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味道,中国的味道,我们消化了五千年
对中国人来说,农历中秋,是仅次于过年的,最重要的日子。
从“千里共婵娟”的寄语,到“不知秋思落谁家”的遗憾,只有阖家团圆、吃上一顿饭、分享几个月饼,才是完整的中秋。
事实上,并不只有中国古人观察到了月亮圆亏的自然现象。在西亚、在日本、在南美,和祭月有关的节日有很多。但只有中国人的中秋,才与“吃”、与餐桌高度绑定。
究竟是怎样的中秋味道,让我们消化了五千年之久?
中秋,消化远道的食材
公元1076年中秋,湖北黄州,酩酊大醉的苏轼,正在挥毫泼墨,大展诗才。
才华横溢的东坡公,本是一颗政坛新星,然而新旧党争、朝野相斗的时代,他如玩笑一般被贬谪,成了斗争的牺牲者。
寄情山水,消化美食,成了苏轼后半生的主题。
图说:东坡肉,苏轼留下盛名的最脍炙人口的食品
敏锐如苏轼,纵酒高歌间,观察到了黄州百姓们中秋宴上的一种“小饼”——它由小麦面粉做皮,内馅儿则由甜美的奶酪酥油和饴糖混合制成。最后烘烤得皮酥馅香,趁热大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载下来的,月饼的模样。
为什么它出现在苏轼的时代?
事实上,小麦面粉很早就经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国,但用它制作糕饼,并通过烘烤激发麦香,这是唐代“万国来朝,四夷杂处”时才出现的,来自西域民族得“胡饼”制作技艺。
同样,作为游牧文明的最重要产品,奶制品在民间的大规模加工和应用,也在拥有鲜卑血统的李唐王朝期间发生。
此外,在甘蔗没有大规模种植、蔗糖没有普及之前,中国的甜味来源非常昂贵和单一。麦芽糖,正是少数重要的甜味来源之一。它的制作需要用到本应作为粮食的小麦,到了经济高度发达的唐宋时代,才逐步成为覆盖面较广的庶民的食品。
万事俱备,只欠月饼。
苏轼笔下的月饼,事实上凝聚了汉唐之前,中华帝国经略西域,打通商贸和物流、消化外邦传入食材的大历史。
中秋,消化融合的滋味
公元1508年中秋,云南保山永昌府,大学士杨慎,正在府中为远在四川的妻子亲朋写信。
因为参与皇嗣继承的讨论,杨慎被暴怒的皇帝贬谪云南,与妻子蜀中才女黄峨异地分居。
思念丈夫的黄峨写信:“燕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哀婉凄恻溢于纸上。
闲居滇中的杨慎则不以为意,写下了另一种风格的回信:“家家饵块雕盘荐,鸡骨香馨火未焰”
在当时的语境下,这或许是杨慎有意以轻松的场景宽慰妻子。但从今天的上帝视角来看,杨慎来到四季如春的云南,远离北京恶劣的气候和权力倾轧的宫廷,对这位纯粹的文人来说,或许未免不是一件幸事。
图说:杨慎贬谪云南图
在杨慎笔下,云南的中秋,需要消化饵块、雕梅、鸡汤所构成的餐桌食材,它与中原地区的食俗完全不同。
杨慎所在的云南,是今天中国版图中,最晚普及华夏衣冠的地方之一,对于明朝以前的中原来说,那是一块土司林立、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但到了杨慎所处的明中叶,云南已经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量中原的人才、风物开始进入这片处女地。
当地人开始过起中秋这个中国节日,正是这种融入、交流和你我不分的历史进程。它的背后,是明代百姓对远方好奇、探索、消化的社会风尚,和中华文明消化四夷、开疆拓土传承。
中秋,消化原乡的思念
公元1984年中秋,中国台湾台北,作家梁实秋的家里。
在离开大陆几十年后,梁先生开始整理它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而其中写美食的部分,则被辟为单行本,也就是后来享誉华人饕餮界的《雅舍谈吃》。
这年中秋,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终于完成书稿,它在自序里写道:“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虽然身在中国台北,但在梁先生的文章里,却满篇都是北京烤鸭、西湖醋鱼、金华火腿和福州佛跳墙。他所说的“怀乡“,也许怀念的正是从小生长的北京,和他母亲的故乡杭州。
对1949年奔赴中国台湾的那一群知识分子来说,在中秋这个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节日里,他们最挂念的,一定是海峡那边的大陆、心灵归属的家乡。
此情此景,中国台湾的卤肉饭、面线糊,就变得无关紧要,中秋的饮食,也不再是对欲望、探索、好奇的消化。
更大程度上,它消化的,是中国人不变的思乡之情。
图源:东方ic
中秋,消化中国人的情怀
一往千年里的中秋佳节,中国人总爱寄情于餐桌,抒怀于味道。把月亮的阴晴圆缺,人生的悲欢离合,隐喻在一道道丰盛的菜肴里,慢慢感怀、慢慢消化。
公元2023年,中秋,湖南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一场以“尽享美食,快乐消食”为主题的“全民美食节-江中夜消季”活动走进长沙,走进艺术与烟火。
老百姓大药房“一切为了老百姓”的文化理念与华润江中“让人类享受健康的快乐” 的企业使命不谋而合。一块月饼、一顿团圆饭、一次团聚、一场“消化”晚会,不仅在烟火之下抚慰了人心,更是中国人消化一切,勇往直前的源动力。
中国人对美食和团圆的执着追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证明了千年以来,美食是中国人在中秋佳节之际的,胃与精神的双重寄托;也是中国人消化情绪、消化知识、消化文明、消化健康的力量。
总之,没什么是一顿美食消化不了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