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最好的婚姻,有爱、有趣,有理解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命题。
作家笔下的故事,悲情的占大多数,美好的故事总是稀少。
曲折的故事,总是赚足人们的眼泪;
让人不禁发问:难道爱情总是悲伤戚戚?
答案虽是肯定的,但也有少数人活成了爱情的典范。
其实美好的爱情模板,在200年前就已经发生了。
时间倒转到清朝乾嘉时期,江南苏州的一处宅院里,一对佳偶缓缓出现在我们眼前。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沈复和芸娘。
那时的江南,烟花三月,杨柳拂堤,小桥流水。
故事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
十三岁那一年,沈复有次随母亲回外婆家访亲。
本以为是一次寻常的探访亲友,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一生挚爱。
姑娘不是别人,正是舅舅的女儿,他的表姐,芳名陈淑珍,别人唤她芸娘。
芸娘自幼聪颖明慧,幼时听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生得眉清目秀,身姿若柳扶风,并不艳丽,却别有一番气质。
两人年龄相当,好不容易目光相遇,芸娘都会迅速收回,然后脸就红了一大片。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再也无法忘记你容颜。
这样的芸娘,让他更加坚信,她就是自己想要陪伴终生的人。
平日里,他听话乖巧,唯母命是从,只有这一次,他主动开口央求母亲:“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母亲笑他少年热血,也实在欢喜芸娘的温柔贤淑。
随即脱下了手上的金指环交予芸娘,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江南的水,日复一日向东流;
日子就这么走,掰着指头往前数。
五年后,沈复终于如愿,正式迎娶心爱的芸娘过门。
两人一起生活之后,每每看着娇弱的妻子,他都会端来肉炙,叮嘱芸娘多吃些。
沈复心疼芸娘,芸娘也关心沈复。
有一年,沈复患上水痘急症,芸娘日夜焦灼。
甚至许下愿望:“若是沈复恢复健康,我愿意吃斋祈福。”
沈复又担心妻子吃素身体扛不住,幸而身上的水痘消退,他赶紧告诉芸娘:
“如今我面容光鲜,姐姐可以从今日开斋了吗。”
芸娘点头,方才进食。
听过这样一段话:
爱的最高境界是心疼。心疼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感受。它是感同身受地体谅你,珍惜你。
你心疼我的冷暖饱饥,我体恤你的身体病痛。
只有真正心疼你的人,才能痛你所痛,急你所急,然后给你发自内心的的爱护和心甘情愿的付出。
当最初的热情逐渐褪去,支撑婚姻焕发生机的,是日常生活里一点一滴的关心,和细水长流的温暖。
芸娘刚过门时,性格内敛,很少说话。
沈复性情奔放,豪爽自适,两人的相处中,他经常把芸娘逗得忍俊不禁,芸娘的个性才逐渐变得活泼起来。
两人爱好十分相近。
沈复喜欢收集古画,芸娘热爱收藏旧书。
每当沈复收集到满意的画作,都会让芸娘一起欣赏,不时点评一番;
每次芸娘发现珍稀的古书,也会拉沈复一起品读,领会其中深意。
芸娘不仅颇有才情,生活里也情趣斐然。
沈复并没有正式职位,只是在别人家当幕僚,收入并不稳定,偶尔还会青红不接。
芸娘并没有抱怨,而是尽力在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春天,等树上的青梅结果,芸娘便摘下粒粒饱满的果实,洗净晾干、倒入白糖、加入米酒、封罐保存。
等到某个空气飘香的夜晚,夫妇二人各自饮上几盅,酒酣梦甜。
夏天,为煮一壶好茶,趁着六月荷花晚闭早开,芸娘会把茶分成茶包。
傍晚放在荷心里,等到清晨荷花开放时取出,然后用储存的雨水烹茶,这样煮出来的茶汤荷香四溢,别有风味。
秋天,屋外凋零,为了让屋内有一抹亮色,芸娘到郊外去采上几株菊花,插入花瓶。
屋内顿时菊香幽幽,等到夜半月圆,两人便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冬天,寒冷的早晨里,芸娘将各色杂粮收集在一起,煮一锅暖粥,再配以精心制作的小菜。
原本普通的食材,被她烹制得有滋有味,然后他们边品味粥食,边欣赏屋外天色皑皑。
有妇如此,夫复何求?
最好的婚姻莫过如此,我懂你的诗情画意,我懂你的闲情雅致。
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也不会因此消沉沮丧,而是尽力花心思发现寻常生活的意趣,把日子过成诗,不惧似水流年。
听过一句话,很有道理:
爱是什么?忍得多了懂得少了,痛苦就多了;
爱是什么?懂得多了忍得少了,快乐就多了;
爱是什么?爱不是忍让,而是懂得。
芸娘懂得沈复作为文人的生活风雅。
有一年初春时节,郊外的油菜花盛开。
沈复带上芸娘,邀上几位友人去山野饮酒作对。
芸娘怕饮冷酒,赏春花,没了兴致。
于是,就典当了钗饰,雇来集市的馄饨摊子,担锅提壶到郊外,热锅温酒,砂锅煮茶。
几人席地而坐。春风拂来,带来油菜花的香气,伴随着酒香、茶香,在这样的氛围下,友人谈事论艺,好不畅快。
沈复亦懂得芸娘作为女子的渴望。
那个时代普遍男尊女卑,丈夫对妻子具有所有权。
因此,妻子忍耐丈夫的场景很常见,丈夫理解妻子的画面却难求。
有一年元宵节,沈复逛完庙会回来,给芸娘讲述庙会的热闹场景,听得她无限神往,却只能慨叹自己的女子身份,不能如男子一般自由外出。
沈复便拿出自己的一套衣装,让芸娘穿上,又拿出一顶帽子,遮住女子的鬓发,然后大摇大摆地带她逛遍了整个庙会。
路上遇到相熟的友人,问到身旁何人,沈复笑着回答“表弟”,于是芸娘也学男子那样作拱手礼。
熙攘的人流,热闹的街市,新奇的玩意,不可思议的杂耍,唇齿生香的小吃……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可以想象,那一年元宵庙会,定是芸娘生命长到那么大最快乐的一天。
被女子的身份束缚了那么久,她第一次体会到快乐不止宅院之内,还在于走出屋门的广阔天地。
还有一年,沈复要去吊唁病故的友人,途径太湖,想到芸娘一定喜欢太湖美景,便要带芸娘一起到太湖。
于是,芸娘借口回娘家,半路与沈复汇合,登船行至太湖。
第一次见到如此广阔的水域,芸娘不禁说道:
“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
意思是,到太湖,也不虚此生了。
那时候的女子,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娘家、夫家的宅院,但是芸娘在丈夫的帮助和鼓励下,走出闺闱,见识了天地浩渺,人如沙鸥。
尊重妻子的意愿和梦想,200多年前就有丈夫做到了。
两人之间的相处,更是琴瑟合鸣,伉俪情深。
你支持我的生活逸趣,我帮你打开人生视野。
他们互相理解,相互扶持,一起见识广阔的世界,拓宽生命的感受和体验,以此对抗人生的无趣和虚无。
兴许是老天妒忌这一对壁人。
后来,他们因为家庭矛盾被赶出沈家,只能寄住在朋友家里。
离开了大家庭的支持,这让本来就没有经济来源的小家雪上加霜。
此时,芸娘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患上重病却无钱医治,最终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芸娘离开后,这个家就散了,一双儿女相继被人送走,沈复独孤一人,浑浑噩噩,之后便一个人出走,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最终隐入历史的尘烟。
到了道光年间,有位叫杨引传的文人偶然在一处破书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的残卷, 沈复和芸娘的故事才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才知道,200多年前,有一对小夫妻活得居然如此畅快肆意。
虽然结局并不如意,但在他们有限的人生里,尽可能地拓宽了生命的宽度。
自芸娘离去,他残生的余念便是将“思念倾洒文中,换她流芳百世。”
这是沈复能为芸娘所做的最后一次告白。
廖一梅说:“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人之至幸莫过于,滚滚红尘之中,两个漂泊无依的灵魂找到了彼此,他们互相吸引、彼此懂得,心灵相通,相濡以沫。
人生得此知己,便已足矣。
点个【在看】,愿你有知己相伴,与美好不期而遇。
作者 | 锦衣夜行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十点读书开福利社群啦!
每天分享一个高性价比好书、好物;
一手降价消息、上新福利、各种知识小课堂……
现在加入,还有新人5元购物券
👇长按识别二维码,快来进群玩儿吧!👇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