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身上开出的小花怎么突然活了?
1997年7月,韩国清溪寺的一尊佛像胸前,惊现一簇神秘细丝:它们共24根,根根立起,长度都在两三厘米左右,末端各顶一枚芝麻粒大的椭圆形小球。
说得越头头是道越好笑的一则新闻
图源:微博@环球时报
你猜这是什么?
寺中僧人不识此物,联想到佛经中提到的“优昙婆罗花”。按佛经里的描述,优昙婆罗花极其细小,花茎细如金丝,芳香吉祥,然而它三千年一开花,而且夜开晨萎,转瞬即逝——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即从此出。也有佛经以优昙婆罗花开作为金轮圣王降世的吉兆。
据考证,它应该指的是聚果榕(Ficus racemosa),花朵隐藏在花托之中,通常看不到花朵。图源:borneoficus.
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众多善男信女围观膜拜,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然而没多久,人们发现这“优昙婆罗花”其实并不少见——别的寺院里、闹市区,甚至自家门栅、窗户上,都相继发现了同款祥瑞。原来这“优昙婆罗花”本就随处可见,只因过于不起眼而总被人视而不见。
要想知道它的底细,其实只需等上三四天,待那芝麻大小的“花苞”绽开后,自然真相大白。里面会爬出一只灰不溜秋的小虫,细看样子还挺吓人:体表长满长毛,头前还呲出一对大“獠牙”——这是草蛉的幼虫,而所谓的“优昙婆罗花”,正是草蛉的卵。
是我,你不满意?
草蛉是脉翅目、草蛉科昆虫的统称,世界上有1300多种,我国各地都能见到,草木繁盛的区域尤其多。草蛉成虫长两三厘米,多为绿色或黄褐配色,常捕食蚜虫、粉虱、叶蝉等小虫,偶尔也采食花蜜。从春末到秋初,都是草蛉的产卵期。草蛉喜欢选择蚜虫密集的区域产卵,这样新生幼虫就有充足的口粮。不过具体产在哪儿,雌虫却并不在意。除了叶片、草茎,屋外的晾衣绳上也可能被“插”上虫卵“针灸”。
正立着倒吊着都行
这“优昙婆罗花”究竟是怎么“种”的呢?原来雌虫腹部末端能分泌一种黏液,在空气中会很快凝固。产卵前,雌虫会先用尾巴尖轻敲“地面”,涂些黏液“打地基”,然后一边挤黏液,一边“翘尾巴”拉丝。丝拉到头(腹部只能翘两三厘米高),就在顶端排出一枚卵。此时雌虫并不马上离开,而是保持腹部高举的姿势,停上几秒钟,等黏液凝固后才算完工。草蛉产卵多在夜间,过程难得一见,让人感觉“昙花”总是凭空冒出来。
不QQ弹弹也能拉丝
草蛉将虫卵尽量举高,为的是躲避蚂蚁等捕食者:蚂蚁一般闷头赶路,头上两三厘米处属于搜索盲区。幼虫破壳后,会顺着细丝爬下,随即开始四处搜捕蚜虫。草蛉幼虫极其能吃,一只就能吃掉六七百只蚜虫,由此得名“蚜狮”。如今,蚜狮也和瓢虫一样被人工养殖,用以防治农林蚜虫害。
撰文 | 晓风
摄影 | 唐志远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1年4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