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许可证密集发放 电子烟企业热情“拥抱”国标

许可证密集发放 电子烟企业热情“拥抱”国标

财经
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国标的实行,电子烟行业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同时,产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另外,也会对全球电子烟的监管带来示范和加速效应。
作者:邹永勤
封图:图虫创意






有关电子烟的信息近期此伏彼起。


8月第一周,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就新增了50余家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发公示。而截至2022年8月6日,已有超过200家企业获得了电子烟生产许可证,5.5万商户获得电子烟零售许可证。


其中,不乏著名上市公司的身影,比如中国最大电子烟雾化设备商思摩尔国际(06969.HK)、被认为是行业龙头挑战者的比亚迪电子(00285.HK),以及定位为烟草核心配套供应商的劲嘉股份(002191.SZ)等等。


对于众多企业纷纷于此时刻获得许可证,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电子烟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童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标的实行,电子烟行业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同时,产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另外,也会对全球电子烟的监管带来示范和加速效应。




许可证密集发放


8月3日晚间,思摩尔国际发布公告称,在全资子公司深圳韦普莱思于7月21日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后,全资子公司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深圳麦克兄弟科技亦获批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目前其已有3家子公司获批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对此,思摩尔国际表示,上述许可证的颁发,进一步增强了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集团总体生产经营将按预定计划进行。


比亚迪电子则于8月4日公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获得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电子烟代加工企业)》。比亚迪电子称,得益于自身雄厚的研发与制造实力,比亚迪电子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完成申报工作,快速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审核评定。这也是对比亚迪电子坚守品质、精细管理的肯定。


紧接着8月4日晚间,劲嘉股份亦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云普星河收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这是劲嘉股份获得的第二张牌照,此前的7月份,其另一下属子公司云烁科技已收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雾化物)。


上述三家只不过是众多获得许可证公司的缩影。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8月第一周(8月1日至8月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就新增50余家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发公示。而截至2022年8月6日,已有超过200家企业获得了电子烟生产许可证,5.5万商户获得电子烟零售许可证。


对此,深圳两个至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CEO 赵童向记者表示,许可证的价值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拿到许可证是企业可以在国内合法从事电子烟经营的前提。因为2022年9月30日是《电子烟管理办法》的过渡期截止日。在此之后,如果没有拿到相关许可,市场主体是不能继续从事电子烟经营的。


其次,拿到许可证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许可证的申请,国家烟草专卖主管机构有着严格的流程,能通过这一流程拿到许可,代表了企业资质达到了要求。


第三,拿到许可证是企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拿到生产许可证是第一步。未来,部分大企业可能会谋划IPO等更长远的发展,这些也需要相应的审批。但生产许可证是这些审批的前提和基础。”


思摩尔国际在公告中亦强调,“获颁《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是国家对思摩尔过去合规运营和精细管理的肯定,未来,思摩尔将继续落实监管要求,规范、有序发展”。


逾200多家企业于这个时间段密集拿证的现象,给市场的感觉就是社会资本正大力并加速涌进电子烟领域。然而,事实又是否真的如此?这些企业的密集拿证,又会否给原有的电子烟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在深圳宝安一家电子烟企业担任高管的柯华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今年确实有不少社会资本涌进电子烟领域,但这个跟现在许可证的颁发没有太大关系,“无论是比亚迪电子还是劲嘉股份,他们都已经布局电子烟好几年了,只不过规模小而未被大众熟悉而已,算不上新进的资本。此次之所以大家相继发布拿牌的公告,是因为电子烟的国标将于10月1日正式施行”。


柯华口中的国标,指的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2年3月11日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电子烟的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需取得相关烟草专卖许可证,并规定从2022年5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为过渡期。


柯华表示,按照《电子烟管理办法》,过渡期前仅受理电子烟既存经营主体的申请和受理,过渡期后开始受理非既存主体的电子烟零售牌照的申请,“所以,真正能体现社会资本涌进电子烟领域的,是10月1日以后许可证的发放量”。


对此,赵童也表述了相同意见。他强调,目前的许可证申请,针对的是“存量企业”,即2021年11月10日之前从事电子烟经营的企业,“无论是比亚迪电子还是劲嘉控股等,都是之前已经在从事电子烟经营,只不过最近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完成了相应许可申请而已,并没有证据表明‘资本正加速涌进电子烟领域’”。




企业热情拥抱国标

电子烟“国标”的正式实施,无疑是电子烟行业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公开信息显示,《电子烟管理办法》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2年3月11日发布,并于4月12日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批准从而成为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届时所有电子烟产品皆须依照国标进行生产运营。


对此,银河证券的陈柏儒在研报中表示,该政策将提升电子烟门槛,行业将向头部集中,“一方面,政策直接规定电子烟产品相关参数标准,增加产品研发及生产难度,淘汰落后企业;另一方面,政策通过口味及烟碱含量、释放量等途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烟使用体验,而如何在政策标准限制下,尽可能提高用户体验,则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研发技术实力”。


国标将对行业带来提振作用,这基本上是市场的共识。但在10月1日正式施行前的过渡期间,业内企业应该如何主动拥抱国标?或者说,企业应该做好哪些措施,从而保证公司能够适应国标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此,福特汽车公司前亚太区合规总监、大成上海办公室高级合伙人陈立彤律师对记者表示,合规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一种是选择适用的,而《电子烟管理办法》属于强制性的合规义务。《电子烟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带给电子烟行业统一的标准,各个电子烟企业必须主动积极地去适应和学习,以达成合规。


“从合规本身的四个维度来说,企业首先应当从法律法规上做到合规;同时围绕《电子烟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的合规管理;并根据国标标准,例如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建设合规文化,建设从‘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全员认知”。陈立彤强调称,虽然看起来有了更多的规矩,但合规其实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各电子烟企业可以在《电子烟管理办法》的要求下做大做强。


赵童亦向记者指出,在过渡期间,企业应该将合规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力建设之中,从而理解政策、执行政策、发掘政策机会,“要加大科研投入,在新国标下开发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此外,还要加大出海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口和全球化发展”。


那么,业内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作为A股市场上最为积极布局电子烟领域的劲嘉股份,其动作应该是最具代表性。8月10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该公司进行了解。


劲嘉股份证券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国标细则出台后,他们就开始做这方面的适应配套工作,“就以关于添加物的标准为例,在国标里面把新标准确定下来后,我们的研发团队立即根据这个新标准去做符合国标的产品,并且已经取到了一定的进展”。


而相关企业在获得许可证之时,亦纷纷发布了支持政策、拥抱国标的经营策略。比如思摩尔国际在公告中表示,“将坚决拥护国家相关政策,依法合规经营。同时,以科学技术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积极推动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服务全球客户和用户,并切实履行企业责任,为社会积极做出贡献”。而比亚迪电子则强调“新政策下,作为电子雾化领域领导厂商之一,比亚迪电子坚决拥护国家对电子烟的相关政策,依法合规展开生产经营,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虽然当前许可证发放的突然放量并不能表明“资本正加速涌进电子烟领域”,但资本市场对于电子烟行业的青睐却是有迹可寻。


比如,主营业务为微型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共达电声(002655.SZ)日前在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问题时披露,该公司与电子烟有关的业务目前正在推进中。


而8月3日,劲嘉股份更是在深交所互动易上表示,他们在新型烟草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均有布局。上游耗材端公司布局了雾化电子烟油、HNB香精香料及新材料;中游生产制造端,公司为国内外知名电子烟品牌提供ODM服务;在产业链的下游,自有新型烟草品牌FOOGO推出的电子烟产品在产品口碑、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取得良好进展;深圳和印尼的云普星河为海内外客户提供新型烟草供应链业务;香港恒天商业主要负责烟草及新型烟草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市场营销。


劲嘉股份同时强调称,“公司2021年新型烟草业务实现营收1.69亿元,同比增涨381.16%。在市场发展和行业合规的大背景下,公司新型烟草业务紧抓机遇大力拓展业务,力争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劲嘉股份为何要对电子烟作全产业链布局?该公司的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是因为看好电子烟的发展前途。“其实,从整个国际上的新型烟草的发展来看,以美国为例,它的这个市场是比较大的。而众多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电子烟市场的未来前景亦是非常值得期待”。


电子烟行业近几年正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由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参与出品的《2022年电子烟产业出口蓝皮书》显示,中国电子烟行业是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代表性行业之一,特别是2021年,电子烟出口规模达到1383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80%,增速远超同期全国货物出口总额。同时,在2021年1383亿元的基础上,预计2022年全年电子烟出口总额有望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依然高达35%。


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电子烟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对此,赵童向记者表示,主要是市场需求、产业链优势和科技创新这三大因素在起作用。


他指出,市场需求方面,电子烟产业的发展是以全球对电子烟消费的巨大需求为基础。经过雾化产业20年的发展,电子烟的渗透率普遍只有10%左右(美国、英国则达到30%左右),因此电子烟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产业链优势方面,赵童认为,疫情之下,包括电子烟在内的中国产业链充分体现了其稳定、可靠的优势,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至于科技创新,最近五年也是电子烟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阶段。科技带来了电子烟产品巨大的改变,进一步激发了全球消费需求的提升。”赵童说。


展望电子烟未来的市场前景,陈柏儒认为,从国际市场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及预测,全球雾化电子烟行业市场规模(出厂价)预计未来5年将以25.3%的CAGR继续成长,并于2026年达到282.04亿美元;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烟民基数,电子烟对传统卷烟替代空间广阔,伴随电子烟行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国内市场有望稳步扩张,且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头部企业将充分受益。


而财通证券的刘洋亦在研报中指出,国内电子烟生产、批发、零售牌照审批工作稳步推进,过渡期市场平稳运行,预计在今年10月国标正式生效后,市场将迎来持续向好的稳健发展,监管利好各产业环节的优势企业份额提升,鼓励产业技术创新及数字化发展,未来头部企业在国内及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伴随研发投入加大、产品迭代升级,将进一步夯实企业竞争壁垒、提升盈利能力。


张维迎,一个经济学家的“皈依”811汇改七周年:人民币的韧性与底色每日优鲜“大败局”:算不清的账、赚不到的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明确了!这里禁售燃油车!碳中和金融产品密集发布,投资风口再扩大?碳期货也来了女子竟在高铁上抽电子烟!最新回应美国FDA将要求Juul电子烟退出美国市场!大地量子积极参与国标InSAR地质监测规范制定互联网行业热招的【用户体验研究员】需要哪些能力?巨头陨落:FDA或要求Juul电子烟产品撤出美国市场加拿大洛基山_第五天Yoho & Banff Town沸腾!各地逐渐启用新国标红绿灯却引发吐槽狂潮?怎么回事!LA禁售调味烟!明年1月1日生效!电子烟即将告别调味时代!微档-美国入境档案-陈天池人工智能专业热度持续走高,连续三年成为十大热搜专业“美国会发现,他们已投入中国怀抱”他是“大卫猿之父”,发明了“迷笛拥抱”,还连续为三届奥运会设计徽章!新消费、出海、大健康......电子烟寻找“避风港”某大学的毕业照火了针对量子多体问题且可证明的高效机器学习,登上Science为什么 Fedora 一开始允许使用 CC0 许可证 | Linux 中国麻省总医院发现长期吸食电子烟肺部受损证据及戒烟后可部分得到改善“水果电子烟”明日起彻底禁售!网友:啥时候轮到槟榔?10月1日下架所有果味电子烟,背后原因竟然是……全球密集发生六件大事,英女王逝世只是其中之一!中国应对意味深长8/23 波士顿新闻汇总|11岁孩子闯入7- 11偷电子烟烟盒 飞机在洛根机场紧急降落 SNAP EBT卡用户被敦促重置PIN码超五成上榜“猎豹企业”从事生物科技、健康科技、企业服务和电子商务全“服”武装,拥抱DTC:中国服装企业升级换代之渠道篇【宏观经济】进入政策密集发力期—9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10月政策前瞻从“拥挤”到“堵塞” 线上放贷何处掘金?记杜瑞安教授的追思会西江月:暑天六月聚云低中国驻澳使馆终于官宣:华人可以回国探亲了!澳国内疫情“更新换代”,第五针、第六针疫苗都来了!洛县今天从疫情“高发区”的悬崖边跳了下去【便民】洗车企业办理“排水许可”和“设立备案”二合一,一图读懂汽车清洗“一件事”突发!南费城枪击案,2人死亡|费城卫生局发布猴痘须知|卫生局就美国FDA对Juul电子烟的裁决发表声明疫情“阻击”了全美的大学!新泽西为何成了例外?开源许可证,欢迎来到云时代全球第一个因为疫情“破产”的国家,曾是最富裕国家之一,霸占多个NO.1,背后的真相让人震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