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迷茫时,种树吧。种好自己的“认知之树”。

迷茫时,种树吧。种好自己的“认知之树”。

财经


观点 / 刘润    主笔 / 尤安   责编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052篇原创文章



有一句话,我猜你大概率听过: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这句话放在很多创业者、企业家身上,也一样成立。
我有一个私董会,里面很多做企业的人,做得都已经蛮不错。
但是,有一次,一位学员突然遇到瓶颈,做不上去了。
他很着急,找我聊了聊:
从前公司刚创办时,我遇到问题,只要去学去想,总会找到办法,总能搞定。
但是,再往上做,管理的人数超过了200人,公司的规模超过了10个亿,突然变得极度吃力。
我还是会去学去想,去找办法,但很多问题就是解决不了,公司变得一团糟。
太迷茫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做?
很多“做不好”,往往是因为“认知不到位”,缺乏基础的认知做根基。
无论平时多忙,一定要尽早建立自己的“认知之树”。
什么意思?什么是“认知之树”?怎么建立?
我们一个一个说。




什么是认知之树?


提问:“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怎么回事?
举个例子,我们的刘润读书会,每周一到周四晚上8点开播,至今已经请了200多位老师来分享知识了。
这200多场的直播,几乎每一场,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弹幕:
“好有道理”。
“这个老师讲得好有道理。” “学到了。”
你猜,看到这样的弹幕时,我们会有什么心情?
欣慰吗?不,还不是欣慰的时候。
因为,这些“道理”,这些“知识”,被“搬运”到这一步时,还不是结尾。接下来通常会有两种走向。
什么走向?
这么说吧,你看过快递公司的快件分拣吗?
每到双十一,要处理的快件数以亿计,怎么办?
随便堆积?大量的快件会越堆越多,直到无处安放,被淹没在中转场里,最终“查无此件”。
那怎么办?分拣。快递公司的智能分拣系统,会扫描识别快件运单的基本信息,把快件分大小、分区域、层层分拣,从而分门别类地安置,又快又准地派送。
快件在快递公司的走向,是这样。
知识在你脑子里的走向,也一样。
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也像双十一的快件一样繁杂。
你看直播,刷抖音,上网课……本质上都是在输入大量信息。
有的人,心中还没有建立好自己的认知之树。
花了很多时间听直播,学完觉得“好有道理”。
然后,点个赞,点个收藏,最多再发条弹幕,结束。
把知识随便堆积在那里,不及时分拣。
最后的走向,就是:学完后“无处安放”,要用时“查无此件”。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的人,已经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了认知之树。
花了同样的时间听直播,打出了同样的弹幕:“好有道理”。
区别在于,因为心中有认知之树,知识可以像树叶一样,有枝可依,而不是像浮萍一样,四处乱漂。
各种各样的知识,会被分门别类地分拣到对应的树枝上。
一旦遇到问题,需要基于认知来帮忙做判断,做决策时,立刻能调用,保证不“丢件”。
最后的走向,就是:学完后“分门别类”,调用时“又快又准”。
两种走向,两种命运。
有意思。这样的认知之树,要怎么种?
和所有树的生长一样:长枝干,长树叶。
我们一个一个说。



长“树枝”:打好基础
首先,得长枝干。
没有枝干,再多树叶,也挂不上去。再多知识,都无处安放。
什么是枝干?
我举个例子,学数学。
你还记得,从小到大,你学了多少数学知识吗?
太多了。小学的加减乘除,中学的几何代数
到了本科,还没完,还要学高等数学
除了,数学系。
在读数学系之前,我也没想到,数学系,从来不学高等数学。
什么?数学系不学高数?怎么可能?
因为,“高等数学”对于数学系,就是一个目录。
我们的课程表里,没有“高等数学”。那数学系,学什么呢?
学“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解析几何”、“数理统计”、“泛函分析”、“拓扑学”、“运筹学”……
洋洋洒洒几十门,没有一门叫做“高等数学”,没有一门不是“高等数学”。
天哪,这么多,这么杂,怎么学?
把它们分门别类,挂在“枝干”上学。
最粗的那条主干,是小学的加减乘除。
然后基于这个主干,有了代数、几何等概念,生长出了更多树枝,逐渐建立起了认知之树。
最后,进入大学,把那几十门课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挂到相应的树枝上,有枝可依,继续“生长”。
否则,没有之前的基础打底,没有先建立好认知之树,深造无从谈起。
学任何学科,一定要先打好一个基础,列出一个目录,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体系。
从最基础的主干,分化出几个大的树枝,最后再细分出更多枝丫。
只有长出能让树叶有枝可依的树干,才能避免做很多无用功,真的能有所积累,真的能把知识留下来,内化成自己的。
现在,回到直播间的那些弹幕。
如果看完直播,发出“好有道理”的弹幕,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时刻,那什么时候是?
至少,是你的认知之树已经初具雏形,那些知识被挂到树枝上的时候。
和数学一样,商业的世界里,也有无数的知识。
举个例子,可能昨天,你刷到了“怎么做社群”。今天,你听完了“定位是什么”。明天,你读到了“边际效用”。后天,可能又有人和你聊“看不见的手”。
都是知识,都“好有道理”。
但是,怎么才能保证,他们不会流失,在你需要的时候,能被你的大脑迅速调取,真正为你所用?
把它们分门别类,挂到你的认知之树上。
怎么挂?我再举个例子,建立商科的认知之树
首先,你得有一个主干,知道什么是交换。
然后,在这个主干上,你可能会衍生出不同的树枝,比如“营销”、“经济”。
一开始,你可能对“营销”和“经济”了解不多,只有模糊的概念。
但是没关系,随着从各种渠道,用各种方式,你会接触到无数的好文章、好视频…
然后,怎么办?点收藏?你还记得你一个月,甚至一周前,都收藏过什么吗?
信息越多,越要分拣。
比如,你可以把“社群”和“定位”挂到营销那根“树枝”上,把“边际效用”和“看不见的手”挂到经济那根“树枝”上。
这,就是构建基础的知识体系。
这,就是建立认知之树的第一步:长“树枝”。
一旦主要的树枝长出来了,你的认知之树就有了基本的雏形。
有意思。话说,这么多年打拼,我对商业多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长出了一定的树枝了。
接下来,怎么才能继续发展壮大,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两件事,亲测有效,值得尝试。



长“树叶”:须鲸式学习


第一件事,是读书。
读好书。找出那些经典中的经典,一个字一个字读。读不懂就停下来,出去走一走,回来再继续啃。
那次,和那位企业家学员聊完后,我就想,我应该可以为他,也为很多没有建好认知之树,根基不稳,后继乏力,遇到瓶颈的创业者们,再多做点事。
于是,一回到上海,我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精挑细选,删了又删,整理出了一份包含了35 本书的书单。
这份书单里的每一本,都是我读过之后,认为可以帮你构建商业的认知之树,值得被你认认真真读完的经典。
这个书单,我后来不但分享给了那位学员,还放进了文章《一定要读的35本商业书 | 年度书单》里。
可是,我真的很忙啊。没有时间一本一本地啃,也不知道这35本之外,还有哪些书真的适合我,值得我读,怎么办?
首先,你可以“有选择地”读书。
我把书分为四类:
第一类,我把它称之为“凿壁偷光,也要读完”的书。
这类书,往往是经典中的经典,比如上面那份书单里的那35本。
第二类书,是“常读常新”的书。
读完之后,能让你觉得“好有道理”,很有收获。
并且,过段时间你再拿出来读一遍,会发现“哇,好像又带给我跟上一次不一样的启发了。”
第三类,是“听听就行”的书。
书的作者,可能有一个很有洞见的观点。但也就只有这一个观点。
这种书,听一遍、甚至看看书评,了解一下就可以。
第四类,是“不值得看”的书。
毕竟,时间有限,精力宝贵。
建议你,有时间先把第一类的书,认认真真啃完。为你的“商业”认知之树,打好根基。
之后有空,再读第二类的书。不断让你的认知之树,分化出更繁盛的树枝,能承接住更茂密的树叶。
至此,你的认知之树,已经打好了根基,初具雏形。
这时,你还可以做第二件事:“张开大嘴”听书。
“张开大嘴”听?什么意思?
常看这个号的朋友,可能都知道:
我有4个用来“听”的设备。
一个降噪蓝牙耳机,用来在噪音大的飞机上听。
一个骨传导蓝牙耳机,用来在需要保证安全的路上听。
一个蓝牙小音响,用来在出差的酒店时听。
一个防水音响,用来在浴室,洗澡时听。
听什么?书。
作为一个商业顾问,一年365天,我大概有180多天在外出差。
不出差就去公司,几乎没有周末这种东西,非常忙。
但是,我依然保持住了一件事:听书。
一年,我会听大概1000个小时的书。平均每天要听3个小时。
天哪,3个小时?你从哪挤出那么多的时间?
从上班之前的7点到9点,从下班之后的碎片时间,从很多人在洗脸、在刷牙、在吃早饭、在通勤……的时间里,挤出来的。
并且,我还训练自己有了另一种能力:用两倍速听。
这样,3小时的听书时间,可以听完6小时的内容。一年在得到上,我可以听完2000小时的内容。
随时随地听。大量地听。
我把这种做法,称之为“须鲸式学习”。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之一,须鲸科生物的进食方式,通常是“张开大嘴”。
一张嘴,一前进,不管是小鱼小虾、还是海水,都先一起吞下。然后闭上嘴,把海水滤出去,把有营养的食物留下来。
如果没时间去辨别好书,不能确保书的内容都是高质量的,怎么办?
像须鲸进食一样,“张开大嘴”听书。
大量摄入,广泛学习。学到什么,就往你的认知之树上挂什么。
这样会不会很累啊?我怎么才能保证,每一分每一秒,都能保持专注,不漏听每一个字?
不能保证,也不用保证。
你唯一要尽量确保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张开大嘴”。只要“嘴张着”,总有东西会留下来,总有枝叶能挂上树。
第二件,是在“张开大嘴”之前,你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棵“认知之树”。你吃进嘴里的知识,都有枝可依。
剩下的事,交给时间。日积月累,让量变引起质变。
那么,花多少时间种树,算够?



最后的话

我把那份书单交给那位学员时,他也曾问我过类似的问题:
这35本书,多久能读完?
我说:3年。
如果你能真的花3年,把这35本书全部啃完,内化成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已经能超过大部分人,非常值得敬佩了。
那位学员听完,一脸震惊。
很多人都记得那句: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但愿意用心建立“认知之树”,花时间打好根基的人,却不多。
殊不知,真正的认知之树,是没有办法速成的。
能一个月就大丰收的,叫韭菜。
要建立一个枝繁叶茂的认知之树,你必须一点一点地积累,一年一年地等它生长。
比如,用3年,去啃掉35本好书,搭建自己的“认知之树”,长出尽可能繁盛的树枝。
比如,用3小时,去听完尽可能多的书,在自己的树枝,挂上尽可能茂密的树叶。
一旦做到,你的知识体系就有机会进化得足够扎实,能像一个高效的“分拣系统”一样,支撑你积累更多认知,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祝你,枝繁叶茂,行至千里。


推荐阅读:
机会,都是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日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在方案里乱种树,成功把甲方逼疯了!一百一十三 夏承焘民进党“认知作战”的对象原来是岛内民众!改变人生,从管理好自己开始巴黎地区热化了,但下周就要凉快了!巴黎又有游客遭强暴,男性也要保护好自己!食品涨价逐渐平息,服务业价格飞起迷茫时,如何拓宽视野?年轻国脚首秀很兴奋:放平心态,做好自己爽约杂感教孩子用自己的手指作画?这也太有创意了!内容丰富,提升认知能力瞄准超2亿人认知功能筛查、干预问题,脑吾脑打造大脑认知评估训练数字疗法被上司“甩锅”怎么办?当首先秉直做好自己的分内事24岁月薪2W的规划设计师感觉很迷茫?行业大佬:迷茫你就看书啊!苏州虎丘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家长必读)“无钢圈,不紧身”,当女人穿内衣只为了讨好自己对谈资深心理咨询师张宏涛:家长疗愈好自己,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退休专家古德塞尔:人们对退休知之甚少万人挤破头只为见Ta一面!纽约“天选之树”即将登场!SU最强种树神器曝光!连Lumion都退避三舍!一百一十四 探讨华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粮食券被盗刷已开始泛滥。有多少人,被非黑即白的“认知陷阱”给耽误了?除气候暖化外 这种树木的生长加剧了猛烈山火与人聊天时,尽量少谈自己的“四件事”,福气才会越来越多投资之道:种树还是开车?09月12日:你对自己的认知深度,决定你的发展高度苏州盘门三景说他们“认知配得上苦难”,到底有多残忍?大温朋友赶快码住!教你如何分辨院子里的“僵尸树”?人到中年,管好自己,莫渡别人这个深圳的公园不种树,每株植物都是自然的意愿查理·芒格: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知里,藏着你的命运新冠后“脑雾”或“认知损伤”的生物标记被确认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