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子留在乡镇中学读书,我后悔了吗?
文|读者:浅浅
幼儿园放学后,二宝总要在小操场上疯玩够才回家。这是我选择这个幼儿园的一个原因,孩子放学后可以一直玩。最长的记录是他在幼儿园从四点玩到六点,然后跟同小区的小朋友回小区后又继续玩到八点,从那之后我就备些零食在包里,他不饿我饿。选这个幼儿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离家最近,早上步行三分钟送完孩子,然后我骑上停在附近的自行车上班。下班也来得及,锁好车接了孩子坐在台阶上看孩子玩,自己也休息休息。
眼见着同班同玩的小朋友越来越少,很多一接出来就去兴趣班了,有学舞蹈的、学游泳的、学机器人的……那些孩子也想玩,又哭又闹折腾一会,被家长连哄带吓弄走。一个妈妈每次都花很大力气把女儿带走学乒乓球,她说她女儿不够专注,学乒乓球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样以后上学就能坐住板凳了。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家长们也喜欢交流,聊的最多的是现在报什么兴趣班,将来去哪上小学。
《请成为我的家人》剧照
十八线小县城说的就是我们这,我们县城所属的地级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在省内排名都靠后。而地级市内的几个县市里,我们县又排在后面,甚至都没有一个专门的县城,是和地级市共用一个新城区,但因为这样,学生的入学选择反倒更多了一些,小学有三所,一所是县城本来的乡镇小学,一所市直小学,还有一所新成立的市直分校。
一个家长说肯定不能上乡镇小学呀,因为学苗不好,家长不行,以后还不能一高(市直高中)。这是很多家长不选择乡镇小学的原因,就读的孩子都是附近农村的孩子,虽然现在纯农民越来越少了,但人还是那群人,只是做着其他工作。别的家长说就去另外两所学校吧。这个家长又说,分校肯定不行,新成立的,谁知道以后能啥样。剩下的就是市直小学了。但是这位家长说:“可是新区小学中学跟老城区的小学中学比教学质量差很多,怎么也是念一回小学不如去老城区。”
老城区离这半小时车程,如果天天去老城区接送孩子也很麻烦,那就得在老城区租房子。她感慨,这一租就要九年,九年之后能否考上一高还不一定。一高在新城区,如果考不上,就得继续在老城区念其他高中。她看了看自家的女儿:“天天跟你操多少心,看你以后要是不好好学的!”那孩子回给她一个白眼。
我默默想,愿意走就都走吧,这样卷的家长都走了,以后二宝读书环境会更轻松。他以后会念离家最近的乡镇小学和初中,就跟他哥一样。
《加油!妈妈》剧照
大宝当初念这所小学最主要是离家近。当时我刚结束八年的通勤生活,最在意的就是上班上学离家近。人的选择,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往往也是自己内心需求的投射。
事实证明,这所小学很适合孩子,也很适合我。作业不多,回家不用写作业,一次作业也没陪过。他的作文都是在学校完成,写作文都是老师先带着他们在操场和小花园观察树木小动物,然后下节课写作文,写成啥样算啥样。朋友家孩子上的是市内最好的小学,作文都是回家写,对字数和结构有严格要求,孩子达不到那个能力,她让我帮着构思。碍于情面,我帮着构思两回,很是费神,自己儿子作文我都没有这么关注呢,后来就拒绝了。每个学期末我都反复阅读大宝的作文本,一边读一边乐,写的纯真质朴有趣,真正是孩子的想法。
大宝喜欢找同小区朋友家的大几岁的小姐姐玩,但是那个小姐姐后来去老城区最好的初中上学了,之后就没有时间玩了。有一次我们出去玩回来已经晚上九点钟了,他去按她家门铃想着这么晚了总有空吧,结果那孩子补课还没有回来。朋友说不补不行,因为班里孩子全都补课。他还提醒我,如果孩子以后也打算去那所市里初中,小学必须得补初中英语,否则到时候肯定跟不上。那之后,大宝就说,以后初中就去乡镇中学。听了他的打算,我也松了口气,因为这样我也会轻松很多。
《再见我们的幼儿园》剧照
小升初之后,很多朋友对我的选择表示惊讶,在这所初中上学,以后要读县城高中,上不了市一高了。但其实县高中也有佼佼者,只是没有一高中人数多罢了。
大宝的初中生活很轻松,不补课,不熬夜,每天晚上九点洗漱睡觉。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有几次生气老师留的作业过多。他爸问我他生气是不是因为作业多了耽误他睡觉,我说是耽误了他睡前玩游戏,他爸无奈叹气,说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多轻松,还为这点作业生气。
总有即将面临选择的朋友会问,为什么不选竞争力更强的初中,以后上更好的高中?仅仅为了现在的轻松是不是会错过很多机会?会不会耽误孩子的未来?
我还是相信,人在小的时候,更需要轻松适宜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当一个人有了选择的自由,就会更相信自己,凭借自己的内驱力去学习,去做喜欢的事。而且本来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当下好了,未来也不会差。但我跟别人解释这么多也不一定被理解,所以我就说这是孩子自己选的。当然又被说,孩子还小考虑不全面,大人不应该放手之类的。
《小舍得》剧照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已经做了对他目前来说最优的选择了。初中第一天报道的午后,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恶心想吐,但自己说还能坚持,不想请假回家,让我关注点电话,如果实在不行就去接他回家。后来他坚持到放学,症状消失了。其实这是由于新环境的压力造成的,尽管这个班级里有他小学另外两个同学,但他仍旧紧张,他是兰花型孩子,不是蒲公英型。
“蒲公英-兰花”理论是指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蒲公英型孩子”就像蒲公英一样,对环境适应性强,好养活;“兰花型孩子”就像兰花,对生长环境有苛刻要求,高需求又高敏感。家长能做的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创造适合他生存的环境。
其实我也是兰花型,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被家人和亲戚拿来跟别的孩子比较的那种压力,过年过节亲人团聚的场合,我都吃不下东西,胸闷气短郁郁寡欢又被家人嫌弃不开朗不机灵。即使到现在,我仍旧无法很好的适应竞争稍微激烈点的工作,只能顺应自己的本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人到中年,我接纳了自己的感受和选择,也接纳孩子的感受和选择。至于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就顺其自然,我相信孩子的成长和力量。其实偶尔,我也会担忧孩子的未来,但是觉察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担忧源于我自己内心的不稳定。看来,成长自己,才是人生不变的主题。
排版:孙孙Boy /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