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留学圈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在大学招生中的应用。长远来看,这份判决会对亚裔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尚不可知。
包括哈佛、斯坦福、布朗等多所美国大学宣布,今年本科申请的补充文书题目将会改变。在终审环节,首席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撰写的多数意见中写道:“对待学生必须根据他/她作为个体的经历,而不是种族。”那么,具体来说,平权法案被废除,将如何改变申请文书的要求?
总的来说,虽然判决中禁止学校考虑申请者的种族因素,
学校依然可以询问学生的“life experience”,“Identity”。他们还允许学生在回顾个人经历时讲述种族身份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哈佛大学取消了去年的“一篇可选申请文书”,将其变成5个必答题。题目包括申请者背景、重要的学术经历,课外活动、将如何利用在哈佛学到的东西,以及最想让室友知道的3件事。官方声称,他们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让招生委员会能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申请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要求申请者回答,自己的“身份”或“经历”的影响。学校还专门标注:“Any part of your backgroun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your race, may be discussed in your response to this essay if you so choose,”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大方讨论种族背景,不必刻意隐瞒。此外,达特茅斯学院、巴纳德学院也给出了类似的要求。浏览多所涉案大学新一季的申请文书主题,不难看出,“身份”和“生活经历”等说法频繁出现。这意味着,美国高校鼓励年轻的申请者们深入讲述全方位的成长经历。那么,这种全方位的讲述会多大程度上涉及申请者自身的种族因素呢?就读于巴尔的摩巴德高中早期学院(Bard High School Early College)的黑人学生Janyra Allen在申请马里兰大学圣母学院时,就在申请文书中提到了:自己想成为护士的原因之一,就是医院缺乏黑人医生和护士的现状。她正试着在文书中添加关于自己的种族和成就的内容,希望大学能知道“黑人学生也可以做出惊人成就”。另一位接受采访的黑人高中生阿玛丽·谢泼德 (Amari Shepherd) 表示,她希望高等院校能够根据成绩评估所有学生,不论种族。对于申请文书的内容,她还在犹豫,尽管黑人身份对于她来说很重要,但她不一定会花很大篇幅来讲这件事。就读于马里兰州某公立高中的艾莉森·张(Allison Zhang),在申请中“确定会谈论我的种族身份和性别,作为亚裔美国女性,这一身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面对斗争的方式。”
她希望去乔治城大学或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经济学和政治学。平权法案被废除后,院校对学生的提问变得更全面、更多样化、更综合。
更多学校要求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来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想。
因为在申请美本之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这样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机会,更不知道怎样讲好自己的故事。
高中生的经历普遍比较简单,本人想法也比较单纯,他们的个人经历很难“润色”或拔高。不同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千差万别,对自身情况的认知也未必全面准确,处理起来非常头疼。在打草稿的阶段,可以考虑用年表的形式列出过去的大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回顾自己经历过哪些事、做过哪些事、有哪些变化、哪些新想法。在梳理过程中,你就可以找到适合用在文书中的“key point”,和最重要的某段经历。话题不要空泛或过大,要具体一些,最好是真的能写出很多想法。把自身观点和内容反复思考、推敲,确定文书的主旨和行文线索。这个环节非常考验脑力,还需要去找老师、同学、顾问们进行讨论。不要怕删改!这个环节,多次删改乃至重写都是很正常的。综上,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把自己的故事写得更精彩。还要看判决之后下一个学年各学校入学新生的种族比例。ref:The New York Times:Colleges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 and Your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