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哲学和《道德经》智慧的“不谋而合”
东西方在文化和认知领域的鸿沟,真的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深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道德经》对西方经济学和投资理论曾产生过的深远影响……
据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考证,17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最早将《道德经》翻译成拉丁文传入西方。
图1. 截至2022年1月国家图书馆《道德经》外文译本语种与藏量
来源:国家图书馆
国图《道德经》外文译本藏量丰富,截至2022年1月,共有约207种《道德经》外文译本。涵盖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在内的约20个语种。
当时,法国首相杜尔哥因为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背景,和他的经济学同行们从《道德经》的“无为”中提炼出了“laissez-faire”(无干涉主义)的概念,从侧面验证并深化了自己的治国经济主张。
同时期,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也有相当部分的内容,与《道德经》的概念相呼应。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即使许多优秀的西方投资者没有完整看过《道德经》,但他们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一些哲学思想,而这些思想与《道德经》中传达的哲学思想,可谓殊途同归。
在巴菲特和芒格的话语中,可以看到许多与《道德经》思想的“不谋而合”。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句听上去很拗口,但如果告诉你,大意是:长生的人不会去往有死亡危险的地方。这是不是就似曾相识了?
这与芒格所说的“如果我知道自己将来会死在哪里,那么我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是不是完全一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是不是会让你想起巴菲特最著名的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万事万物离不开道,万物亦是相生相伴,在一切皆有联系的道家哲学下,不少西方投资领域的智者们都在借鉴融合《道德经》的智慧,期待以此为钥,打开投资市场之门。
01
治大国若烹小鲜,赚大钱如炖大鹅
资本不是一个无生命的资产(或财产),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方法,或者一种建立、推荐、部署经济不断发展的途径——即古代中国人所说的“道”。
——马克·斯皮兹纳格尔
时间回到3年前。
当时,因为“COVID-19”这一黑天鹅事件爆发,2020年初的前4个月,华尔街一路暴跌,美股市场哀鸿遍野。
但一位叫马克·斯皮兹纳格尔(Mark Spitznagel)的专业投资者却在这片黑天里,为他管理的基金“讹”到了超过40倍的回报。别人在对抗黑天鹅,他在黑天“讹”。
【释义】形容在意外中获取别人意想不到的利润。
当然,这个“讹”字是我们为了谐音梗,而开的一个玩笑。马克是实实在在地通过自己的投资哲学框架,获得了超额的收益。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鹅”。马克与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渊源极深,亦深受其影响。
马克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塔勒布是他的恩师;
后来,塔勒布创办名为Empirica Capital的投资公司,邀请马克做合伙人;
再后来,马克创办了自己的环球投资公司,又反过来邀请恩师塔勒布做科学顾问。
马克可谓与“鹅”有缘,所有的黑天鹅事件,在他这里都得点上一把火,变成“燃鹅”(然而),在收益上获得出人意料的转折:
■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创立自己投资公司还不满一年的马克,就抓住市场机会,实现业绩翻倍;
■ 2015年油价大跌,亚洲经济放缓,在全球市场的巨幅调整中,马克曾一天收获10亿美金;
■ 从2008年起,马克的基金年回报率,达到了76%。
■ ……
同中国东北的老铁们一样,马克出生于美国最北部州之一的密歇根州,也很擅长“炖大鹅”,只不过,东北老铁们用铁锅,马克则用一个“道”字。
图2. 马克·斯皮兹纳格尔(Mark Spitznagel)
来源:网络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中,这句话的一种理解为,“古人立言时说,知晓道的人好像很愚昧,前进的道路上好像在后退,平坦的道路上似乎有瑕疵……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恢弘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却没有形状”。
大意表达了一切从对立面产生,并导致相反结果的理念,马克用“迂回”来形容这个理念给他的感觉。并把“迂回”作为从《道德经》中悟出的投资秘诀,写进了专著《投资之“道”》(The “Dao” of Capital)中。
“我们必须愿意采用间接的途径去实现目标。”在《投资之“道”》中,马克仅用这一句话就说完了投资要点。
具体来说,他所谓的“迂回”,是一种通过忍受前期劣势,以获得后期优势的反直觉方法。
忍受、等待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优势。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长期主义的意思?
马克用自然界中阔叶植物和针叶植物的竞争来说明“迂回”的道家哲学。
针叶植物常在峭壁、石缝中扎根,把大量肥沃的土壤让给了阔叶植物。这种把自己置于贫瘠环境艰难生存的方式,明退实进,积蓄力量。
这样的策略,针叶植物不仅获得了更发达的根系,针形的叶子也减少水分散失,在冬天也不会落叶。
当山火出现时(自然界的黑天鹅事件),阔叶植物硕大的叶片和在肥沃土壤中的紧密相连让它完全抵抗不了山火。
此时最能理解阔叶植物感受的,一定是赤壁之战中,长江上的曹操水军。
图注:火烧赤壁:公元208年夏,曹操势如破竹,欲图南征。在赤壁之战中,数量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曹操军队,因不习惯水战,于是将舰船首尾相连。江东联军孙(权)刘(备)联盟借机以火箭攻击曹军,南风助长火势,首尾相连的曹军舰队,如同上文山火中根系缠绕的阔叶林,顷刻间,满江皆是熊熊大火。这场大火不仅摧毁了曹军舰队,也击碎了曹操统一中原的进程。史称“火烧赤壁”。
相对地,针叶植物这时就“针(真)行”了,它们在石缝和峭壁中受不到山火影响,并且燃烧殆尽的阔叶植物灰烬给土壤又提供了养分,为峭壁上针叶植物种子传播到土壤中提供良好条件。
最终,针叶林反而通过一次次地在山火这类黑天鹅事件中幸存下来,而实现了生命的平稳延续和稳健规模的维持。
【释义】同真行,形容针叶植物的生长策略真行,真棒!
针叶植物用退让的方式等待时机,得从失中来,失从得中去,现在的软弱是为了以后变得刚强,这也正是马克从黑天鹅事件中获利的迂回之道。
“不争而善胜”,在老子的思想中,通向事物的最佳道路总是相反的,胜利未必是某一次决定性战斗,而是来源于“当下等待,以便日后获得更大优势”的迂回方式。
02
“施”是陋室,惟吾“得薪”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老子
【释义】施洛斯的办公室和人员配置都很简单,甚至只用给自己人发薪水。
再讲一个历史故事。
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被赵高陷害,在挨了不少揍后,李斯被迫认了谋反之罪。
其实,按照秦朝律法,李斯级别的大官犯案需要皇帝复审。
赵高怕李斯翻供,于是便找心腹假扮秦二世胡亥派来的御史,复审李斯。
一开始,李斯以为机会来了,果然翻供,然后就挨一顿揍。
之后,赵高再找一个心腹扮演御史,李斯又翻供,又挨揍。
一连这样揍了数次……
当秦二世真的派来御史复审时,李斯为避免再次挨揍,忙不迭认罪。
就这样,李斯被判死罪。
李斯挨揍的惨痛历史,总让人想到那些投机型的投资者。
投机者在真假参半的消息中茫然不知所措,在情绪跌宕起伏之间追涨杀跌,在经历过数次损失后,当真的重要的信息呈现在他面前时,他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如果一名投资者是投机型的,他面对的情况大概率是,从事后的角度,他清晰地知道顶或底在哪里;但在当下,他完全无法判断,如同李斯一样,也不知道哪一次不会挨揍,但大概率会挨揍。
所以市场的涨跌、利多利空,每天的起起伏伏只会影响投机者的心态。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在投资的世界里,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优势。
沃尔特·施洛斯就是这样的投资者。
施洛斯师从格雷厄姆,算是巴菲特的师兄。但相比于巴菲特的根正苗红,施洛斯的起点并不能说高,他是在上夜校的时候,认识了老师格雷厄姆。
后来,施洛斯进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
1955年,他自立门户,开创了自己的基金。基金到了2002年清盘的时候,平均年化收益为20.1%,远高于同期标普500的9%。
与其他投资公司不同的是,施洛斯只租一个小办公间,拥有一部电话,除了后来加入公司的儿子,他没有任何分析师、研究员、秘书等员工。
真正意义上的“施是陋室,惟吾得薪”,刘禹锡见了都会连夜学英语,为他翻译《陋室铭》。
施洛斯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普通人,只关注于自己的唯一优势——“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方法寻找低估值公司”。
■ 最早期,他只购买市值低于有形资产三分之二的公司;
■ 到了1960年,慢慢找不到这样的公司后,他开始关注净资产,寻找股价低于资产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公司;
■ 再后来,他开始根据市场大环境,去找股价等于净资产的公司;
■ “不管是什么股票,我绝对不会以两倍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这是原则。” 施洛斯根据当时的情况这样总结;
■ 他坚定地去购买市场中相对便宜的股票,同时也依据道家中一切在变的思想,不断调整。
“没办法咯,格雷厄姆的方法就是这样,赚不到大钱的。他教我追求翻倍,最多翻倍时就卖掉。”
施洛斯曾自嘲自己赚不到大钱,因为在他的方法下,会错失很多大牛股。
他有很多卖出股票后,这只股票价格飙升的案例,比如他15美元每股买进,35美元清空的雷曼兄弟,后来涨到130多美金;10美元多买入,20美元卖掉的浪琴手表,后来涨到260美元。
但也正是对自己稳定的自知,让他最终获得了超额且稳定的年化收益,他年度的最大浮亏仅为12.8%,最高盈利则有54.6%,连续盈利时间,则长达15年。
《道德经》中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大意是:圣人不会妄为,所以不会失败。要去除那种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施洛斯的理念与其完全契合,投资不需要过于追求完美,放弃对细枝末节的过度追究,才能从复杂中看透本质。
03
殊途同归
投资 X《道德经》:常读常新。
《道德经》自17世纪末传入西方开始,老子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方的知识分子阶层,尤其是在投资领域。
即使许多优秀的西方投资者没有完整看过《道德经》,但他们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一些哲学思想,而这些思想与《道德经》中传达的保守自由主义,可谓同源。
在巴菲特和芒格的话语中,可以看到许多与《道德经》思想的“不谋而合”。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句听上去很拗口,但如果告诉你,大意是:长生的人不会去往有死亡危险的地方。这是不是就似曾相识了?
这与芒格所说的“如果我知道自己将来会死在哪里,那么我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是不是完全一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是不是会让你想起巴菲特最著名的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还有,巴菲特提倡盈利模式简单,盈利容易预测的行业龙头公司;在《道德经》有“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的说法,形容大道的路又平又好走,但大众却不喜欢,反而喜欢走小路。
在投资市场中,每天有不少的投资者去研究不同的技术方法,好似走小路,但最终长久稳定盈利的,还是像巴菲特、芒格那样长期主义的大路。
《道德经》是指导万事万物规律的哲学,之中对应投资的理念无处不在,常读常新。
参考资料:
《投资之道》(The Dao of Capital), [美] 马克·斯皮兹纳格尔(Mark Spitznagel)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