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2026年将破一亿辆大关,但实现净零排放仍需加强努力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2026年将破一亿辆大关,但实现净零排放仍需加强努力

财经


政府亟需采取措施推动重型商用车减排、简化充电基础设施审批、加强电池供应链建设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势将在未来数年迅速增长,基于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的年度《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展望》(EVO)报告,2026年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将超过一亿辆,到2040年将进一步突破七亿辆,较今年初的2,700万辆大幅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电气化进程正快速推进至三轮车到重型卡车等各个领域,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的电气化发展也在提速。

 

随着交通电气化进一步发展,新的投资机会正在不断涌现。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基准的经济转型情景中(不考虑尚未颁布的政策),到2030年各类新能源车累计销售总额将达到8.8万亿美元,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7万亿美元。许多国家都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作为当前工业战略的核心产业之一,未来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


彭博新能源财经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负责人Aleksandra O’Donovan表示:

“尽管电气化发展迅速,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从业人员仍需立即采取行动来确保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能按计划实现国家设立的长期排放目标。通过纯电动汽车推动直接电气化是道路交通运输彻底脱碳的最有效、最具经济性优势和商业可行性的路径。然而,在重型卡车、充电基础设施和电池原材料供应等领域仍需加强努力。”


本报告还提出了一个净零情景,在该情景中,到2050年全球上路的汽车均为零排放汽车。道路交通运输中只有一个领域——三轮车——能完全按计划实现这一更激进的情景,但公交车和两轮车也有望实现这一目标。商用厢式货车和乘用车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但需进一步政策支持来实现净零目标。重型卡车在实现净零目前的进程上远远落后,政策制定者需要重点关注这一领域。电网投资、并网和许可审批流程也需得到简化,以支持建设货运电气化转型所需的大量充电桩。


本报告为各国政府和行业参与方提出了具体建议,内容如下:


  • 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制定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它们应将所有细分领域的燃油车新车禁售日期设定在2035年甚至更早。这些目标需得到立法支持,也需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如中期目标等。


  • 与当前标准的要求相比,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或二氧化碳尾气排放标准需要更加严格,并设定更加长期的目标。特别是针对厢式货车、卡车和其他商用车,所有市场都亟需提出更严格标准。


  • 各国政府应该制定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标准和要求,并继续支持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和简化审批程序有助于增加电池原材料供给。

                

  • 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下一代电池负极材料等先进技术目前正在进入商业化阶段。各国政府应设法支持本国产业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并继续支持新兴电池技术研发,减少对锂电池关键原材料的依赖。


  • 提高公共充电网络密度有助于降低消费者期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从而缓解电池原材料供给侧压力。自2018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平均每年增长10%。即使这一增速在2023-2030年期间放缓至每年5%,与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保持不变的基本情景相比,锂、镍和钴的需求也会增加近50%。


  • 清洁电力投资应与道路交通运输电气化投资齐头并进。随着光伏发电增加,新能源汽车应更多转向在中午充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减排效益和降低成本。


图1.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细分领域在实现净零目标上的进展

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政府。(注:保有量涵盖所有类型驱动系统的车辆,并基于多种来源和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估算得出。部分数值经过四舍五入。当前排放和保有量均为2022年数据。)


其它结论包括:

 

  •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在经济转型情景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22年的1,050万辆增长到2025年的2,200万辆(占总销量的26%)、2030年的4,200万辆(占总销量的44%)和2040年的7,500万辆(占总销量的75%)。北欧国家、中国、德国、韩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的销量增速更快,。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44亿辆,到2040年增至7.31亿辆(占总保有量的46%)。净零情景需要加速电动化转型,到2030年和204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别达2.98亿辆和11亿辆。

  • 道路交通运输的石油需求已接近达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动全球道路燃油需求在2027年达峰。美国和欧洲的需求已经达峰,而中国的需求预计将在2024年达峰。

  • 燃油车的销量已经在2017年达峰,长期来看会持续下滑。在经历疫情和供应链挑战之后,整体汽车销量将继续反弹,但到2026年,燃油车销量比峰值低39%。

  • 电池供应链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投资。在经济转型情景中,到2030年本十年末,动力电池电芯和关键材料的工厂产能投资需求至少有1,880亿美元。

  • 就电池金属供应充足性而言,锂的供应端压力最大。在净零情景中,到2050年锂需求将增长22倍。然而,与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基准情景相比,积极采用钠离子电池可能使2035年锂需求减少近40%。

  • 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小型车辆仍优于大型车辆。美国消费者对大型汽车的偏好意味着当地的纯电动汽车需要更大的电池包,这反过来意味着该国实现纯电动和燃油车售前价格平价的时间点要比欧洲晚一至三年。

  • 自动驾驶汽车仍然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变量。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正在稳步发展,2050年全球乘用车保有量会因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情景而异。在彭博新能源财经的自动驾驶汽车高普及率情景中,2050年全球乘用车保有量为11亿辆,比基准情景中的15亿辆减少30%。

  • 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额外电力需求是推动实现净零的更广泛电气化进程的一部分。在经济转型情景中,到2050年,新能源汽车带动全球电力需求增加约14%,但净零情景中仅增加12%,尽管净零情景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更多。这是因为净零情景包括供暖电气化、工业和用电解槽制氢供其他部门使用产生的额外电力需求。


图2. 零排放汽车的销量占比展望——经济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

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注:ETS指经济转型情景,NZS指净零情景。LCV、MCV和HCV分别指轻型、中型和重型商用车。零排放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具体取决于汽车细分市场。部分数值经过四舍五入。)


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展望》主要结论和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https://about.bnef.com/electric-vehicle-outlook/。


关于彭博新能源财经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是一家战略研究智库,覆盖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驱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颠覆性技术。我们的专家深度解析电力、交通运输、工业、建筑和农业的能源转型路径。彭博新能源财经助力大宗商品交易、企业战略、金融和政策专业人士驾驭变化并创造机遇。


如需阅读《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展望》报告主要结论,您可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信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杉杉股份“休战”,但实控人仍需明确汽车之家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报告推动零排放 纽约皇后区9处拟设充电桩 包括法拉盛、贝赛华人找工小心!附近4家中餐馆 路边发现6年轻女尸 “我不想危言耸听,但实际上死亡的女性非常多..."震惊!咨询巨头沦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涉及“某型号军机保有量”!专家数超30万人,接受境外汇款7000多万美元云捷亮数:风云车2023-新能源汽车及用户调研分析报告公募保有量百强名单出炉!这一渠道主导地位下降,基金销售"三足鼎立"初成里程碑:加州销售新车四分之一是零排放定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延续至2027年末,优惠力度逐步退坡汽车充电桩费用暴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或将再生变局恒大汽车剥离地产业务,专注新能源汽车工信部: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朋友的私事再次去了法庭发改委 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入,2023夏季焦点产品计划重磅发布阳春三月的思念智讯 |中国汽车出口持续领先日本;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新一轮降价潮来临脉脉:2023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人才趋势洞察报告加州零排放汽车150万辆提前两年达标新能源汽车的“心”何处安放?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未来几年将达千亿反问句长安汽车:勇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启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王传福感慨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美联储“鹰王”释放信号:通胀仅取得微弱进展,6月或仍需加息退休生活:雾里看花?从冬天直接到夏天工信部: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对话英飞凌程佳钰: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以及绿色能源,当下不可错过的三大风口!睿蓝汽车:电池“可充可换”拓展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达74.4%,业界呼吁仍需加强病毒研究【绿色金融】新能源汽车下乡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绿色金融月报(2023年5月)三部门:我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期将延续至2027年薪智:2023新能源汽车行业薪酬报告巨量算数: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趋势洞察报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