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156字,图片11张,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文章首发于“有理儿有面”(youli-youmian),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如果有一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印度神油、印度咖喱等统统改名为“巴拉特神油”“巴拉特咖喱”……会不会觉得多了一丝魔幻气息?而这,或将马上成为现实。近日,“今日印度”等多家印媒报道,莫迪政府可能会在定于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把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的决议。不远的将来,我们即将看到——巴啦啦能量,沙罗沙罗,小魔仙全身变!巴拉特闪亮登场!要说三哥想变身,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筹谋已久。近年来,印度国内要求更改国名的呼声日渐高涨,印度总理莫迪、多位部长、议员都对此表示支持,而且还付诸实践。印度《经济时报》称,印度向G20与会者发出的邀请函中,印度总理的英文名已被标为“Prime Minister of Bharat”,同一天,印度总统和印度总理均使用了“巴拉特”(Bharat)而非“India”称呼印度。利用G20宣传新国名,这也印证了,此次改名“巴拉特”是准备动真格了。不过,你改名不要紧,但你改完名,还叫Bharat,中文翻译成“巴拉特”,这下就彻底乱套了。因为巴拉特这名字再简化后,很容易和巴基斯坦混淆。以前咱们说巴铁,都知道说的是谁,现在不能叫巴铁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印度老铁。我们还得改教材,改图书,历史上的“印巴分治”成了巴巴分治,“中印边境冲突”成了中巴边境冲突......巴铁无辜躺枪。中巴友谊万岁也不能随便说了,不然说不清是谁。而且,“金砖”国家也不存在了,birck中的i变成b,叫bbrck还是brckb,都挺别扭。真是一国改名,全球遭殃。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巴铁,就是巴基斯坦,有可能改名为印度!!!根据印度国防研究网站报道,巴基斯坦媒体报道显示,如果印度在联合国层面不再使用“印度(India)”,巴基斯坦可能会提出使用“印度”这一主张。而且,巴基斯坦国内部分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度”这一名称,与涵盖现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印度河流域有关。乱了乱了彻底乱了。如果这么玩,把中巴友谊会变成中巴冲突...中印冲突变成了中印友谊...试问:如何改善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的关系:答案:改名。那么,为何三哥要执意改名呢?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印度”一词却是大航海时代开启、英国人开始殖民这块土地时期才被引入,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而且,“印度”一词原本不是一个国家名,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还只是地理上的“南亚次大陆”,现代的印度只不过脱胎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于是,不少印度民众认为,“印度”并不足以反映这个国家的多元文化和古老历史。而“Bharat”则大不一样了,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据悉,“Bharat”、“Bharata”、“Bharatvarsha”词根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历史文化背景浓厚。而且,当前印度有100多个民族,Bharat在印度各民族中认可度比India还高。如果改名成功,莫迪政府想要拉拢政治选票,岂不是信手拈来?除了恢复历史文化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想通过改名来实现“去殖民化”。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在极力摆脱英国殖民主义阴影,国内开启的城市更名热,就是印度急于去殖民化的心态的缩影。特别是2019年5月,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莫迪获得连任后,印度去殖民化浪潮更大。2022年9月,莫迪政府宣布将通往新德里地标建筑印度门的“国王大道”更名为“责任大道”,并用民族独立运动重要领导人的雕像,取代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雕像,进行去殖民化操作。同一时间,莫迪在印度首艘本土建造的航母上,揭晓印度海军的新军旗,彻底抛弃了来自英国的圣乔治十字符号,加入源于古印度文化的八边形徽标。同年11月,印度中央邦开始在公立医学院采用印度语授课,英语被莫迪及所属人民党视为是“带有奴性思维的殖民遗留物”,全印掀起“去英语化”浪潮。2023年5月,莫迪主持新议会大厦落成仪式,新议会大厦被视为印度首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痕迹的“中央美景项目”核心工程。……从中可以看出,升级国名,是莫迪政府推行“去殖民化”的重要一步。另外,推动“去殖民化”,与自身实力壮大也有关系。近几年,印度在全球经济中有亮眼表现,2022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还超过了前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今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还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更是雄心壮志地表示,“今天,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阿三哥当然要换个符合强大气场的名字来满足下一自我膨胀的信心了,于是,改名便提上了日程。然而,改国名可不是改人名那么简单。印度这块土地上民族众多、信仰各异、语言繁杂,“去殖民化”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增进民族认同、增加连接纽带、凸显本土历史文化、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但是,改国名对“去殖民化”能发挥多大作用?能让印度直接从“杀马特”变成“巴拉特”?其实,莫迪政府这一提议,已经在印度国内乃至全球舆论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支持声音认为,印度积极寻求传统身份认同、推动去殖民化进程,而反对声音则质疑,这是莫迪政府搞华而不实的招数,笼络人心伎俩。在有理哥看来,这种形式上的包装,实质上的作用要打个问号。印度于1947年独立后,直到现在仍为英联邦成员。而英联邦,是英国对联邦其他成员国在政治、军事、财政经济和文化上施加影响的组织。也就是说,印度受老东家英国的影响很深。这种情况下去推动“去殖民化”,岂不是自己骗自己?此外,印度政府各种“去殖民化”动作,都有点表面文章的意思。就拿“去英语化”操作来说,当前印度宪法规定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英语现在仍是印度精英阶层的通用语。印度所谓的“去英语化”,不可能真正摒弃各种场景下的中英语应用。而至于备受官方推崇的“印地语”,则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因为各路印度语学者的过度梵语化改造,现在已经越发晦涩难懂、不接地气。因此,轰轰烈烈的“去殖民化”运动,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用于带动民族情绪,来争取民众支持。你想就,在长达近200年的印度被殖民史中,英国殖民痕迹影响广泛而又深远,想短时间改变印度“殖民化”,难上加难。印度如果想在“去殖民化”上再进一步,有理哥这儿倒是有个好办法,那就是主动归还始于英国殖民时期争端的中国的领土。中印边界全长三千多公里,在西、中、东三段的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东线争端中,印方鼓吹的“麦克马洪线”就是英国殖民时期英国的亨利·麦克马洪非法炮制的一条“边境线”,而在西线争端中,印度鼓吹的“约翰逊线”则是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在殖民时期私自划分的中印分界线。既然印度已经决定抛弃英国的殖民主义,那么及时归还具有殖民色彩的非法占领地区是不是理所当然?对于印度而言,要实现大国梦,解决“去殖民化”,解决国内问题才是关键。民生方面,失业问题、贫困问题以及医疗卫生等挑战,时时考验莫迪政府的治理能力,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又岂是单纯修改国名所能解决的?此外,换个角度来说,近年来印度与美国的合作互动更加频繁,从“印度太平洋战略框架”到军事联合演习、出售军事技术和武器,乃至提供情报分析支持,印度俨然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战略盟友。而这些,无非是因为美国看中了印度能够对中国构成战略威胁的利用价值,以此可以实现对中国的牵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妄图摆脱英国牵制的印度,正在陷入美国的牵制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殖民化”?无非是老东家换了,转投门庭。印度文化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像出鞘的剑一般的对手并不可怕,但是对于装扮成朋友的敌人却要留神”。印度对历史上英国的殖民主义深恶痛绝,是否能清醒地警惕美国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对印度实施的“新殖民主义”奴役?阿三哥闷头搞“去殖民化”计划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思考一下,身边应该警惕的敌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