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是中国第一家正式承诺碳中和达成时间的大型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四川的最大制造基地已成为全球第一家碳中和电池工厂
2023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用一场10分钟的发布会宣布了一项重磅承诺:宁德时代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范围1和范围2)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范围3)碳中和。宁德时代是中国第一家正式承诺碳中和达成时间的大型电池企业,相比LG新能源、三星SDI等韩国电池企业普遍在2050年达成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全球大型电池企业中最激进的。
宁德时代正在用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履行承诺。2022年3月,宁德时代最大的制造基地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明该工厂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达成碳中和,成为全球第一家碳中和电池工厂,并在2023年连续获得该认证。
宁德时代从2021年开始发布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在2021年和2022年的两份报告中给出了详细的能耗和碳排放数据。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宁德时代的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单位营收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在下降,特别是碳排放强度,2022年下降超40%。宁德时代定出如此激进的碳中和目标,并将最大的产能基地打造为零碳样本,体现了宁德时代在“奔向零碳”过程中层层递进的四个台阶:应对合规压力、提升履约能力、改善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在推动宁德时代零碳进程的因素中,合规压力是最不容回避的因素。碳中和是目前少有的全球性共识,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和推动碳中和进程。其中对宁德时代影响比较大的有:《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又称欧盟新电池法),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以及2023年7月11日中国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在中欧两个关键市场,碳排放的管理和限制机制都在紧锣密鼓地上线,特别是欧盟,专门针对电池制定了严格的碳足迹追踪和限值要求,其中对车用动力电池的要求最为苛刻,对电池在碳排放方面的控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18个月后或实施细则颁布12个月后,所有在欧盟境内销售的电池需要披露详细的碳足迹记录;在第一阶段实施18个月后,进入第二阶段,要求电池企业提供碳足迹等级声明;第二阶段实施18个月后,进入最终阶段,超出碳足迹最大限值的产品将被排除出欧盟市场。最迟54个月后,即2027年-2028年,欧盟将以碳足迹限值作为电池进入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欧盟对电池的碳足迹披露要求非常详细,其中包括电池的碳足迹总值、获取支持碳足迹声明的网络链接以及与电池生产相关的其他信息。核算碳足迹数值必须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原材料获取及前处理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分销运输阶段、收集和回收阶段。根据欧盟的合规要求,电池企业只要想进入欧盟市场,碳中和就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必须实现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才能在未来的欧盟市场畅通无阻,而且留给电池企业的时间并不宽裕,等到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每个实施阶段之间仅有18个月过渡期,对于碳中和来说时间非常紧迫。为了应对合规压力,宁德时代必须尽早实现碳中和并向更高的脱碳目标发起冲击,在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表示,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合规是必须达到的要求,这是门票。而且宁德时代不应该止步于合规,而是更进一步,参与研究制定与碳相关的标准政策,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有能力也有必要参与规则的制定。当然,想要参与碳相关的标准规则的制定,企业本身的碳中和表现必须过硬,而不论是碳中和承诺还是碳中和表现,宁德时代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其参与碳相关规则制定的有力筹码。在电池行业这样一个高速增长、巨头之间竞争激烈的市场,履约能力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首要考虑。宁德时代在过去几年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正是得益于履约能力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重要客户的信任,同一时期,日韩电池企业却因为产品缺陷召回、延期交付等问题,造成了客户对其履约能力的疑虑。
过去数年的高速增长中,履约能力主要看交付能力,能否将电池按期足额交付到位是客户主要考察的因素。但是未来5年-10年内,是否能够提供碳足迹清晰且优秀的产品将成为电池企业履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不论是车企客户还是储能客户,都对电池供应商的碳中和表现有着更为具体且苛刻的要求。以车企为例,目前中美欧日四大主要汽车制造地的主要车企大多已公开承诺了碳中和达成时间,承诺全价值链碳中和的时间大多在2040年-2050年,而自体运营碳中和的时间多在2030年-2035年。车企达成碳中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转型电动化,动力电池是电动化转型中最关键的因素,其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40%左右,而碳排放量则占整车的一半以上,最高可以接近70%。因此车企想要达成碳中和,电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车企客户对电池供应商的碳中和要求最为严格,普遍比自己的碳中和达成时间早五年左右,即不晚于2030年,主流车企就会要求电池供应商提供碳中和的电池产品。为了证明自己的履约能力,宁德时代不可能踩着最后时间线提供碳中和产品,必须用碳中和方面的领先表现巩固自己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因此承诺2025年达成自体运营碳中和就成了宁德时代在履约能力上增加的一颗重重的砝码。在所有企业的碳中和实践中,公认最可靠的碳中和途径有四条:其中前三条是达成碳中和的主要途径,碳汇交易只是用来抵消无法通过前三种方法中和的碳排放。短期来看,通过“途径4:购买减排量/碳汇”能够快速帮助一个企业宣称碳中和,但这一途径对外部资源依赖性极强,是不可持续的被动降碳。作为脱碳的长期主义者,实现碳中和只是宁德时代奔向零碳的第一站,从自身做出改变,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最低才是宁德时代的最终追求。这一目标要求宁德时代在前三种途径上“下苦工”,即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数字化水平。为了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和管理水平,宁德时代自主研发了宁德时代厂务设施管理系统CFMS,搭建了横跨六省、全国最大的5G专网,利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建立起了极限制造平台。数字化和管理水平提升给宁德时代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2021年和2022年,宁德时代的福建宁德工厂和四川宜宾工厂相继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名单,是全球锂电行业中仅有的拥有两家“灯塔工厂”的企业。宁德时代已经明确今后的新建工厂和升级改造都将执行“零碳+灯塔”的标准。相比于“碳中和”这一狭义上不增加碳排放并通过补偿实现碳减排的概念,“零碳”的任务则要复杂得多。与简单的“碳核算+碳抵消=碳中和”不同,“零碳”要求一个工厂针对其生产、能耗、设备等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尽其所能将温室气体排放降至最低,而碳抵消只是最后的手段。以四川宜宾工厂的零碳实践为例,通过采用CFMS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主动化控制,节能约8%,每年可节省18973吨标煤,减少碳排放19792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设备定量化运行及节能化排产,有效减少冗余的设备开启,每年可节省12373吨标煤,减少碳排放15020吨二氧化碳当量。涂布机因为有高温烘烤这一工序,是电池生产中的碳排放大户,宁德时代通过涂布机智能待机、烘箱运行频率平衡等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每年可节省16107吨标煤,减少碳排放23337吨二氧化碳当量。四川时代总经理朱云峰在谈及宜宾工厂零碳实践时表示:“四川时代从筹备就开始规划零碳工厂路径,通过在能源利用、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用更少的原材料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零碳已经成为四川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零碳成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碳中和这一特性会给产品的竞争力带来多大实质性的提升,而是奔向零碳的过程必然要求提升生产管理水平,进而带来产品质量水平的改善和缺陷率的降低,一个工厂达成碳中和在客户眼中就等同于管理高效、质量过硬、值得信赖。零碳不只是社会责任
碳中和概念诞生之初,社会责任色彩很浓,但在碳中和的实践当中,越来越多社会责任之外的价值被挖掘出来,实现碳中和也随之变成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一小步。比如宁德时代作为电池这个庞大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除了自身的碳中和,带动全供应链脱碳也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2022年是宁德时代开展全方位碳管理的第一年,全年推进节能减排项目超400项,累计减碳447230吨;绿色电力使用比例上升至26.60%;每KWh电池产品排放量下降24.89%,单位营收排放量下降40.25%。经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后,2022年11月,宁德时代启动了“CREDIT”价值链可持续透明度审核计划,该计划是业内首创的一套针对锂电池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审核工具,2022年的145家新准入供应商全部都接受了可持续影响评估。在对供应链进行审核的同时,宁德时代也在对供应商进行培训,通过分享与传递宁德时代的减碳经验,帮助更多的上游企业增强与碳相关的竞争力,2022年共举行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51场,比2021年多了30场,增加超过一倍。审核与培训并行,宁德时代在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电池产业链加速脱碳进程。实现碳中和,奔向零碳是时代赋予中国电池企业的历史性机遇。依靠自身的努力,中国电池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标杆,拥有了一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而确保自己的领先地位,就要看脱碳的努力与投入。宁德时代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脱碳方面有能力也有必要树立新的标杆,成为带动整个电池产业链零碳的强劲引擎。责编 | 田洁
题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