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沈腾这次搞大了

沈腾这次搞大了

社会

作者 | 张静


沈腾这次不一样,这张搞笑的脸,演了一部科幻电影。


毋庸置疑的是,《独行月球》作为科幻为噱头的电影,有着许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段落,个别网友在分析这部电影科幻方面的不足后,也表达对其高票房的不解。


那么,为何在有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观众依然愿意为《独行月球》买单?


一方面,因为大部分人对它的定义依然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喜剧。既然是喜剧,就不过“图一乐”,无需过度纠结逻辑。


另一方面,因为电影讨论的主题,以及围绕这个主题的叙事足够引发观众共鸣。


《独行月球》海报


认真看就会发现,《独行月球》讨论的主题并非大家以为的“电车难题”,或者说最核心的主题不是“电车难题”,而是孤独与死亡的恐惧,以及在这种恐惧下“电车难题”交叉线上的当事人所做出的必然选择——自我牺牲。


因为他是从来都不被关注与重视的、关键时刻被抛弃的弱者,是随时可呼来唤去的“便利贴”,是“中间人”——独孤月。


纵览沈腾所有的作品,你会发现,他这次突然变得空前地有内涵。也正因如此,他在电影上其实往前探了一步,更深,更疼。对他而言,其实搞得有点大。



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

不知何时开始,真诚、质朴、理想成为让人尴尬的词汇,玩世不恭、利己主义成为潮流。于是无论工作还是婚姻,人们精致计算着利益得失而非热爱与喜好。


但是善行仍然时时刻刻发生着,新闻中有压实线停在掉到马路上的孩子前面,为他挡住车流;身边有疫情下邻里互助分享冰箱存货。


就像康德的不朽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越能使心灵充满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它们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所以,虽然我们看到并接纳人类利己主义,并且几乎极端地反感过于推崇道德的影视作品,但内心深处我们并未摒弃利他主义,在需要时也会自发做出利他行为。


从来没有什么盖世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疫情之下,利他行为几乎成为日常:疫情之下,无数人自发驰援高风险地区,即使将面临感染风险;无数人自愿申请成为志愿者,即使暑热难耐可能面临中暑风险。


这是人性的善良,也是人类独有智慧的传承。达尔文认为:“在一个部落中,如果很多成员出于高度的爱国心、忠诚感、服从性、勇气和同情,总是随时准备好互相帮助,为共同的利益牺牲自我,那就会比其他部落更成功;这就是自然选择。” 


从这个层面上说,道德是人类的专属,是人类独有的光芒。我们不仅为自己的艰难而痛苦,也因体认到他人的不幸而哭泣。


《火星救援》剧照


但是,一般情况下,利他的前提往往是自我已得到妥善安放,心有余力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也符合人类的本性。如果要求牺牲自己帮助他人,便超出我们的道德准则,这种利他与我们生存、繁衍的需求相悖,因此极难做出类似决定。


独孤月牺牲生命拯救人类的决定,或许与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相关。


好莱坞影片一般是讲述集体拯救个人的故事,无论是《拯救大兵瑞恩》还是《火星救援》,都是集体不惜代价救个人的性命。《独行月球》强调的则是个人的牺牲成就集体的存续,但这个集体被极致化为整个地球、全部人类。


这或许就是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中集体主义之间的价值观,在电影中的无意识呈现。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撰文称目前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个别的案例无法囊括全貌,无论时空怎样变幻,极致的自私者都将永远存在,但他们并不能代表整体社会变迁。


更何况,无论是两位徒手接孩子的路人,还是无数支援疫情的陌生人,都说明利他主义仍然广泛存在。只不过在危机时刻、外力作用下,我们集体潜意识中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才会被激发。


微博热搜中,那个浙江小伙看到小女孩落水被急流冲走,他立刻下去救人,滑倒后又随即爬起救出小女孩。


这种救助需要极快的速度,来不及思考利弊,或许正是潜藏着我们集体潜意识中“利他”“集体主义”的下意识行为。



“中间人”的自我牺牲

即使在“利他”与“集体主义”驱使下,放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也是普通人难以做到也不该苛求的。


这除了当时面对的极端现实条件,也与独孤月的个性、经历有关。


影片中有两次“电车难题”困境。


第一次,是马蓝星在按下出发按钮的最后一刻瞥见独孤月,她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那一个人的生命,选择火箭中的多数人。


第二次,是在地球再次面临威胁,是让独孤月继续回家,还是冒着极大生命危险独自带着宇宙之锤炸毁小行星。


马丽饰演的马蓝星


第一次是经典的电车难题,在我们相信马蓝星是一心为公的、所有决定都是考虑大局而非私利的前提下,她是执行人。面对救火箭中的多数人还是冒着风险等待独孤月上火箭的“电车难题”,她毫不犹豫地、理性地选择救多数人。


第二次的电车难题则是将选择权交给交叉线上的当事人,而非交叉口的执行人。这与《火星救援》类似场景产生了互文关系。


《火星救援》中,选择权交给了多数人的那条岔路:赫尔墨斯号中的5名宇航员需要决定是否去营救马克1人。如果营救,5名宇航员需继续等待533天才能回到地球、见到家人,并且行动中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如果不救,马克就只能在火星上等待死亡。


《火星救援》剧照


这是集体是否要承担风险拯救个体的命题,想传达的是“每个人都很重要”,与《拯救大兵瑞恩》有相同的价值观。


《独行月球》中,选择权则交给了1个人的这条岔路:独孤月面临的情境则是选择推动宇宙之锤炸毁小行星拯救地球,还是独自返回地球。在集体主义文化或许会在拯救地球的天平那边增加砝码,但不必然克服死亡的恐惧选择拯救地球。


当然,他的决定可能仍然与孤独与死亡的恐惧有关。因为如果他不选择拯救地球,那么他仍将面临永恒的孤独,面临无法繁衍所代表的绝对死亡,和无家可回的境地。


《独行月球》剧照


但是,如果不救,地球不必然毁灭,毕竟上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只是让地球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但并未使人类灭绝。


如果救,独孤月的死亡却是必然。


诸多因素下,最终使得独孤月做出自我牺牲决定的,是他的个人特质。


他是“弱者”。


虽然作为月盾基地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相比,他社会地位并不低。但在他的群体之中,他是“中间人”,或者说是“透明人”,没有人看到他,没有人重视他。他没有登上返回舱,无人在意、询问。


在他的群体中,他是孤独的、边缘的、无足轻重的一个人。

再小不过一颗尘埃,都值得被缅怀


再小不过一颗尘埃,都值得被缅怀


正如阿德勒所说,人类有追求卓越的本能。独孤月内心深处一定有成为焦点的欲望,期待被那个无视他的群体肯定。


所以,在终于能够成为“天选之子”牺牲自己拯救人类时,他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为“出头鸟”。


弱者,成为了拯救者。


《独行月球》剧照


赫伯特·斯宾塞说:“无能者的贫穷,轻率者的不幸,游手好闲者的饥饿,以及强者对弱者的漠不关心,在这些现象中许多人受困于苦难,但它们都来自一个更宏大、更有远见的善意。”


这个理论从功利主义阐释了我们不必对弱者诉诸过多的关心与帮助,因为从“更宏大、更有远见的善意”来看,他们应该被优胜劣汰。


可是,就像影片中解说员所说,或许弱者平时普普通通碌碌无为的,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逆向而行。


不需要多么宏大、有远见的善意。近处、身边的善意才是道德与人性的微光。



孤独与死亡的恐惧

前面提到了死亡的恐惧,这个不用过多解释,这是人类在生命之初便有的底层恐惧。所以新生儿有潜水反射——丢到水里会条件反射般游泳;有抓握反射——会抓住伸到他手中的棍子,力量之大足以将整个身体悬吊空中免于摔下。


另一个是社会性的恐惧——孤独的恐惧,其实和死亡恐惧相关,因为一旦陷入绝对孤独,我们便会产生“存在焦虑”。



或许许多人会反驳,认为自己非但不恐惧孤独,反而异常享受孤独。现代社会,也有许多人自称“宅男宅女”,但那其实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宅”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我们仍然可以有随时放弃宅家的、回归群体的选项,这给了我们可控感。并且,我们虽然宅家,但并不是绝对的孤独,还可以通过线上聊天、电子游戏等方式和他人沟通。


这种状态下,我们或许不是小群体的一员,但仍然是大群体的一员。


当孤独成为被迫的选择,由于外界环境导致我们无法再和他人取得联系时,必然会陷入恐惧。因为“他者”像一面镜子,证明着我们的存在,一旦“他者”消失,我们失去镜映,便失去自己存在的证据,于是会焦虑、恐惧、无助。


就像《香草的天空》中经典镜头:主人公跑到纽约最繁华的时代广场,那里高楼林立,商场大屏幕依然播放着广告,但街头已空无一人。他奔跑、嘶吼,都无人回应。


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绝境——无回应之地。


在空无一人的时代广场上狂奔


因此讨论孤独的命题,容易激发观众最深层的恐惧,能够深入人心。


《荒岛余生》中主人公查克在荒岛生存,没有同伴可以沟通,于是在排球上画出五官当做朋友“威尔森”。在乘木筏离开时,“威尔森”不慎飘走,全力追逐后面对木筏与“威尔森”之间的两难选择,查克不得不选择木筏。他回到木筏,无力的躺在上面痛哭不止,不停说着“对不起,威尔森。对不起,威尔森”。


连“威尔森”都离开时,查克便陷入真正的、没有“他者”在场的孤独。


失去威尔森的查克崩溃痛哭


太空科幻电影一般会同时讨论孤独与死亡。人类一旦离开地球母亲的怀抱,便随时面临孤独与死亡的可能,这种恐惧是所有人类都能体认的,所以《地心引力》女主人公虽然几乎独自一人撑起全片,但她独自求生的画面仍然可以长时间维持观众的注意力。《火星救援》则讲述了和《独行月球》略微相似的故事:同伴离开火星回地球时,把主人公落在火星,他独自求生,最后地球的人们与主人公共同努力,带他离开火星。


《独行月球》的孤独则更加极致: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看到红色的小行星把蓝色的地球染红,镜头拉远为月球上那个孤单的、唯一的人类时,我们也能体会到那不寒而栗的孤独与恐惧。


独孤月成为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所以在看到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他便想用“睡得死”离开世界。在听到通讯中嘈杂声时,他立刻充满希望与动力,想出各种回到地球的路径。在发现所谓通讯嘈杂声不过是“金刚鼠”的碰触造成时,那希望再次破灭造成的、更深的绝望,让他终于决定用打开宇航服密封扣的方式,走出基地,面对着地球——人类的家园的姿态,放弃孤独的生命。


我们可以体认到那绝望,因为即使有金刚鼠陪他,那种宇宙仅剩一人的绝对孤独造成绝对的“死亡焦虑”:不仅个体基因繁衍不再可能,甚至整个人类繁衍都不再有繁衍的希望。


独孤月饰演者沈腾


他不再有一个可追寻和抵达的地方,不再有一个可被接纳的怀抱。


所以这时候有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却又让无数观众笑中带泪的段落:赴死的独孤月看到地球上无数人自发射出的光芒,告诉他仍然有一个可抵达之地,有一个群体等待他归来。


理性上我们或许知道,照出能在月球肉眼可见文字的不可能,但感性层面为这孤独终于被消解、被接纳而感动,焦虑终于被纾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别人的那束光,有时真的意想不到地重要。


更多资讯:他去世了,太唏嘘



编辑 | 煎尼

排版 | 八斤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法国女子:逼我当众脱衣服?你完了!事儿果然闹大了...沈腾+马丽,这波一点也不好笑!沈腾41天环游月球?可以,但是没必要……疫情两年后欧洲三国游 (2) 出游必需的票证卡《独行月球》3天10亿,但开心麻花需要下一个沈腾逼“疯”沈腾,她是第一个带领孩子和同学举办阅读会,收获太太太大了你永远可以相信沈腾马丽搞大了!乌克兰多个地区分别启动入俄公投仪式…西方多国外交抗议以后打G放 P要收税了。。。水和石头沈腾都黑不动「全真互联」海天,这次闹大了!苹果又搞大事!iPhone 14即将登场,全新配色+快充,外观屏幕大变...救命!反差真太大了!宇宙就剩沈腾一个人,不挺好杨贵妃变成了段子手贾乃亮又翻车了,这次事大了!网友:李小璐,离得好……罗永浩再次创业,退出所有社交平台,这一次搞了AR原创丨美国被中国抓现行!这次人丢大了刚刚,CBA银行官宣史上最大规模加息,固定利率上调1.4%!还贷族压力大了抱歉,古天乐这次搞砸了紫藤, 油麦菜与新茶重磅时刻!六大投资专家最新发声,信息量太大了!沈腾救不了国产喜剧事情搞大了,瓜中还有瓜?瘦版沈腾撞脸钢铁侠:跟沈叔减肥,绝了!2天破10亿!科幻片救了中国喜剧,坑了沈腾开心麻花拯救暑期档,沈腾拯救开心麻花沈腾马丽又上热搜!他们之间真的只是友情吗?重磅丨豪掷1500亿!香港要在大湾区搞大事!这一回,河南村镇银行彻底把金融圈的脸给丢大了!「沈腾和马丽,终于不藏了」沈腾殷桃是旧情人?战狼男德标杆?《披哥2》争议多?哈士奇成老赖之子?沈腾,危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