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回报神话!“大疆教父”李泽湘的创投心法
-----------------------
开盘暴涨525%,后一度狂飙至700%!这是“大疆教父”李泽湘的第一个IPO。
8月15日,运动控制产品供应商固高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截至收盘,固高科技报68元,涨466%,叱咤创投圈多年的李泽湘,为其背后的创投机构基石资本等,再度创下资本市场上的10倍回报神话。
这无疑是给持续低迷的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这一高光时刻,李泽湘等了24年,在这期间,他即是老师,又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
他创建的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更是成为众多投资人的“打卡地”。该基地孵化了60多个团队,其中有15%已发展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包括云鲸智能、海柔创新、卧安科技、正浩创新、希迪智驾等企业。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无论是对自己的团队,对孵化企业,还是对整个中国未来工程师的培养,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密码。
一切始于固高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4月,固高有限(固高科技前身)股东Gsyn Limited、Gsyn II Limited、Gsyn III Limited、北京顺隆、深圳清水湾对外转让公司股权。
受让方分别是基石资本的领汇基石,联想创投旗下的湖北联想,以及成都的合创润丰。此外,顺禧仁和与北京顺隆的股权交易系因同一控制下的两家投资主体之间的权益转让。
最终,基石资本、联想创投以及合创润丰分别以2.8%、2.45%、3.31%的持股位列前十大股东。
根据当时的转让价格,固高科技的估值约18亿。若以今天的收盘市值272亿计算,上述三大投资机构的持有市值已经至少翻了10倍。
作为固高科技投资人的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表示,随着固高科技的上市,意味着中国一批从事底层、基础、核心技术的公司,正迎来发展良机。
然而,创造神话的固高并非一帆风顺。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8月,在深圳市政府的促进下,李泽湘携手香港科技大学的同事高秉强、吴宏,共同创办固高科技,中国第一家运动控制公司。
当时,深圳正从来料加工转向自主生产,同时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转变。由于市场尚未做好准备,固高科技的产品一度限于停顿。
为了普及控制技术,李泽湘及团队一边在高校培养相关人才,另一边则是通过举办培训班,说服企业家让员工接受短期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固高科技的产品最终被打磨成熟。
也正是在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中,这家公司将整个珠三角的产业链从终端产品制造,延伸到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与之配套的运动控制产业,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
如今的固高,在机器人和运动控制领域内有着十分高的知名度,客户包括大族激光、新益昌、博众精工、联赢激光、南通振康、阿达智能、广东科杰、亚威股份、慈星股份等国内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企业,也包括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装备制造企业。
在2020年至2022年的报告期内,固高科技的研发投入累计近2亿元。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6项,先后主编及参编国家、地方标准共21项,并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众多科技奖项。
与客户一起攻坚并拓展赛道的过程中,固高科技主营业务的毛利率长期超过50%,营收也在报告期内不断增长,分别达到了2.83亿元、3.38亿元、3.48亿元。
与此同时,固高科技的净利润从2020年的0.27亿元,升至2021年的0.64亿元,并在股份支付费用、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下,微降至0.52亿元。
在李泽湘看来,销售额和利润固然是一家公司的价值,但一家企业对中国制造业、装备产业的贡献,也是一家公司的价值。
如果说固高科技是李泽湘创业之路的开始,那么大疆无人机可以说是李泽湘创业历程中光辉的一笔。
1992年,李泽湘辞去纽约大学计算机系的教职工作,选择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并创办了以“国际化、研究型、产学研”为定位的“3126实验室”,而固高科技则是该实验室走出来的第一家公司。
通过创办固高科技,李泽湘意识到,大学研究必须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出大学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工程意识,借着相关机构为组织亚太机器人大赛到香港科技大学招募学生团队的契机,他开设了一门机器人比赛与设计的课程。
这门课,汪滔选修了两次,并在读书期间成立了大疆。
2009年,大疆第一架直升机飞控XP 3.1问世,大疆靠该产品,一年营收400万,达到了盈亏平衡。2012年,大疆推出到手即飞的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 1”,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作为大疆的联合创始人,李泽湘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为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持。随着大疆的成功,他也被外界称为“大疆教父”。
2012年大疆发展遭遇瓶颈期,当时国内投资公司都把大疆当玩具公司,尽管后来畅销的 Phantom 无人机已经问世,但还未引爆市场,而当时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写了篇文章,称非常看好无人机行业和大疆小公司当时的产品 Phantom,并把它当成 Apple II。
李泽湘抓住机会,他跑到硅谷见了莫里茨,想要摸清大疆未来到底怎么走。
他一共问了莫里茨三个问题,莫里茨的回答对他帮助很大。
第一个问题:“中国公司能不能做品牌”?
莫里茨说产品才是关键,只要产品好,不管来自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做品牌。
第二个问题:要做国际品牌应该从哪里切入?
莫里茨的建议是:美国,美国硅谷,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头儿。
这之后李泽湘通过沈向洋(曾担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把一些样品给了比尔·盖茨,然后又通过莫里茨送给硅谷的科技大佬。他认为,这群大佬玩起来了就会影响他们的公司,他们公司玩起来了会影响全球整个行业。
第三个问题关于团队。
莫里茨说“你得有人才战略”。
工程意识是创业竞争力
个例的成功,让李泽湘催生了批量培养出“大疆式”新企业的念头,而打通科研成果到商业产品之间的路径成为关键。2014年,他在东莞创办了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PARK,并带领团队负责整个机器人基地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文章开头我们已经提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共孵化了60多个团队。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泽湘坦言,“以前我招学生都是找最好的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最后我发现错了。我们不能有意地去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工程意识的培养。”
李泽湘认为,如何培养未来的生力军,提高创业成功率?工程意识很关键。
工程意识是由设计思维、动手能力、数学工具以及工程的全过程构成的,这些能力是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大学(MIT)读书时的经验总结。
工程意识的培养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指思维能力,而是一种包含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运用才能得其精髓。
工程意识可以让人对产业有个预判,知道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是不可行的。而学习工程意识,其关键之处就是能够对产品进行快速试错与迭代。
比如,胡桃科技,一家想做电动滑板的公司。他们开始做的时候已经有几家做电动滑板的公司了,最后经过大量调研,他们决定做一款可携带、轻便、智能的滑板。他们快速搭建了一个东西,验证了一些基本的可能性,再一代一代地迭代。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创业的整个流程:
从找问题到市场调研、概念的验证,再到原型机和小批量量产发布,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都很多,这时候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并进行突破就很关键。
创新人才培养密码
如何培养具备工程意识的创新人才呢?
未来的工程师要学会跟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学会从设计到制造的快速迭代,学会把艺术、工程跟设计融合,去面对全球的市场。
单科学习模式已经不行了。
以前想到跨学科学习,就是在家读书,可能要把百科全书都背了才觉得是学会了。
但是现在你只需要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知道如何动手,如何学习,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迭代就好了。
我们所熟知的创业者,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皆是如此,读二十多年书再开始创业不是对社会资源最好的利用。
综合来说,重新定义工程教育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要以找问题以问题为导向;
多学科的融合;
基于项目的学习;
国际视野与品位。
总而言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将设计、艺术、文化和科技充分地融合起来。
只有人才在不断的迭代创新,中国的创投界才有未来。
固高科技之后,李泽湘创办或孵化的企业中,还有一些有望冲击IPO的,比如云鲸智能、希迪智驾、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李泽湘表示,IPO虽然可以带来财富,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他的初衷是想要为中国孵化出大量的硬科技企业,高质量人才,打造一个中国机器人、制造科学与自动化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全新体系。
虽然拥有多个标签,但李泽湘更喜欢老师这个身份。如今62岁的他,仍带领学生奔跑在创业路上。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