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轮的尴尬
其实我想从另外一个维度,谈一谈我的另一个观点:“对于科技企业,一次性给1个亿,和分5次每次给2000万,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我相信,看完上面那句话,肯定会有人说,你四不四把企业家当傻子?一次性把钱给足了,和求爷爷告奶奶挤牙膏式的融资,这还有选择的必要么?
现实也确实这样,一次性1个亿,和5次2000万之间,所有创始人都会选择前者。
如果是互联网时代,我肯定也倾向于前者,甚至在互联网最高光的时代,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也会很“烧包”地来一句,我们就一个要求,这笔钱你要在年内烧完,烧不完就算失败。接下来再来一句,作为创始人,第一要务并不是赚钱,而是会花钱……
类似的观点,还有印象不?插个题外话,那时候投资人的地位和意气风发的状态,和现在处处被埋汰相比,咳咳咳……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音乐响起……
是不是感觉很“烧包”?但这个逻辑有问题么?绝对没问题,一轮一轮烧下去的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了用户的补贴,变成了用户的习惯,变成了平台的流量,变成了你现在欲罢不能的平台经济……
而在科技创业时代,整个逻辑彻底变了,你指望一个高科技项目,砸进去一个亿,立竿见影出效果?难,太难了……期望用空间换时间,在科技时代,这样的逻辑基础,不存在的。
说的现实一点,大部分科技项目,一个亿砸进去,堪比国家跳水队,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以往的科技领域,在投资圈,属于“从小缺钙,长大缺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有几个投资人会不开眼,去碰这些苦逼的科技领域啊?个个“大长金”——风险大、周期长、烧钱,这种属性,命中注定和风险投资相克。
就像当年入行的时候看汽车前装市场,一句话就能把人劝退,产品虽然出来了,但是进前装可能也得个五年,还不一定保量……
但为啥当年,虽然科技还不是投资风口,又有那么多科技企业IPO呢?其实回头看看,这些“科技公司”的老板,哪个不是灰头土脸的“土老板”,不都是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一点点把家底攒出来的?哪个像现在科技创业者那样光鲜亮丽的?比如那个1000万彩礼的创始人,叼着雪茄,吐着“仙气”,一脸傲气diss投资人。
科技创业就是这种属性,一个长周期的事情,都得坐冷板凳,都得慢慢熬……不过当热钱涌入进来的时候,钱能加速这个熬的进程么?能,有一定效果,但收效甚微,远远不成比例。
那钱都去哪儿了?
拿我课上最常举例的芯片创业来说,以往的芯片创业公司,哪怕已经上市的,你问问那些老板,在创业早期,有几个被资本眷顾过的?别看前几年呼啦啦的芯片IPO,风光无限,哪个不是苦哈哈熬了十几年。筚路蓝缕创业的时候,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能省则省,EDA用盗版的,IP蹭ARM的,就连流片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烧香拜佛确保万无一失,最后还得等着MPW拼版……再看看现在,团队都没配齐的时候,钱都花出去了,全套EDA软件、IP款分毫不差……流片的时候不包下整片晶圆,仿佛低人一等似的……甚至连设计都找一站式芯片外包服务,哗哗哗几百万上千万出去了……(注:以上并不是鼓励用盗版)
为啥?因为有钱了,一下来了一个亿呢。至于有多少钱是糟净掉了,又有多少用在了实处,这确实是一笔糊涂账,反正只知道钱花的蹭蹭快。
最大的概率是,在热钱的追捧下,被金钱冲昏了头脑,被金钱打乱了企业发展的节奏。这也怨不得任何一个具体企业,这是人性使然,所有人在这种疯狂的局面下,包括现在看似冷静的我,都会或多或少失去一些理性。
有钱不烧包,等于锦衣夜行。
当然了,如果资金能够持续支持,一棒接一棒的接力下去,结局也未必难堪,但现实却很残酷,大部分资本是没有耐心的,开场时候以多快的速度凑过来,散场时候就会以多快的速度离开。
而且下一棒资金接力的前提,就像本文开头的那个观点一样,是需要企业合理的估值和合理的兑现承诺做支撑的,一旦下一轮融资企业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上一轮承诺的预期没有实现,融资往往就会陷入僵局。
大家可以复盘看看,目前有多少企业陷入到这种类似的僵局之中?
今天下午终于走出了办公室,不喝自己的茶了,去拜访了某头部硬科技机构的师妹,还说起这个话题,以前都说C轮融资难、C轮死,现在看B轮融资也不容易了,为什么出现那么多A+、A++轮?
加轮,可能意味着估值没有大的变化,可能意味着融资额没有预期的大,可能意味着东拼西凑来的非主流的资金又续一次命……
可能意味着开始回归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
这种回归,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但都免不了阵痛。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顾问、浙商证券研究院专家。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先后就职于亚信咨询、中科院赛新资本、东旭金控集团等,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半导体、智能制造、新能源等。
转自科创之道 作者 步日欣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