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没有谁能够保证你就一定幸福。法律只能保护你的权利,而不能保护你的利益。因为你的利益来自于消费者的金钱投票,如果要保证你的利益,那就意味着要对别人的财产主张权利。这就不是权利,而是抢劫。所以所谓平等,只能是法律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的权利,不能有高于他人的特权,不能有“种姓”,不能按出身、血统、肤色等等给予人们区别对待;但是绝不能去保护利益,那就变成了社民主义再分配,就是自由的反面。遗憾的是,在许多关于“平等”问题的讨论中,人们首先对其含义存在重大误解,其结果都是在讨论结果平等,而不是权利平等。认为通过教育能够拉平所有人的差距,这是平等主义乌托邦的痴心妄想,就是在追求结果平等。人与人天然是不平等的,智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出生地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怎么可能平等呢?当我们看到任何领域的所谓平等主义政策时,都可以直截了当地下一个定义:这就是向最差看齐。收入分配的平等,就是向最穷的人看齐,集体躺平摆烂。因为很显然,要想真正做到收入平等,就要把马云的钱分一部分给你,拉平你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还有比你更穷的人,那就把你的钱再分一部分给他们。这当然就是打击财富创造,是对最聪慧勤奋、最会服务消费者、最会创造财富的人的打击,是对愚笨懒惰、最不会创造财富的人的鼓励。结果肯定是躺平比烂。教育也一样。教育领域的平等化,就是将聪明孩子的水平拉低到愚笨的孩子的水平。聪明孩子明明一分钟就能理解的问题,愚笨的孩子却要用好几节课才能想通,但是却必须向愚笨的孩子看齐,跟他们上同样的课。教育的消费者是谁呢?是家长。就是家长向学校和教师购买服务,跟市场上的任何其他行为没有本质不同。最好的教育方式当然是私教——一对一。孔子收学徒,就是这种教育模式,因材施教,而不是“一锅炖”。家长选择将孩子送进集体主义的学校,唯一的原因是经济动机,即他们没有更多的储蓄可供支配,如果要让孩子享受一对一教育服务,将直线降低生活水平,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存。掏多少钱,享受多少教育服务;花的钱多,享受的商品和服务就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孔子就是我国私立教育、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收学生,必须有束脩,没见人说这有什么不妥,也没见人说这些束脩应当由鲁国的朝廷支付。现在大部分人都反对私立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国家的事,家长不用掏钱。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相比于2000多年前,是倒退的。国家主义的兴盛,把所有孩子不是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有用”的“材料”和“工具”,就像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那样,要把孩子们“像在画布上作画”和“制陶工对待黏土”一样,塑造成“哲学王”们需要的一代新人——其实就是把孩子“公有化”,从家庭夺走,由他们来定义什么是“有用”——是这种倒退的根本原因。
人总是有无穷的欲望,它激励人们不断地通过服务他人的方式增进自己的财富,进而去满足自己不断增加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源动力。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这就是奋斗的动力。那你在自由市场上,想吃好的,那就多花点钱;钱少了,那就吃差点。支付与收获,绝对是配比的,你有完全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到了教育领域,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其根本的目标似乎是:就是要让你有钱也没用,反正要和所有差生呆在一起,而且不能请私教、上辅导班。这才叫“人人平等”。想想看,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它做不到逻辑一致,必定打击人的财富创造,而且违背基本的人伦。吃饭其实比教育重要多了,是不是也要人人平等?那么你不管再聪明再勤奋再有钱,所有人都必须给孩子吃窝头,不能吃牛排和牛奶,否则就不人人平等了。荒唐不荒唐?父辈积累财富,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不允许聘请私教,让人们在教育问题上别无选择,实际上就是斩断了代际之间的传承与联系,瓦解家庭的纽带,是对人类亲情传承和伦理纽带的粗暴践踏。说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一个父母想在教育领域对孩子好,却无计可施,不像他可以给孩子吃的更好穿得更好一样,这难道不匪夷所思吗?幸亏辅导机构,为人们的财富创造提供了激励。你学校搞这样的“平等化”,我还可以通过花钱让孩子上辅导班满足自身的需求。我花钱,购买的就是教育服务,花多少卖多少,天经地义,别人无话可说。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花钱在自己孩子身上何错之有?最近那个恶心的杭州“铁头”张牙舞爪地举报新东方,导致整个杭州新东方关门,这种人就是渣滓。他就是一个毫无产权观念的野蛮人,一个干扰他人自由交换的小丑,一个心中没有任何正义观念、只要一张A4纸就信以为真的强权即真理的信奉者,是权力扩张的狗腿子。他打着民粹的旗号,利用一部分人的嫉妒和仇富心态,棒打落水狗似的对新东方下手,赚取无数流量和金钱,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为民请命的孤胆英雄,没有比这更虚伪和无耻的人了。这种人要是在自由社会,新东方作为产权人,可以将其击毙;补课的家长,应当以暴力干涉他人自由、破坏自由契约,将其锤死。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让富人和穷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妄想。那不过会使教培资源引入地下,变得更加昂贵,富人照样可以购买,然而穷人却更加没有机会。说私立教育了,穷人就没有活路了,这是缺乏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历史常识的经济学白痴语言。所有市场化的领域,带来的都是越来越好、越多样化的服务和越来越低廉的价格,就像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餐饮业的市场化一样,必然比大公社和国营食堂更好,且能让所有人吃饱饭。市场化的教育制度,能够最好地解决穷人孩子的上学问题。原因无它,市场经济就是面对大多数群体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度,如果企业家不满足永远在人群中占多数的穷人群体的需求,他就赚不到钱。所以他的办法必然是,不断地降低价格,薄利多销,让穷人也能买得起。就像商场有高档有低档一样,学校也会大量面对低收入群体的普通学校,有少量面对高收入群体的高收费的学校,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教育领域的另一个平等化举措是摇号,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的粮票,就是一种配给制。搞摇号,不搞择优录取,不但降低家长的奋斗精神,而降低孩子们的奋斗精神。反正我学习不好照样能进名校。但实际上走运的终究是少数,名校的指标永远是有限的,它们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只不过是加大了进入名校的成本而已。摇号必须摇,偷偷摸摸组织考试择优录取还得进行。学校总想招到最好的学生,学生总想进最好的学校,需求永远都在,因此这种做法只不过是加大了教育双方的成本罢了。你先考,偷偷摸摸考,考上了,我肯定收你,但是你还得把户口转到这边来,然后去摇号,摇上了皆大欢喜,摇不上了,我收购或者再注册一个学校,把孩子的学籍挂在这里,然后你再交借读费,把孩子录过来,就是这么操作的。把双方都折腾得够呛。注意所有干预主义的措施,最终都会对穷人不利。因为能经得起这种折腾的,都是相对富有的人;而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一无关系二无钱所以经不起折腾。高档商场就是卖高档商品的,地摊就是卖地摊货的,现在非要把高档商品和地摊货放在一起卖,结果就是地摊货并不会卖出高价,高档货就会卖出低价。这在任何市场领域都是发神经的行为,然而到了教育领域大家都觉得很正常。04
教育领域平等化的“集大成者”,是所谓“素质教育”。哪里有什么素质教育?以为通过数学方式量化几个指标,就是素质了,这是对素质有多大误解?衡量一个学生的,不是他的全科教育成绩,而是所谓人为设定的量化的“素质”,简直是荒谬透顶。这就像衡量梅西,要看他搞了多少公益事业、爱不爱阿根廷,而不看他的球技。家长们总是怀念自己小时候学习多么轻松,这完全是因为人脑有对痛苦记忆有过滤功能,学习哪里有什么轻松的事情?再说了,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能活着都不错,谁家又对孩子考上大学有多大期望?你现在对你孩子是吃饱穿暖这样的期望值吗?如果不是,那就少逼逼。现在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上大学,于是呼吁素质教育,这就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地要拉低平均水平,只会让大学更水,大学文凭更不值钱。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以为让孩子随心所欲快快乐乐,不经过严苛的训练,严格的自律,就可以成才,这是走捷径的幻想。世界上没有无成本的事,世界上的成功,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即使打着让个人随心所欲的幌子,这种教育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追求平等和统一。现在有许多人呼吁、许多学校已经实行的办法是:废除分数,代之以“主观”的分数ABC,或者根本不设分数不公布成绩。这种主观评分是一种残忍的方案,它以教师对儿童能力的任意认定为基础来给每个学生打分,分数与孩子实现这些能力的程度相关。这给聪明的孩子设置了可怕的障碍,给予了愚钝的孩子特别的特权,如果他们表现得不如实际上那么愚蠢,他们就能得到 A。结果,聪明的学生被剥夺了学习的动机或机会,而驽钝的学生因为分数形式受到了鼓励,相信成功、提升等等会自动地降临到自己头上。样的环境中,学校还在装模作样地让孩子讨论某些“公共事务”。试问,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性学习训练,不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和知识,学的都是一些灌输式的小儿科的东西,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义?正如罗斯巴德所说:就是以口号和肤浅的观点取代个人深思熟虑的思想。而所形成的意见,代表了该群体最低水平的意见。对“装饰品”——体育教育、游戏和许多不费吹灰之力的课程——的强调再一次产生了最低能的人也能理解,因此保证能让所有人都受到完全平等的教学的效果。此外,越多这类科目受到重视,系统系思考的空间就越小。
素质教育使整个社会低智化、幼稚化,打击人向上的努力,鼓励平庸。《货币与信用理论》精读
一、核心目的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并不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学派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分裂的,即使是芝加哥学派,把这个问题区分为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同样是出现了一些逻辑矛盾。
所以有必要对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对于货币的认识系统学习梳理一下。这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我的一块不足。
所以这次重新解读一遍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是一个再次重新回炉的过程,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精读,一起精进。
二、精读方式
1、按照精读讲义能够出版的要求打磨稿件,初步计划是50讲,每讲4000字左右。
2、视频:初步计划每一讲解决三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做成一个短视频
3、音频:此前马骏老师解读过《货币与信用理论》这本书,音频以赠送的形式送给购买本书讲解的读者。
4、讲义:讲义会以文字形式放在小鹅通上
5、直播:收集问题,集中答疑直播,初步计划一周一次
6、社群:主要是微信群交流
三、更新时间
每周更新一讲,50周50讲。
7月23日(周天)开始更新,如遇困难则顺延。
四、适合人群
有一定经济学基础,对货币及其相关理论和问题感兴趣,有志于做深入学习和探讨的人。
五、优惠办法
1、超值赠送:
* 董子云老师带你精读许尔斯曼的《货币生产的伦理》
* 马骏老师带你精读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
* 李兴宏老师带你精读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
(以上三门课程均与货币有关,音频+讲义形式,在新的课程内打包赠送,购买即可学习)
2、学员优惠:凡是购买过一课经济学课程的同学,均可获得10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