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铁锈带”面临新生契机:钢铁行业向零排放转型前瞻
美国的钢铁工业经历过它的辉煌时期,远的不说,直到1960年代中期,其粗钢年产量还在一亿两千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将近四分之一,是第二位的日本的一倍,中国则只及它的八分之一。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在中国融入世界的期待之下,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帮助中国工业发展,中国的钢铁产量突飞猛进,30多年后,中国的粗钢产量就位居世界第一,到今天,已经多年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钢铁工业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灾区。
2020年2月5日,俄亥俄州建筑工人准备新建高速公路桥所需的钢材。(美联社图片)
尽管美国在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当中,行业碳排放排在倒数第四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但是面临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美国钢铁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障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的同时,适应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国际承诺。
作为美国钢铁产业的传统基地,五大湖区在这方面正在积极采取稳健有力的步骤,推动向非化石燃料炼钢转型。今年4月份,俄亥俄河谷研究所(Ohio River Valley Institute)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俄亥俄河谷的绿色钢铁:清洁、绿色钢铁行业的重生时机成熟》,对美国持续了两百多年的钢铁生产、近年来走向衰退的俗称“铁锈带”地区,借助绿色能源和技术创新重获生机作出了乐观的预期。
两年前,经过差不多四年的预研和试验运行,瑞典钢铁公司成功地实现了基本上(二氧化碳)零排放炼钢,其作业流程与传统技术相比如下:
其他国家包括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也在欧盟逐渐收紧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情况下,开始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基本上零排放炼钢技术的研究及试验,就连占全球钢铁产量近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超过全球总量四分之一)的中国,也在探索各种减排或零排放炼钢的途径。
俄亥俄河谷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钢铁行业目前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7%,而转向无化石燃料炼钢使用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绿色氢气炼钢,几乎可以实现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报告以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一家炼钢厂Mon Valley Works为例,进而对该地区从碳密集型炼钢向无化石燃料炼钢转变所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转型所带来的传统炼钢就业岗位预计将减少30%,但是转型增加的就业岗位将增加27%至43%,从而避免了预计的就业岗位流失。
同时向无化石燃料炼钢转型,将使宾夕法尼亚州的工业部门每年减少4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不但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为该州节省3.8亿美元的健康、社区和环境成本。
报告同时指出,俄亥俄河谷具有成为工业减碳转型的独特优势。该地区的劳动力拥有丰富的制造业经验,水力资源丰富,不但有大量的可开采铁矿石,而且具有太阳能、风能和绿色氢能开发的巨大潜力。加上两党基础设施法、通货膨胀减少法案以及芯片和科学法案提供的联邦资金,必然增加对本土钢铁的需求。
万事开头难,尽管当前美国钢铁行业向零排放转型还有许多障碍,但是该报告援引美钢等企业高管的观点,对美国钢铁工业重要基地向零碳技术转型充满乐观。
https://share.america.gov/zh-hans/reducing-greenhouse-gas-emissions-from-the-american-iron-and-steel-industr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