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这词你们听过吗?
今天,精算君想跟大家讨论一个有意思的消费名词:平替!
想讨论这个词,是起源于最近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一段故事,某个主打中高端露营品牌的主理人,在另一个品牌的新品发布新闻下面留言「与其设计,不如抄袭」,这种直接「攻击」是挺少见的。
其实,起因是该中高端品牌一个相对低价且走量的帐篷,被另一个品牌直接copy。而且,这个涉嫌抄袭的品牌方也挺大方地承认抄袭,不少消费者也留言支持,观点就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享受差不多的消费体验,为什么不支持。
表面上,这是平替与原创之争,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与收入不匹配,带来的「平替」市场需求。中国人这么聪明,有需求就肯定能找到供给。
一
其实,这几年,我们可以找到各类消费商品的“平替”贴,各种攻略教你怎么买。
比方说宜家,虽然很多人可能看不上它,但是精算君要说,宜家很多家居用品还是相当精致的,但是不少商品的价格的确又能拦住很多消费者。于是,宜家卖得比较火的家居用品我们都可以在tb上找到各种平替。
宜家卖249元的三层厨房小推车,tb平替款42元,而且还升级了把手,增加了层高,实用性更强。宜家非常出名的洞洞板,卖209元,tb平替款只要43元,而且尺寸比宜家更灵活,能更好适配家里的各种犄角旮旯。
除了宜家,这几年连旅游景点都有平替,例如有人建议,三亚海景的“平替”版,就是汕头南澳岛,不仅有堪比亚龙湾的海景,更有三亚看不到的“蓝眼泪”和海上大风车景观。而且,南澳岛从海鲜到海景度假酒店,价格是三亚的一半。
其实,平替的出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消费市场依旧强劲,中国人的消费欲望依旧旺盛,中国还没有陷入低欲望社会,因为普遍中国人都没有富贵过,甚至很多连高铁、飞机都没坐过,一顿像样的牛排也没吃过,何来低欲望嗯!
平替产品的不断出现,只是说明,因为我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下降、以及各种消费需求不断出现,我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去找能符合自己收入水平和体验要求的商品。
二
消费市场有平替,保险也有「平替」,虽然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别人的「平替」,但事实就是这样。
其实消费者购买正规金融产品,不管买哪家公司的,选择金融产品的最终标准还是资金运用效率。所谓「资金运用效率」,精算君认为可以关联上这样几个维度:1、安全性;2、杠杆效应;3、流动性。
以重疾险为例,在目前保险保障基金的约定下(参考下面摘录的文字内容),这几年保险公司在重疾险的「杠杆效应」上做了非常充分的竞争。
第二十一条 经营有长期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必须依法转让给其他经营有相应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相应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收。
除人寿保险合同外的其他长期人身保险合同,其救助方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三)对保险合同中投资成分等的具体救助办法,另行制定。
除人寿保险合同外的其他长期人身保险合同,其救助标准按照人寿保险合同执行。
保险保障基金依照前款规定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的,救助金额应当以保护中小保单持有人权益以维护保险市场稳定,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资金状况为原则确定。
所谓“杠杆率”,就是买相等疾病保障下所花的钱,钱越少杠杆率越高。要提高杠杆率,降低“疾病发生率”假设就可以了。
当然,这套假设是基于保险公司以及背后的再保险公司(如有)对未来疾病趋势的预估。这个假设也不能瞎拍,因为在偿二代二期工程体系下,监管增设了重疾恶化因子,定价使用的疾病发生率越低,就需要消耗越多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会直接制约业务规模。
所以,这几年我们看到保险公司在“网红重疾险”上的投入,并没有很长久的持续性,除了北京人寿的大黄蜂(点击打开)系列(儿童专属重疾系列)产品。
而网红重疾品牌“超级玛丽(点击打开)”、“达尔文”等,其实是平台方搭建的系列产品,虽然产品性价比一直很高而且保持每年更新,但背后的承保公司已经做了好几次的更换。
参考《惊呆!3.0%重疾险居然还降价了?》、《据说,有保险公司要憋个大招!》
上面精算君也讲了,买保险讲究资金杠杆率、安全性和流动性。重疾险以及定期寿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其实重点看前两个因素,综合目前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看,消费者盯着定价便宜、保障有特色、保障杠杆率高的产品买,策略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三
储蓄有没有平替款?
当然有啊,这几年银行不是不断地通过跟保险公司的合作,通过销售年金、增额寿、两全等产品,干挪储的事么。
为什么保险受到这么高的青睐?因为资管新规下,多数非保险的金融产品都不再保本保收益,剩下的只有保险这块处女地。从逻辑上来讲,保险资金因为负债久期长,投资去向天然就青睐“低风险、慢收益”的项目,加上有上述保险保障基金的相关约定,保险在金融产品体系里就是一个与银行储蓄天然高度契合的产品!
这种平替关系自然就出来了!
另外,不同保险公司的同类产品,也存在很强的平替关系。以增额终寿为例,大家都在比较不同产品的「返本期」、「持有到一定期限后的IRR」、「保单贷款规定以及贷款利率」、「是否能有搭配的万能账户、万能账户的保底保障收益率」等。
至于安全性,大家可以参考上面保险保障基金的相关规定。
当然,虽然有相关规定但监管也不傻,更不愿意给自己和行业埋下太多长期利差损风险。特别是这几年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出现持续性问题,还用激进定价的增额寿获取保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于是,监管对目前这类传统型产品的定价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特别是在投资收益假设以及附加费用率假设上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监管要求。
直接的结果是啥?
那就是未来保险公司这些传统型且偏储蓄功能的年金险、增额寿、增额护、两全险,不同公司的同类产品的长期现金价值基本趋同。根据目前公开市场的资料,3.0%预定利率下开发的增额寿产品,大公司产品长期irr大概在2.8%-2.93%之间,而一众中小型保险公司大概也就在2.85%-2.95%之间。
原来3.5%预定利率时代,小公司对大公司产品的「平替」效果,基本被抹平了!
于是,有一定保底、且能参与经营分红的分红型产品,可能会重新进入保险消费市场。参考《从3.5%到3.0%,储蓄险未来该怎么买?》
保乎·小结
好的,今天的文章大概就到这里。
平替这个词很有意思,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抄袭,还有消费者对于“花更少钱办更大事”的美好愿望!
平替越多,核心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消费欲望还是很强,只不过消费方式和消费态度有些不一样了!
~以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