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Long COVID;生物标记;脑雾
美国疫情在逐渐加重,朋友圈报告的新冠病例数迅速增长,包括我们的一位同事M也在劳动节假期被感染。
普通来说,这一波症状大都非常不典型,以头痛、流涕为主要症状;非常像流感。
所以各位读者还是需要提高警惕,以免忽略。如有不适,及时自测;一旦确诊,及时隔离,尤其是保护好家里的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说实话,对于流感等季节性疾病,中青年大都不当回事。只要不留后遗症。
但新冠恰恰在这一点上不能令人放心;因为长新冠(Long COVID)的比例远高于流感。
2023年8月31日,Nature Med发表了一篇来自牛津大学的长新冠(long COVID)队列研究,研究随访了1,839名COVID-19住院患者,前瞻性地发现了两个会引起长新冠患者发生认知损伤(cognitive deficits)或者脑雾(brain fog)的biomarker(标记物)。
说起脑雾,大部分读者可能并不了解;但如果说起“脑子不转了”,很多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这些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学者发现出现脑雾或者认知损伤等长期后遗症的新冠康复者中,有两个biomarker都在COVID-19急性期显著升高:其中一个是纤维蛋白原/CRP的比例;第二个是D-dimer(DD二聚体)/CRP的比例。这两个biomarker在其他不相关队列中依然具有与长新冠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测,长新冠认知障碍可能与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联。COVID-19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的呼吸问题,许多患者在恢复后仍然遭受“长期COVID”的困扰,其中包括脑雾等认知缺陷。尽管这些后遗症在社会中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其生物学基础仍然是个谜。本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这些难以捉摸的症状可能的生物学原因的重要线索。尤其是在筛查和预测哪些COVID-19患者更有可能发展出长期的认知问题方面,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关键的工具。从临床研究来看,这为未来的治疗策略,特别是针对长期COVI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项研究的设计非常简洁,却解决了重要而未解决的问题;也再次验证了临床科研的两个关键资源:【1】 Taquet M, et al; PHOSP-COVID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Acute blood biomarker profiles predict cognitive deficits 6 and 12 months after COVID-19 hospitalization. Nat Med. 2023 Aug 31. doi: 10.1038/s41591-023-02525-y.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653345.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数据及其发现,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助理:ChatGPTHanson临床科研团队,在美国的七位生物医学科学家主持并任独立理事。通过大数据分析,分享生物医学前沿、探索对临床科研的启发;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把握技术新进展、解析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交流SCI论文撰写、课题设计规范。作者简介:王宇歌 博士,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研究和新药/疫苗研发,微博:子陵在听歌。(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获得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