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怒斥美国"背叛":有这种盟友,绝了!
据俄媒“今日俄罗斯”(RT)14日报道,法国外交部一名内部消息人士周末接受法媒《费加罗报》采访时控诉,美国在尼日尔问题上“背叛”了盟友法国。
该消息人士不满表示,西非国家尼日尔发生政变后,法国当局一再坚持要求释放尼日尔总统巴祖姆并恢复其职权,敦促该国恢复宪法秩序。而一向把“宪法合法性”挂在嘴上的美国居然搞“突然袭击”,美国务院二把手毫无预兆地“闪现”尼日尔,还与发起政变的尼军方高级官员举行会谈。
“美国的所作所为与我们想象的完全相反。”这名外交部内部人士批评称,美国在尼日尔问题上选择了自身利益而非盟友利益,巴黎方面现在担心美方会背着自己与尼军政府达成某种协议。
他气得直斥美方所为“过分”:“有美国这种盟友,我们哪儿还需要什么敌人。”
舍曼7月28日离任后,纽兰担任美国代理常务副国务卿
RT援引《费加罗报》报道称,当地时间13日,这名法国外交部内部消息人士受访时指出,华盛顿方面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派出美国代理常务副国务卿纽兰访问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行为,“妨碍了其盟友法国”。
7月26日尼日尔出现政变后,美法等国相继谴责以武力夺取政权的做法。纽兰7日的访问是政变爆发以来,美国进行斡旋的首次对话。
美媒称,这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实际上并未取得任何进展。纽兰在记者电话会上还表示,她所提出的“与尼日尔被推翻的领导人巴祖姆进行会见”的请求也被拒绝。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月8日表示,尼日尔政变令人极其不安,美国支持西非国家恢复尼宪法秩序的努力。
不过在这名法国外交人士看来,美方这一行为仍是一种“背叛”。
他表示,政变发生以来,法国一直坚持要求被推翻的尼日尔总统巴祖姆复职,谴责尼政变军人,要求立即恢复尼日尔宪法秩序,并表态坚决支持”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为“挫败尼日尔政变”所作的努力。
而美方的行为却表现出,“美国已经做好了与尼政变领导人对话的准备。”
当地时间5日,法国外长科隆纳在巴黎会见尼日尔总理穆罕默杜 视频截图
他还抱怨道,美国“过于”介入尼日尔局势,“自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直都在(公众视野中),尤其是纽兰和政变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后,美国在这件事上的存在感太强了。”
尼日尔曾是法国殖民地,1960年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但该国仍长期在经济、安全上依赖法国。尼日尔矿产资源丰富,是核电大国法国的铀矿石重要供应国。
“美国的所作所为与我们以为他们会做的恰恰相反。”这名外交人士认为,美国在尼日尔问题上选择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盟友利益,他们一心只想在尼日尔“保留他们的驻军基地”,这个目标高于一切,只要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华盛顿 “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所谓的宪法合法性要求”。
据报道,美国在尼日尔驻扎着一支有着相当规模的部队,约有1300名士兵,几乎与有着1500名左右驻军的法国持平。
美军分驻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和北部城市阿加德兹的两个基地,其中尤以后者最为重要,美国在这里耗资1.1亿美元建造了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用无人机基地,是针对北非和西非的关键情报和监视中心。
《费加罗报》援引法外交人员的话称,现在巴黎方面很担心华盛顿会背着法国与尼日尔军政府达成协议。
而说起驻军问题,这名法国外交人员更不高兴了。他说,明明美国和法国在尼日尔都驻有军队,但只有法国驻军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反对,这也引发巴黎方面的不满。
“美国和我们的其他盟友一样,习惯于让我们来承受打击。”他忿忿不平道,“有这样的盟友,我们哪儿还需要什么敌人。”
当地时间7月26日,尼日尔总统卫队宣布推翻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由军政府接管国家事务。7月28日,政变领导人、尼日尔总统卫队指挥官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宣布就任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成为尼日尔“新领导人”。
由于巴祖姆政府被视为西方在萨赫勒地区仅存的盟友,政变引起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担忧。对长期在萨赫勒地区进行干预的法国来说,尼日尔政变也标志着法国过去10年在这一地区安全战略的失败。
当地时间8月11日,数千名尼日尔政变军方支持者聚集在尼亚美郊区的法国军事基地附近,高呼“打倒法国、打倒西共体”,抗议西共体针对尼局势启动地区常备部队的决定。
政变支持者在法国军事基地附近示威 图自路透社
英国《金融时报》10日刊文称,法国“就像幽灵一样”一直在非洲游荡,但一系列做法却导致反法情绪不断升级。随着“最后盟友”巴祖姆政府“倒台”,尼日尔已成为法国在萨赫勒的一座“坟场”,溃败几乎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美国强势介入尼日尔局势并发出军事干预威胁也在国际上引发激烈争议,其被认为是为了增强对非洲的控制力,以便更大限度地攫取非洲资源,同时削弱俄罗斯等大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尼日尔军方8日拒绝西共体、非盟和联合国派代表团来访的请求,从而抵制了来自美西方及地区要求其回到谈判桌的压力。美媒彭博社对此进一步分析称,“全球南方”国家正在脱离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它们尝试掌控自己的资源,规划自己的未来。
来源|观察者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