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招聘 | 这次他们悄悄进行……
沉寂已久的Amazon最近传来新消息!
多岗并发、私发招聘邮件、delay员工正式入职
但大家仍旧担心:这次不会又遛粉吧?
Amazon HR私发招聘邮件
沉寂了大半年的Amazon最近终于有动静了!
某位网友分享自己接到了Amazon HR的招聘邮件,他表示这大概是招聘市场的好兆头。
图片源自Blind,版权归发帖人所有
评论区更是有人称自己几周前也有Amazon的招聘人员联系了他,并定于8月开始面试。
图片源自Blind,版权归发帖人所有
除此之外,Amazon更是悄悄地放出了不少岗位!
关注直通硅谷订阅号,获取更多大厂放岗消息
Amazon 终于发岗了
没错,眼看着别家大厂纷纷放岗,Amazon终于开了口子:放岗!
虽然这些岗位基本是社招类岗位,但谁说大家不能投?只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即可:
对经验的要求必须是3年及以下。
如果是对某种特定语言的要求是可以投递的,工作经验、项目经验的投递成功率次之。如果限定了工业界的任职经验,且标注实习经验不算在内的话,是不建议投递的。
举例:Amazon的某岗位JD中,经验年限要求均未超出3年的限定,且具体经验不必须为工业界的经验背景、未标出实习经验不适用,这种就是可投递的。
图片源自Amazon岗位JD
所以有想法的同学,千万别错过这些机会!
被delay的人悄悄入职了
正当岗位发的如火如荼时,有人称定了1月入职,结果delay到了7月,本以为遥遥无期,谁知上周被通知正式入职!
虽然这类属于有OFFER但被delay的情况,但这也着实让一众等HC的求职者仿佛看到了希望:Amazon起码动起来了!
更多Amazon等大厂内幕消息,欢迎扫码回复【秋招群】进行了解。
Amazon告别菜鸡互啄时代
所以现在的Amazon好消息成堆,这次会不会让求职者们失望呢?难说……
但唯一肯定的是,Amazon和其他大厂一样,逐步拔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将有限的坑位要留给有能力的人。
因此想要在今年求职市场上分一杯羹,目前的求职准备就不要拘泥于算法刷题、基础知识,要拔高、要深入,比如针对Meta、Google、Amazon等大厂频考的system design等更进阶的技能准备。
图片源自大厂面经
技能拔高
system design等进阶难点
首先,system design面试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面试者和面试官要互相交流观点,与刷题时的交流不同的是,system design更多的是要理解面试官具体是要你做什么、出题的深意是什么,而面试者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清晰的传达给面试官。
面试时,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要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情况,所谓实际情况就是工业界正在使用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要理解各种分布式的技术,并根据这些技术想象出具体场景。
面试者务必要对业界经典的设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及相应理解。
比如:
Twitter是如何设计的以及它是如何处理用户使用高峰服务器爆掉的情况?
LinkedIn和Facebook都需要对人进行管理,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表达的?
对Google来说最重要的是搜索功能,它的搜索引擎是如何构造的呢?
这些问题在工业上都有很多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帮助自己更好的回答这些问题。
类似system design高频考题12道,内含前期需求拟定、常见问题类型、设计要点、解决方案、详细工作流程,共计23页!
大厂导师
1V1定制化技能提升
直通硅谷的800+大厂内部在职面试官资源均来自于大厂,均具备多年在职面试官经验,能为每位学员提供定制化服务,依据个人情况、特殊需求、目标公司进行教学大纲的特殊设定。
SDE案例
大厂实习,项目较弱
学员情况:
曾有Meta的实习经历,简历上呈现3段实习经历,其中两段比较弱,希望在工业项目能力上有所提升。
直通硅谷解决意见:
匹配backend方向的mentor,做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多用一些中间组件,主要在系统设计和性能提升方面带他做一些实践。另外在功能中设置cloud/big data computing的应用场景加入进去。
着重关注后台的更高级一些的高并发,多线程,分布式,系统性能问题的解决。
DATA案例
背景较浅,项目不精
学员情况:
4段实习经历只有1段跟数据有些关系,但是整体比较简单,主要做data reporting。
直通硅谷解决意见:
由于学员prefer DSA/DA方向,优先匹配该方向的mentor,导师一方面对于学员原本的intern经历进行deep explore,深入了解后助其进行一些项目加工,让经历往DSA/DA方向靠近。
另外,带着学员做DSA/DA方向比较工业化的project,充分展示数据能力在business-related的场景的应用,提升简历竞争力。
如果你也处在求职阶段,对目前求职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亦或者对上岸没有信心,均可扫码回复【咨询】,与硅谷一线工程师进行1V1在线沟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