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阅读能力的高低,还在用书的薄厚来判断?
一放暑假,公司里有不少小伙伴都是带娃来上班的。一方面能够监督娃学习,一方面也希望能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老母亲/父亲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促进亲子关系。
作为教育公司的小家属,孩子们耳濡目染,打小就喜欢看书,在上班的地铁上也不例外,到了公司就随手放在办公桌上。这时候就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了: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在公司里,经常有人说:娃平常都看这么厚的书啊?真棒!
说到孩子看书这个事儿,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人们特别爱用书的厚度来评价一个孩子阅读能力的高低。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要捧的书足够厚,不管是看啥,身边都会有啧啧称赞的声音飘过来,你看人家这孩子,看这么厚的书……
厚,意味着字儿多,很多经典名著也都是大部头,所以很多人就直接将“厚”=阅读能力强,就觉得孩子阅读这事儿妥了!
但是,实际上,能读厚书,并不意味着就能读懂厚书。一个大部头看下来,似是而非,没抓到重点是看,读后心有所感,反复思考甚至再次阅读也是看,但那阅读的效果,可是大不同的!
所以,对于正处在阅读启蒙期,以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常爸觉得,阅读习惯的建立要远大于孩子看了书单上的几本书、今天又阅读了多少页!
什么是阅读习惯呢?
固定的阅读时间,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自主阅读,每天都专门为自己安排一段纯粹看书的时间;
在翻阅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尝试从封面、题目、目录先去想象故事的安排与走向,激发阅读的兴趣;
带着思考去阅读,质疑提问以及在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的习惯;
尝试在书中留下阅读的痕迹,比如标记好词好句、写下阅读感受等等;
有意识地关注作者的行文、谋篇以及用字、用词的习惯。
……
如果我们可以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将这些习惯一点点渗透到孩子的每日阅读行为里,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今后所需要掌握的诸多阅读理解技能!
比如:
引导孩子复述故事,这是培养孩子抓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训练的好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
《伏羲结网畜牧》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伏羲从蛛网捕获小飞虫得到启发,发明了结网捕获野兽的方法,改善了部族的生活。
如果只是粗粗读完这个故事就完了,大概也就是2-3分钟的事,孩子也只是听了个故事而已。但如果我们合上书,尝试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把这个故事再复述一遍,那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通过复述: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记住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第二,通过引导孩子复述,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帮助孩子学会有序、有逻辑地表达。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在阅读中引导与发展孩子的思辨能力: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讲孔子在游学过程中碰到两个小孩在讨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都很有道理,连孔子都无法判断对错了!
那,这两个小孩子的看法,孩子是支持谁呢?他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呢?这都是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去尝试与孩子沟通的!
通过这些信息的梳理,孩子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更能够真正地理解到“不同的看法来自不同的观察角度,而不同的角度带来了不同的结论”这个道理。
通过这样的阅读,孩子对于一个故事的理解与认知一下子就丰富且立体了,既不会觉得这只是又一个故事,也不会觉得有人在给我灌输大道理,而是真正地走近阅读、享受阅读,也才能最终受益于阅读!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的爸爸妈妈会有一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哎呀,原来读个故事可以读出这么多的内容啊!
而且,想必您也发现了,如果这些内容没有人特意引导孩子去想、去说,他真的很难自己主动意识到,但是只要小小的一点拨,那真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呀!
但是我们也知道,日常家长可能自身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毕竟阅读还是个专业的技术活儿,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所以,这里,常爸又要再次推荐《常爸阅读表达俱乐部L1-L3》!我们这套分级阅读体系课程中,不仅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精心选择适龄且丰富的阅读素材,更把阅读理解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融入了文本阅读中,引导孩子自主思考与探究文字的妙趣与含义。
只要跟着我们的课程走,孩子自然可以习得一套鉴赏、思考与表达的规范化学习方法!
来看一下不同阶段课程的部分课表吧——
L1第一周课程计划(因为课程迭代升级的原因,具体课程安排可能会有出入,以实际课程为准):
L2第一月课程计划(因为课程迭代升级的原因,具体课程安排可能会有出入,以实际课程为准):
L3第一月课程计划(因为课程迭代升级的原因,具体课程安排可能会有出入,以实际课程为准):
关于这套阅读体系想了解更多的话,常爸专门录制了一个说明视频,方便大家快速了解:
常爸特别特别建议:
想要试听以及直接拔草的亲们,这就可以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了!暑假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孩子们这个假期的阅读计划完成的如何呢?抓紧开学前的闲暇,一起抓紧:不但要读好书,更要用好的方式来读!跟着我们的课程练习起来吧!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