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剑峰:建议财政每年投入5万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公众号新闻2023-09-05 14:09殷剑峰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ID:ccefccef)近期商务部公布的外来投资额下降,引发各方热议,数据显示,投资、出口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央行对城市银行储户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发现,第二季度约有58%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增加储蓄存款,略低于2022年12月的62%,但自2019年年中以来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只有24.5%的人倾向于增加消费。外来直接投资大幅下调,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有什么影响?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高储蓄会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国内的需求与信心为何不足?8月31日,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在《有识》栏目做了解读,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10年前就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让居民敢于花钱就需要提高消费占 GDP的比重,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议财政每年投入5万亿,加大对生育、养育、教育的补贴力度。以下是采访实录:1、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外来直接投资净流入49亿美元,环比、同比分别下降76%和87%,为1998年有季度数据以来最低。商务部口径的数据看,同期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环比、同比分别下降29%和20%。外来直接投资都出现了大幅下调,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有什么影响?殷剑峰: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外商直接投资在 10 年前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额增速逐渐趋缓;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外商直接投资有比较快的上升,就是制造业投资趋缓,服务业在上升,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个变化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在调整,工业化完成了,开始往服务业方向发展。服务业有很多新兴产业,包括数字经济主要都集中在服务业,这个领域的投资增长很快。实际上因为今年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二季度中国公布的数据,第二产业名义增长0.08%,而实际增速5.2%,实际增加值增长与名义增加值增长差距这么大,只能说明一个因素,就是价格水平在下跌,价格水平下跌说明需求不足。全球贸易的主体是制造业,制造业的贸易额远超服务业,第二产业 GDP价格下跌,实际上就是通货紧缩,反映了全球需求不足,这是一个大背景。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打压政策。无论是“脱钩”,还是所谓的“去风险化”,总而言之就是希望将中国从美国的供应链、全球供应链里面分离出去,实际上从贸易额来看,去年疫情以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低于其他国家。这种现象不是从去年开始的,如果抛开2020年新冠疫情那一波,因为那时全球只有中国复工复产,美国只有从中国进口。其实往前推,2018年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战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就开始显著慢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这些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脱钩趋势。2、央行对城市银行储户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发现,第二季度约有58%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增加储蓄存款,略低于2022年12月的62%,但自2019年年中以来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只有24.5%的人倾向于增加消费。怎么看居民的高储蓄现象,如果继续维持高增长,会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殷剑峰:中国GDP有一个结构性缺陷,投资占 GDP 的比重大概44%,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两倍,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大概只有38%,比全球平均水平要低十几到二十个百分点。这在人口红利时代很正常,中国的增长模式就是高投资、高储蓄、高经济增长,但从 2015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达峰后,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总人口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已经彻底过去了,消费占比还这么低,投资占比仍然居高不下,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投资占比高,反映的是投资效率比较低。44%的投资,意味着每100 元的GDP需要44元的投资拉动,其他国家只要20元左右,说明我们的投资效率很低。这种投资效率很低,宏观层面已经有所反映,就是企业不愿意投资了,因为赚不到钱。如果居民愿意消费,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够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大概占 GDP 的百分之五十几,那么GDP总额应该比现在高 30%,按汇率计算,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潜力非常大。所以,居民不消费,我们的 GDP 实际上还没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GDP 低于潜在增长水平。低于潜在增长水平最直接的反映就是通货紧缩。我们的核心 CPI 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在1%以下,国际上一般认为核心CPI 在1%以下就是通货紧缩,而今年二季度我们的实际 GDP远远超过了名义GDP,实际上GDP平减指数是负的,就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说明需求赶不上供给,说明现在的经济总量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原因就是居民不消费。那么,居民为什么不消费,我们团队制作了一个居民消费指数,这个指数2018 年开始出现下滑,2019年更严重。2018年发生什么事情?中美贸易战。2019 年发生什么事情?开始整顿教培产业,很多人陆续失业。2019 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准备收拾平台企业;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资本盲目扩张。短期来看,消费为什么不行?是居民没有就业与收入,对前景没有信心。当然,这些因素现在正在消失,有助于提高未来居民消费信心。但居民不消费不仅仅是这个短期因素。居民敢消费的前提是什么?有钱。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居民占61%,政府部门如果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大概是25%,剩下就是企业大概百分之十几。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比如美国企业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16%,政府大概9%,居民占75%。也就是说,我们政府部门拿了很大一块收入,过去20年来一直如此。为什么政府拿了这么大一块收入?这方面,我之前专门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财政的“钱”去哪了》、一篇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财政为什么拿了这么多钱,这些钱干了什么?第一,在财政支出中投资占比长期以来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水平,以疫情前八年的平均数据看,全部投资中,中国的政府投资占比高达36.5%。第二个特点是中国财政中用于养人的钱(也就是吃财政饭的人),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从2012至2020年的平均数据看,中国财政支出中雇员报酬占比高达34%。其他国家是多少?日本、德国是5%左右,美国不超过10%。第三个特点,我称之为“抠门财政”,中国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32%,在15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所以,为什么居民不消费,短期是因为就业,经济形势不好,长期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政府拿的太多,且又干了一些不该干的事情。3、促消费,现在已经是各方的一个基本共识。问题是如何促销费?消费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出路在什么地方?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消费问题是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解决消费问题,需要哪些突破点?另外,这几天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研究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的问题,如果实施会释放多少资金,对居民消费有刺激作用吗?殷剑峰:存量房利率下调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整个经济的实际利率中枢是在下降。整个经济是用什么指标衡量实际利率中枢,MPK(资本边际报酬或者资本边际产量),我们整个经济的 MPK从2015年之后不断下滑。今年我带的博士生在《金融评论》第一期发了一篇文章,研究了90 多个国家的MPK数据,发现这几年中国MPK下滑非常快,甚至比日本还低。日本就是因此陷入长期停滞。整个资本边际报酬这么低,通俗来说就是投资的回报率不断下降,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实际利率就应该不断下降,但我们的实际利率还很高,原因是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利率下调是必然的,尤其是对于住房来说,因为住房成本构是中国居民最大的开支。所以,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应该是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但作用有多大还需要观察。从其他国家情况看,最典型的日本,从1990年泡沫经济危机之后30 年停滞,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一直负的,长期优惠贷款利率只有1% 左右。利率下调这么多,日本居民消费怎么样,到现在日本还没有恢复到1995年时候的水平。4、中国家庭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庞大贷款人,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2021年,中国售出的住房中约有90%是期房,意味着开发商向家庭出售了尚未建成的住宅的产权。但现在大家不仅不买房,还提前还贷。开发商破产、房价下跌和家庭心态不稳,是否会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房地产能顺利实现软着陆吗?殷剑峰:决定房地产最基本的变量是人口,人多买房需求就多。中国人口态势已经是负增长,房地产大势已去,存量上对经济的贡献还很大,但增量上别指望。中国会不会像日本 1990 年经济危机呢?日本1991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峰,1995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峰,2009年人口总量达峰。中国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峰,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峰,2022年人口开始负增长。中国跟日本最大的差异是,日本在人口陆续达峰之前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泡沫经济危机,就是1990年房价、股价大幅下跌。等于说在人口态势已经不行的时候,来了一次泡沫危机。在停滞的第一个十年,日本的房地产是导致经济停滞的最关键原因,大量的房地产建筑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而这些僵尸企业又拖累了银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银行开始陆续爆雷,三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等都是在那个阶段破产倒闭的。说回中国房地产,恒大是房地产的“坏孩子”,它破产不足为奇,但碧桂园为什么会这样?碧桂园看起来是个“好孩子”,一门心思做房地产,它不像恒大那样,去搞新能源车等多元化,为什么会出问题?原因很简单,碧桂园、恒大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资产主要以三线、四线城市的房子为主,而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三四线城市一定是最先被抛弃的。相反一些比较小的房企反而没问题,他们没有进行全国性扩张,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是中国房地产与日本最大的不同。日本房地产企业出问题,是因为 1990 年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东京、大阪这些核心城市的房价暴跌。中国房地产市场出问题不是北上广,而是三线、四线城市。5、与以往不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经济放缓中,居民消费价格、消费、服务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不太景气,可以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不及预期,下半年经济靠什么拉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内的需求与信心为何不足?殷剑峰:今年下半年确实很严峻,我在一季度就提过三种情况,第一是前景比较乐观,增速能够到6%。第二个是中等,能够达到5%左右,就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目标。第三是不乐观的情况,5%以下。现在看起来正在往第三个情景方向发展,因为出口已经是大幅负增长。三驾马车中,出口大幅负增长,投资现在也起不来,尤其制造业,这跟出口也有关系。实际上2015 年后,企业部门已经不加杠杆,真正加杠杆的就是城投公司及地方政府。但现在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还能加杠杆吗,已经加不动了,所以投资就不行了。消费是一个是长期的问题,涉及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短期是很难扭转的,至于就业预期,如果出口、投资都不好,这个预期还会好吗?但有没有可能把经济拉起来呢?我觉得有可能,这需要中央下定决心,因为中国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比较低,都是财政拿走了,然后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投资及养人。解决这两个问题没有办法了?当然有办法,我最近写了一本新书《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其中提的方法很简单,财政补贴生育、养育和教育。以教育为例,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行 30 多年,但家庭还得为教育支出很多钱,比如幼儿园、高中。其他国家呢,比如菲律宾义务教育已经调整了十几年,已经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3年。 现在很多国家都是人口负增长,人口问题实际上有两个特征,一是少子化,二是老龄化。老龄化是各国普遍的特征,因为随着健康水平的改善,寿命越来越长,这是大势所趋。老龄化是普遍,少子化是一个特殊,就是大家不生孩子,导致人口快速负生长,日本、韩国都是老龄化、少子化国家,但瑞典、瑞士这些国家,他们在上世纪 80 年代曾经出现过人口负增长,但很快修改了人口政策,比方瑞士将支持生育养育纳入联邦宪法,所以人口迅速转为正增长。不过,指望人口增长多快也不现实,国民富裕起来就不会想生很多孩子,但至少人口能够稳定住,不能出现塌方式的负增长,否则会从经济的供求两面形成挤压,供给侧没有劳动力、需求侧没有消费。瑞典是一个好榜样,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所以人口一直是正增长。如果中国宣布一个政策,以后孩子从出生到上高中,由国家来养,那就是重大利好,信心立马恢复,消费就起来了,股市会暴涨。这个政策要花多少钱?我上次看一个测算,平均养一个孩子到成年大概50万元,中国现在出生人口约1000万,也就是说国家每年掏5万亿在这块(实际上不要一年全部掏,因为是摊平)。我们的财政支出每年是 20 多万亿,拿出5万亿不是问题,而且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比如每年发2万亿。中国现在国债的规模大概是20多万亿,日本政府的杠杆率是多少,261%,其国债规模相当于GDP的2.5倍,中国的政府杠杆率才50%左右,如果把国债规模提升到100 万亿也没什么问题,国债的安全资产取代地方政府债务,支持生育、养育、教育,如果宣布这个政策,经济立马反弹。6、中国经济在应对过去多次挑战时皆表现出韧性,2009年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而且速度惊人。2020年,中国经济一季度下滑6.8%,二季度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走出一条V形曲线。但现在,情况似乎不一样了,地方政府与企业都背负着更多的债务,类似2009年的四万亿及2015年的棚改政策,还会有吗?殷剑峰:2009年4万亿跟2015年的棚改是两回事。2009年的4万亿是经济危机的背景,而且对经济的正面影响远远超过负面影响。很多人说4万亿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实际上是错误的说法。今天看到的经济成果,比如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光伏,就是2009 年4万亿的功劳,当年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叫金太阳示范工程,就是支持光伏产业的,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也是当时开始布局的。所以,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是不是造成了很高的负债?没有。我们发现2009年那一年,地方政府的负债一下冲上去了,但后面实际上是比较平稳的。地方政府杠杆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城投公司负债攀升,就是2015年棚改开始的,货币化安置直接刺激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恒大、碧桂园就是在那时候风光起来的,实际上是人为刺激了本来不该刺激的三线四线城市需求,现在严重过剩。2015年还有一件事值得说,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本来是允许地方政府开前门堵后门,但实际上刺激了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既然中央可以兜底,就拼命借。所以,2015年后地方政府杠杆率明显上升。未来财政需不需要扩张,我觉得还需要,但方向上应该彻底改变,不能够再搞投资了。2009年搞光伏、新能源和高铁是对的,现在再投资已经过剩了。房地产更不能指望,救不活,因为人口已经是负增长态势,尽快取消各种限购政策,让它回归正常就可以了。现在财政发力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怎么以人为本?财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但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人口红利时期,还希望去干投资,这条路行不通了。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快,日本就是反应太慢了,北欧那些国家就做的很好,财政补贴生育、养育、教育,瑞典、瑞士、罗威、丹麦等国家,政府杠杆率反而最低,而不补贴的日本政府杠杆率反而最高。补贴生育、养育、教育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了人力资本,供给侧、需求侧增长就快,经济发展快,财政就有收入,杠杆率反而低。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