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巴拉特”之名呼唤我:从莫卧儿帝国到印巴分治,7本书读懂正在崛起的印度
提到印度,你会想起什么?
是火车上挂人,是摩托车特技表演,是美丽的泰姬陵,还是“干净又卫生”?
以后,这些刻板印象都和“印度”没关系了,因为——
印度要改名了。
火车上挂人已快成历史,但是摩托车特技的传统艺能还是在的
在今年的G20峰会上,东道主印度邀请了世界各国领导人参加晚宴。在邀请函上,其总统的称呼已经变成了“巴拉特总统”,而不是“印度总统”。就连印度政要的专机上都已将“印度(India)”改成了“巴拉特(Bharat)”。
其实,印度宪法一直载有明文“India,that is Bharat”——印度就是巴拉特,巴拉特就是印度。
既然“印度就是巴拉特”,又何必大费周章把国名改成巴拉特呢?
今年G20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面前的国名已经换成了“BHARAT”
“Bharat”是一个梵语词汇,中国人更熟悉的译法是“婆罗多”。
传说中,雅利安人有一位名叫“婆罗多”的英雄,其土地上的人民以“婆罗多的后裔”自居。后来他们南下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建立了新的文明,以“Bharat”自称。
印度河的梵语名是“Sindhu”,意为“水流”。生活在今伊朗地区的雅利安人就用“Hindu”来称呼那些南下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中国也以发音相近的“身毒”“天竺”来称呼这片土地。等到这个称呼在传播到欧洲的时候,又演变为“Indos”,并逐渐变为英语里的“India”。
这样一对比,“Bharat”是印度的自称,而“India”等一系列词语则是周边文明甚至殖民者对自己的称呼,的确不适宜用作国名。
英国殖民者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在印度找到了曾经的佛教圣地鹿野苑
早在2020年,就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请将印度国名从“India”改为“巴拉特”或“印度斯坦”(Hindustan),但当时的印度最高法院驳回了这项申请。印度最高法院法官认为,印度宪法已明文规定,印度就是巴拉特,不必多此一举。
几年过去,印度人口跃居全球第一,经济实力直追日本、德国,登月探测器也成功着陆月球南极,大有跻身世界第三的趋势,这时候提出更换有殖民色彩的国名,的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今天,译文君为大家推荐7本与印度有关的书籍,以便了解这个正在崛起的近邻。
1
《印度5000年》
👉 点击购买纸质书
[澳]约翰·祖布尔茨基 著
马百亮 译
中信出版社
新思文化
想要抛开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去理解印度,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印度历史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书作者用不到三百页的篇幅,就搭建了印度历史的大框架,叙述平衡,没有遗漏,易读性高,又不乏深度,堪称了解印度的最佳入门书。
2
《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 点击购买纸质书
[英]安德鲁·鲁宾逊 著
周佳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鼓楼新悦
直到英国人统一英属印度之前,这片土地一直处于松散与破碎之中,宛如一个残破的陶罐,有许多的空隙。本书是填补古代印度历史的重要一环。作者鲁宾逊以严谨、精炼的语言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与印度河文明考古工作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印度河文明出土的印章上的文字、字符依然没有被破解,在这个文明周身环绕了太多的谜团,也正因如此,它的魅力在沉寂4000年后依然不减。
3
《从莫卧儿帝国到英属印度》
👉 点击购买纸质书
[日]佐藤正哲 著
方少伟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后浪
雅利安人、蒙古人。英国人,曾经先后征服南亚次大陆。征服者用“印度”称呼这片土地,这才有了改国名的争议。这个“坑”是什么时候挖的呢?印度是如何从一个辉煌、庞大的文明沦为殖民地的?
三位治学严谨的日本史学家共同撰写的《从莫卧儿帝国到英属印度》,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全面、详尽的参考。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精彩的论述,印度历史在动态中徐徐展开。帝国的崛起、兴盛与衰落,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社会百景图,南印度自朱罗时代以来的变迁,都浓缩在这本书中。也唯有这样崭新的历史视角,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印度,尤其是其多样的文化。
4
《无政府:东印度公司史》
👉 点击购买纸质书
[英]威廉·达尔林普尔
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当我们为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和英国的殖民而扼腕兴叹的时候,可能也会对真正蚕食了传奇帝国的“怪兽”——东印度公司感到既敬畏、又兴奋。的确,历史的偶然让一群商人远渡重洋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渐渐以经济牵动政治,东印度公司也从一个商贸企业变成了印度的实际主宰者。而当我们把最初的眼光投向这个公司在伦敦的总部时,会错愕地发现,那不过是只有五个窗户的私人办公室。
打开这本《无政府》,我们将看到商业如何影响王权,金钱与权力的腐败,贸易与殖民的一体两面,西方帝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它们锚定了19世纪的坐标,让我们得以一窥现代世界的诞生之源。
5
《漫长的八月:印巴分治以来的对抗》
👉 点击购买纸质书
[英]迪利普·希罗
著
周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国人为印度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带有殖民色彩的国名,他们还遗留了(或者说制造了)印度、巴基斯坦与孟加拉之间的争端。
印巴之争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最棘手的冲突之一。时至今日,两国的争端仍然难以解决,克什米尔控制线也仍是世界上防御最严的边境。也正因其全过程漫长和复杂,长期以来,学界都缺乏对这一冲突的完整叙述。《漫长的八月》是第一部着手处理此问题的权威历史著作。
如果将复杂的历史比作散落在地的无数珍珠,那么本书就是将它们编织起来的针线。领导人传记、暗杀、侵犯、板球比赛、电影等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都联系起来,让我们得以用“放大镜”来观察历史。
除了上面的几本第三人称视角的著作,译文君还为大家准备了几本视角很独特、也很有趣的书籍。相较于历史学著作,叫它们现代的个人史或非虚构文学更合适——
6
《王公之泪:印度的兵变、金钱与婚姻(1805-1905)》
👉 点击购买纸质书
[英]斐迪南·芒特
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
费迪南·芒特的祖先来自苏格兰。他们在印度生活并亲证了历史。他们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本书不仅详尽记述了韦洛尔的大屠杀、征服爪哇、废黜孩童国王、兵变等大的历史,还描写了他们私人生活中的磨难,爱情、阴谋、背叛均熔于一炉。作为一部带有个人色彩的历史著述,本书不但生动可读,还充满了历史独有的严谨,堪称经典之作。
7
《印度三部曲》
👉 点击购买纸质书
[英]V.S.奈保尔
著
黄道琳
宋念申 李永平 译
南海出版公司
新经典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说:“印度对我是个难以表述的国家,它不是我的家也不可能成为我的家,我对它却不能拒斥与漠视;我的游历不能仅仅是看风景。一下子,我离它那么近又那么远。”
印度三部曲处于历史、文学与个人经验的交汇点,来自V.S.奈保尔在故乡印度的亲身经历,对他来说,这个地方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这么近,又那么远。他用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拿着显微镜观察印度的一切。
在这里,他见到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在他一贯的嬉笑怒骂与孤傲冷漠中,揭露出后殖民情境中的印度之乱象,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绝望。
- END -
领取每月新书试读福利
👇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发送口令“新书”领取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