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能改变一切吗?
”
“元宇宙”一词最先出现在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而如今,“元宇宙”已经被运用在各种场景与话题里。Facebook更是在去年更名Meta以彰显自己在“元宇宙”这个新赛道的雄心壮志。虽然“元宇宙”话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火热,但或许并没有谁能够真正准确定义元宇宙。科技分析师马修·鲍尔在他的新书《元宇宙改变一切》中对于元宇宙概念做出了一个较好的解释,将它比作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后继者。在未来,人们或许不再沿用元宇宙这个概念,但它似乎指明了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经济学人·商论》2022-08-13
In “The Metaverse”, Matthew Ball explains where the idea came from
《在〈元宇宙改变一切〉中,马修·鲍尔解释了“元宇宙”概念的起源》
... ... ... ..
偶尔也为本刊撰稿的科技分析师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在对这一话题的探讨中指出,元宇宙这个名称相对较新,但背后的概念并不新奇。这个词是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其小说《雪崩》(Snow Crash)里创造的。鲍尔将与真实世界平行的合成现实这一概念追溯至1935年斯坦利·温鲍姆(Stanley Weinbaum)的短篇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Pygmalion’s Spectacles),以及后来的雷·布莱伯利(Ray Bradbury)、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等人书写的故事。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作者笔下的合成世界都是反乌托邦的——这一点是当今科技公司的老板们没有注意到的,也可能是故意视而不见。
无论是小说里的还是计算机科学中的虚拟世界,鲍尔对其历史所做的总结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但他这本书最重要的贡献可能是他对元宇宙的定义:一个可让数以百万计用户同时访问且可互操作的3D虚拟世界网络,这些用户可行使对虚拟物品的财产权。
这个定义挺有意思——既在于它提到的,也在于它没有提到的。它不只是重新定义了虚拟现实:头显不是必备品,如今的虚拟世界大多是使用平板显示器访问的。它也没有提到区块链或非同质化代币,尽管鲍尔承认它们可能也有一席之地。他坚持认为应该只有一个由许多虚拟世界组成的元宇宙,就像只有一个由许多不同网络和服务组成的互联网一样,这些网络和服务连接在一起时更有价值。
《元宇宙改变一切》
The Metaverse
马修·鲍尔 著
By Matthew Ball
扫码下载商论APP
订阅获取全文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最后,任何新概念都需要炒作来吸引足够多的投资,元宇宙也不会例外。当然,炒作之外,还有真正需要被回答的三个问题:元宇宙将如何塑造未来的互联网?元宇宙将如何塑造未来人机交互的方式?元宇宙将如何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从过去两年《经济学人·商论》积累的文章中梳理出九个与元宇宙相关的关键词,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这一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大趋势。
👆《经济学人·商论》APP内搜索内文标题阅读全文
扫码关注后,获取小助理企业微信,添加后聊天窗口发送关键词“主编领读”,即可等待被邀请入群。群持续时间: 8️月9号~8️月23号
入群即刻体验:
✓ 获取每日【主编精选文章推送】➕【主编解读】
✓ 和《经济学人·商论》主编沟通交流的机会
✓ 【经济学人集团】视频号最新直播预告,精彩往期直播推荐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