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要当女主她这潜规则就曝光电影2023-08-30 15:08还记得《小行星城》吗?韦斯安德森把电影的呈现过程当作元素,让许多影迷欣喜若狂。但。如果相比今天Sir要聊的电影,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一部脑洞大开的冷门佳片——戏梦空间The Ordinaries它非但在形式上让人诧异——比如开头,出片名时“附带”了解释性的旁白:出片名了这暗示正片已经开始了第四面墙从来不存在。还在内容上让人耳目一新——影片里的人身处在一个“电影社会”,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分为三六九等,有主角,有配角,有龙套,还有些正片中从不会出现的“音效”“审查”等等。就像是一部关于电影本身的“角色宇宙”。一部影迷的自娱自乐电影?不不不。《戏梦空间》所讲的,其实是一个社会寓言。它处处透露了游戏心态。但同时,又处处指向了当下我们普遍的困境。01脑洞大开不如,让我们先进入这疯狂的“角色宇宙”吧。3、2、1(按enter键,空行)正文开始。假设,你生活在一部电影里,你想成为的是什么角色?没错。大多数人都会想成为主角。因为这是最为人关注,同时也会是形象最丰富的角色。在《戏梦空间》中,葆拉就是一个想成为主角,为此在“主角学校”就读了五年的学生。每天练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成为真正的主角。但问题是,主角和配角如何区分?在歌舞片里。我们发现,主角是可以随时闻歌起舞的,如果是爱情片,可能还会有“降雨时刻”。而在其他电影中。主角也有特定的BGM,甚至还会有大特写的独白时间。可以说,他们是焦点中的焦点。而配角呢?大部分时候,他们只是功能性的角色。就像葆拉的母亲。能表达的情感只有一种,就是:我很担心你。性格单一,而且符号化严重。但。有一天,葆拉忽然发现, 她的BGM出了问题(没错,BGM也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的),它不再能顺利地体现出当下的情感了,这意味着,她很可能通不过主角考试,而沦为配角。怎么回事?于是,循着秘密指引,她来到了花絮区(也就是正片无法呈现的区域),打算查个究竟。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龙套”(客串的角色)。比如这只狗。大晚上的也要四处溜达,寻找工作机会。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废柴”(正片用不了的角色)。比如这位“跳切”人员。因为存在“剪辑问题”,所以总是说话总是前言不搭后语,很多动作也不连贯。在这里,她发现,“音画不同步”的人只能被抛弃,如果你没有资本,不能进行数字化,最终你便会消失……等等等等。总之,就像是一次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整个过程中你会看得非常过瘾,从而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脑洞。用剪辑使画面倒退的方式抓捕人。但问题是。这部电影只有“脑洞”二字吗?02阶级社会电影一百多年来,反映社会问题的,频率最高的是什么?Sir觉得。大概率还是阶级问题。从早年的《大都会》《摩登时代》,到近年的《寄生虫》《逃出绝命镇》,阶层矛盾无法解决,便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了电影里。于是,作为以电影为主题的《戏梦空间》,阶层,便成了重中之重。你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电影的影子。比如,《1984》——电影呈现的是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任何人所担任的角色也是世袭制的,如果父母有一方是主角,儿女也能成为主角。同样的,如果父母是跳切人,儿女也只会是跳切人。这里的配角,就像是工厂流水工一样,每天整齐划一地排队上班,吃着同样的食物。在大的换衣室里,不分男女地换衣服,他们已经没有性别羞耻,一切角色都是为了工作。这像极了《1984》里,因为思想禁锢,行动整齐划一的人们。比如,《美丽新世界》——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不是那些住在豪华房子里的主角。而是审查人员。只要违抗他们的命令,跟他们唱反调的人,就会被处以消音的惩罚。因此审查员把“花絮人员”的集体活动归为叛乱,甚至禁止他们的情感发挥。这也是为什么“花絮人员”沉默寡言的原因。他们都处在监视之中。如同《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摄像机。在这里。黑白色的废材演员不能进入了演员区(他身后的动物都可以进入)。只因不是一个阶层。角色说了不该说的话就会被消音,被打上马赛克。审查可以决定一切。处处透露着阶层固化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主导这一切的不是阶层(主角),不是审查,而是其背后的,叙事权。举例来说。葆拉终于找到了父亲,但此时,他却成了别人的父亲,一家人团团圆圆。抛妻弃女?不。因为叙事需要,他此刻已经换了另一个身份,而不再是葆拉的父亲,换言之,葆拉的父亲已经从故事里被抹去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在不同的剧本里是的。谁掌握了叙事权,谁就掌握了一切。同样一个世界,在不同的视角里,会存在着不同的模样,在A故事里你是主角,但在B故事里,你可能就不存在,哪怕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叙事里,你都可以看到截然相反的结论。所以,超人即便恐高也得要飞。阿甘即便再努力,也只能成为背景。意识形态需要什么,你便是什么。而这,也是《戏梦空间》在当下对于阶层问题的新思考:它不在于身份的高低,不在于权力的大小,更多的,在于叙事权的掌握。毕竟。新媒体时代,那些传统的阶级观念确实有些“落伍”了。想要成为正派主角。曝光度、注意力、舆论导向的把控等等,都成了必备条件。03成为主角?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阅片无数的你来说,这些思考显然也都在情理之中,它并没有多深刻。就像网友普遍认为的:有奇思妙想,只是核心太常规,典型的高开低走。但。Sir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其实重要的并不在于里面的迷影元素(虽然这部分也是很喜欢),更重要的,其实是它的另一条线——反抗。影片中呈现出了一段被抹去的“暴动”。那是很多年前,许多“废材”掀起了一场革命,反抗学院,但结果,他们失败了,失败者被关进了监狱,被关进了工厂,并被官方称为“大屠杀”。为什么会反抗?影片没有详说,从审查人员的口中,我们知道,也许只是对生存状况不满,只是想更平等、更有尊严地活下去。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黑白演员,连坐个公交车,都不能入画。但官方会提供这种平等的机会吗?显然不会。他们一方面让这段历史“改头换面”,另一方面,也提供一种虚假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在演员家里做佣人,在工厂做幕后,提供一种物质上的满足。以至不再反抗。有一个细节。当葆拉的一番演讲感动了所有人,却因为“花絮人员”的身份被删除时,她的朋友“跳切人”拿枪站了出来,阻止这次删除。台下的人纷纷说,“又是来自幕后花絮人员的袭击”。“剪掉他”。群情激奋。为的,其实只是一个原因:只有主角才配拥有BGM,别人不该有真正的情绪。你看。连普通人拥有感情这事都不会承认,更遑论平起平坐呢?怎么办?只好重新站出来。质疑一切。打破一切。还记得影片中有一句让Sir记忆深刻的那句台词:你相信所有的故事都是提前写好的吗?当时葆拉这样问“跳切人”的时候,他笑了笑。毕竟。当时,每个人都相信这一事实。但。当终于有人站出来承认主角情感的虚假,戳破这一层谎言时,这个“真理”就开始有人不信了。葆拉的朋友。承认自己表演时用的是假雨水。拿斧子的大叔。承认自己其实很怕黑。甚至连学院的老师。也承认自己已经20年没有感受到真正的情绪了。于是,摧毁旧价值才能诞生新思想。反抗之后。他们才终于找到了真的自我。没错。《戏梦空间》所说的,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电影的主角”。就像影片的英文名,The Ordinaries——普通的人们。它其实是在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英雄。每个人都有缺陷。但不管是谁,是什么角色,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情感,独特的生活。主角与否,其实并不重要。于是电影最后,当葆拉带领大家走出舞台时。他们发现。就和《楚门的世界》一样,原来一直以来,我们不过生活在一个虚假的,被设计出来的时空里。而外面的这个荒野。舞台尚未准备,布景尚未齐全,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机会。也许,才是更真实的世界。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