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黑洞体质的人(深度好文)
文 | 有书砚尔雅 · 主播 | 杨枪枪
《圈层突围》里提到过一个“黑洞人”的概念。
意思是,生活中有些人,像“黑洞”一样,不停散发暗黑能量,将周围的人吞噬于深不见底的泥沼之中。
他们往往有着易燃易爆炸的脾气,对一切事物态度消极。
与他们相处久了便会觉得万物阴暗,身心萎靡,甚至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正如一句话所说:
“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爱自己,且常常因为别人而消耗自己。”
人立于世,已属不易,余生,一定要远离那个黑洞体质的人。
情绪黑洞
作者小野哥在“几米漫画社”上发布的一组漫画,引得无数网友共鸣。
漫画主人公是作者的一个朋友,和妻子结婚半年就离婚了。
他说,这段短暂的婚姻快要让他窒息,妻子是出了名的暴脾气。
他做什么事情都得经过妻子同意,就连衬衣的颜色也都由她指定。
但是反过来,妻子做什么事情他不能有反对意见,否则妻子就会直接生气,砸东西或者回娘家。
有一次,他去乡下接生病的母亲,而妻子不太愿意把老太太接家里去。
他本想和她商量,结果妻子直接在高速上拉开车门,威胁他,如果敢把老太太接回家里,她马上跳下去。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和妻子在一个屋檐下,他身心疲惫,生无可恋。
妻子没来由的坏情绪总是耗尽他的心神,他上班也打不起精神。
有时下班回家,他宁愿先在车里坐一会儿,平定好心情再上楼。
最后他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
爱情里遭遇“情绪黑洞”,只会将爱的人迅速推开。
社交间同样如此,任由情绪泛滥,结果伤人伤己。
在公众场合,情绪黑洞者会不加控制大发脾气,让邻人跟着倒霉。
在公司,他们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消极怠工,让别人承担后果。
在朋友交往间,他们完全不顾对方感受,因一点小事把关系闹僵。
太过情绪化的人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不经意间就会引爆,殃及无辜。
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或成为他们的宣泄对象,或成为他们的伤害目标。
情商之父戈尔曼曾说:
“情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而且会演变成情绪泛滥。
不仅会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而且会因为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
对于“情绪黑洞”的人,不必纠缠,不必争辩。
保持沉默并敬而远之,才是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
能量黑洞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要远离负能量的人?”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负能量爆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悲观又消极。”
有位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公司做销售。
公司要求两人一组拜访客户,作为新人,和他搭档的是一名老员工,算是他的入门师傅。
但是几天下来,这位师傅非但没有给他传授任何技巧和经验,反而一直在抱怨。
或抱怨加班时间长,或抱怨无故被客户投诉,或抱怨被领导批评。
有一次,他们一起乘公交,上车前他抱怨公交车太少,城市交通管理不到位,上车后则抱怨司机开车太慢。
这位师傅总是喋喋不休,没几天,答主的斗志就被消磨殆尽。
答主一开始还试着安慰他,时间长了自己也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想要离职。
正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般,负能量的人总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惹人厌而不自知。
我们可以适当同情别人的遭遇,但长期浸泡在悲观消极的环境中,自身也会变得疲惫和颓唐。
作家李尚龙说:
“一个人身边只要有超过一个负能量的朋友,还天天待在一起,生活基本就荒废了。”
正能量的人,犹如太阳,给人以温暖;
负能量的人,犹如坚冰,靠近便觉浑身寒冷。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需主动靠近乐观积极的人。
拒绝吸收他人负能量,首先学会远离“能量黑洞”。
反馈黑洞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和他说好的分工协作,结果自己的部分做完了,对方却毫无进展。
和他约定好的交差时间,结果时间临近,对方却杳无音讯。
这类人,就是典型的“反馈黑洞”,他们事事无反馈、无交代。
自媒体作者@文翼曾说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之前在报刊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到了截稿时间发刊在即,却有一篇约稿迟迟没有收到。
编辑部的同事找作者催稿子,也没有得到回复。
当时整本杂志的发行工作都已基本完成,而因为等这一篇稿子,整个团队的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最后,是主编熬了一个通宵,亲自写一篇稿子顶了上去。
事后,作者只是轻飘飘回复一句:
“家里有急事,未能完成约稿,很是抱歉。”
而主编却做出决定,撤下该作者专栏,今后不再采用他任何稿件。
罗振宇曾在《奇葩说》里表达过一个观点:
“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叫反馈黑洞。”
他们往往对于被分配的任务,件件无着落,事事无回音。
绝大多数工作在他们那里得不到闭环,最终只能由同事背锅。
生活中,和这样的人相处,也等于给自己招来麻烦。
对于做出的约定和承诺,他们全无落实,虎头蛇尾。
轻者为我们带来不便,事倍功半,重则可能招来祸端,避之不及。
与之相处越久,越会惶恐不安、患得患失,让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与其让反馈黑洞者打乱生活节奏,不如及时止损,拒绝与之共事。
认知黑洞
《穷爸爸和富爸爸》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清崎,有一个朋友在报社做记者,每天兢兢业业,写的文章很受读者欢迎。
但她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于是她开始在工作之余写书,希望通过版税增加自己的收入。
而等她终于历经艰辛把书写完并出版,却遇到了大难题。
由于她只会产出内容,不会运营和推广,新书销量惨淡,处处碰壁。
她整个人也开始怨气连天,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人欣赏。
清崎听后,劝她别灰心,建议她先去学习一下市场营销和相关的运营知识。
结果女记者一听就生气了:
“不要把我和销售人员混为一谈,我绝对不会去接触销售的工作,太掉价了。”
清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只是觉得可惜,如果对方能跳出狭隘的事业观,事业定会有所突破。
然而他知道对方听不进他的话,便不再规劝,也不再争辩。
视角狭窄,固执己见,这是认知黑洞的典型表现。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是墨守陈规,拒绝主动学习和成长,固守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一旦遇见意见不一者,他们会习惯性反驳,非但听不进劝告,还会把对方拉低到他们的同一水平线。
有人说:
“认知水平,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越是认知水平高,越是不断探索,精进自己;
而越是认知水平低,越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低的人,与其辩论,不如沉默,与其费力拯救,不如适当远离。
▽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远离情绪黑洞,不为他人情绪买单;
远离能量黑洞,不被他人吸食能量;
远离反馈黑洞,不被他人敷衍拖累;
远离认知黑洞,不因他人内耗自己。
作家刘瑜说:
“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去消耗别人。”
余生,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远离黑洞体质的人,守好自身的能量场。
有书君精选
|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寻找你的“人生增量”
| 《红楼梦》:人生三大错觉,越早认清越好
| 老祖宗留下的20个健康习惯,收藏起来照着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