下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
即使海水退却
沿海地区的生活也并不平静
每年的初夏
这里都会迎来持续的梅雨
雨期过长会造成洪水
过短则会带来干旱
到了夏秋之际
这里又是台风频发的地区
每次过境都会伴随大风和暴雨
甚至带来风暴潮和海啸
虽然饱受水灾的侵扰
但无法否认的是
丰富的水源也浇灌出了文明之花
经过两千年的积累
这片土地不仅遍布着生机
文明也随之悄然萌芽
良渚人深知
若想突破发展的桎梏
当务之急便是解决频发的水患
水来土掩
他们决心修筑一个
为了避免水流对坝体的侵蚀
良渚人将泥块用草茎包裹起来
作为水坝的坝芯
长江下游地区
本就是水稻的发源地之一
最高的台地在整座城市的中心
这里也许是良渚的统治者们
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在城市的东部
与宫殿区一河之隔的地方
约有1.5-2.3万人
人们平日里出行
需要前往码头搭乘独木舟或木筏
河道虽然不窄
却也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小舟顺着河流缓缓前行
游过了巍峨的王城
游过了繁忙的作坊
两岸木屋泥舍,芦苇丛丛
此时的良渚古城
俨然是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象
在良渚人的心目中
也许只有共同的信仰
才能凝聚起所有人
玉器的种类多达数十种
在如玉般文化的浸润下
良渚人的生活
有着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
“精致感”
良渚人的食谱里
不仅有稻田里的大米
他们还有自己的果园
每当夏秋时节
都会外出采集蔬果
平日里人们也会坐着小舟
前往河里捕捞渔获
他们还会狩猎野猪和鹿
其中的一些野猪被驯养起来
成为了人们稳定的肉食来源
饮食精细的良渚人
餐具自然也十分讲究
米饭、蔬果、汤水
都有着各自配套的餐具
太湖流域有许多桑树
除了普通的麻布外
良渚人还会养蚕织丝
轻薄透明的蚕丝
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纺蚕丝的织具
值得专门用玉器打造
在玉与水的浸润下
人们怀着虔诚的信仰
依水而生,与水相伴,因水而亡
在国家瓦解之后,四散而走的良渚人
最终被各地不同的族群所吸纳
而他们带去的技术与文化
也一并被继承与流传
因此
在故事结束之前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良渚
能够证实中华拥有五千年文明?
大量居民得以从农业中脱离
并从事各种手工业制作
作为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
良渚古城拥有完整的城市结构及交通体系
并且与周边的水利系统和外围郊区互相呼应
一个拥有都邑性质的城市至此出现
率先成为了东亚最早的国家文明社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