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冲击、教育内涵转变,专家探讨教育发展新阶段如何应对挑战。 | “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
文章来源:新京报
“如果不去构建和谐的人才结构,就无法解决高等教育的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 实习记者冉孟雨)“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很难对其发展变革进行准确定位,教育究竟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从未如此凸显……”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日召开的“新时代教育的转型”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议题展开讨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从四个方面谈及目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第一是教育结构变化巨大,人口、城乡变化非常大,教育资源可能从不足走向过剩,将对教育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是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第三是儿童患有各种心理和健康疾病的比例越来越高,儿童的生命和心理健康是教育最根本的,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第四是教育的内涵要从考试升学变为服务生存、生长和发展,部分学校教育还在原来的轨道上难以自拔,这些都需要教育的根本性改变。
“当前教育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怎样增强教育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新阶段中的突出问题。当下,教师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负担和责任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反映教师的负担加重,自主性降低。当老师自主性降低时,学生也很难自主学习。教育整体的质量还能提高吗?”
他进一步指出,对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负担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双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不能局限于校外培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从源头上让学生过上正常的学校生活,不是仅仅配备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就可以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会上谈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之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但是社会上整体的教育焦虑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还是精英教育思维。
“大学生就业难其中有结构性就业难,这是很难解决的。如果还是按照精英化思维评价大学生,很多大学生找的工作一定低于自身期待,同时导致很多行业没有人就业。所以,要进入普及化时代相对应的普及化教育。”熊丙奇说道。
研究生大幅扩招也引起熊丙奇担忧。“未来很多地方研究生教育规模将超过本科生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是来到了,但是在理念、资源配置、培养结构上都是不适应的。按照这样扩招会进一步刺激考研的‘高考化’。如果不去构建和谐的人才结构,就无法解决高等教育的问题。”
上述问题如何应对?熊丙奇建议,要围绕质量、内涵来解决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如果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就无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