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毛泽东:有学问,在山上;没学问,在暗沟

毛泽东:有学问,在山上;没学问,在暗沟

公众号新闻

9月9日,毛主席逝世47周年。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实属罕见。


他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他提倡读书,还亲自编书和荐书,这也成为他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泽东究竟喜欢读什么书?他的读书之道是什么我们摘录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作 者:逄先知
来 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从一九五〇年冬到一九六六年夏,为毛泽东管理图书报刊,历时近十七年,直接和间接地了解到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尽管是片断的、零碎的,但是把它们介绍出来,对于了解和学习毛泽东是有价值的,对于今天的两个文明建设也是有意义的。

酷爱读书,广收博览


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愈来愈强烈。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后来,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

到陕北以后,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各类书报。到了延安,他的书逐渐多起来了,并有专人替他管理。他的书起先放在离住处不远的一排平房里,后因日机轰炸,搬到一个很深的窑洞里,保护起来。

毛泽东十分爱惜自己的书。有一次,他的一些书被别人搞散失了,他非常生气,这件事他一直没有忘记。一九四七年从延安撤退的时候,别的东西丢下了很多,但是他的书,除一部分在当地埋藏起来以外,大部分,特别是他写了批注的那一些,经过千辛万苦,辗转千里,搬到了北京。这些书是毛泽东藏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珍贵资料。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读书的条件好了。在我接手管书不久,毛泽东就提出,要把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所有图书都给他配置起来。这个要求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后来实际上也没有做到。但是他对书的酷爱,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

当时毛泽东的书总共还不到十个书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我离开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六六年夏,他的藏书已达几万册,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又适合毛泽东需要的个人藏书室。这里要特别提到,为建设毛泽东的个人藏书室,田家英所做的贡献是不应当忘记的,他是花了很多心血的。没有他的指导和具体帮助,建成这样的图书室是困难的。

毛泽东的藏书,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鲁迅的全集以外,一些著名类书和丛书,如《永乐大典》(部分,影印本)、《四部备要》、《万有文库》部分、《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各种世界名著翻译丛书等,基本上配齐了。

就个人藏书来说这不算少了,但仍不能满足毛泽东的需要。他还经常要我们向一些图书馆替他借书。一九五八年夏,北京图书馆换发新的借书证,我们特地给他办了一个。北图的同志出于对毛泽东的敬重,把他的借书证编为第一号。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书。

就哲学来说,不但读基本原理,也读中外哲学思想史,还读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等。这里稍为多介绍一点毛泽东对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的阅读情况。他对宗教问题是比较重视的。代表中国几个佛教宗派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都读过一些。对于禅宗的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

禅宗不立文字,通俗明快,它的兴起,使佛教在中国民间广为传播。《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要过多次,有时外出还带着,这是一部在慧能死后由慧能的弟子编纂的语录。

哲学刊物上发表的讲禅宗哲学思想的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基督教的《圣经》,他也读过。毛泽东阅读宗教经典,既作为哲学问题来研究,也当作群众工作问题来看待。

他说:“我赞成有一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宗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中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是不行的。”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上写了一个批语,说:“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见过。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或世界史。”

再以科学技术书为例。从各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直到某些技术书籍,毛泽东也广泛涉猎,而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最有兴趣。一九五一年四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邀请周世钊和蒋竹如到中南海做客,曾对他们说:“我很想请两三年假学习自然科学,可惜,可能不容许我有这样长的假期。”


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小方桌

毛泽东常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一九五八年九月,张治中陪同他一起外出视察工作。有一天,在行进的列车中,毛泽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冶金工业的书。张治中诧异地问他:“你也要钻研科技的书?”毛泽东说:“是呀,人的知识面要宽些。”毛泽东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不论是做秘书工作的,做警卫工作的,还是做医护工作的。


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办公桌

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书柜

一九五七年他亲笔写信给他的秘书林克,要他“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

毛泽东跟书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休息室里,北京郊外住过的地方……都放着书。每次外出也带着书,在外地还要借一些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毛泽东借书的记载。

毛泽东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必先做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一是向书本做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写的有关当地的诗文。

一九五八年三月,毛泽东首次到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三月四日下午,一到这个蜀汉古都,立即要来《四川省志》《蜀本纪》《华阳国志》阅读。以后,又要来《都江堰水利述要》《灌县志》等地方志书籍,还在书上批、画、圈、点。

会议期间,他亲自挑选唐、宋两代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十五人写的有关四川的诗词四十七首,明代杨基、杨慎等十二人写的十八首,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志。三月八日他曾借阅楹联书十余种,其中有杜甫草堂的对联,还有孙髯翁作的昆明大观楼长达一百八十字的对联。

毛泽东对这副长联甚为赞赏,他能背诵如流。清人梁章巨在《楹联丛话》中,认为此联“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毛泽东颇不以为然。他在对此书的批语中写道:“从古未有,另创一格,此评不确。近人康有为于西湖作一联,仿此联而较短,颇可喜。”

毛泽东生前多次到杭州,工作之余,常常借阅当地的地方志、当地古人的文集和诗集。例如,他借阅过宋朝林逋(和靖)的诗文集,明朝于谦的文集、传记和有关的小说。林和靖,就是那个隐居西湖孤山,一生不做官,种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

于谦,爱国名将,做过明朝的兵部尚书。毛泽东在杭州还要过历代古人写的有关西湖的诗词。当时在杭州从事文史工作的叶遐修,收集了自唐至清咏西湖的诗两千多首,从中选出二百首,编成《西湖古诗集粹》,抄送毛泽东阅览。

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几乎渗透到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或者探讨一个问题,或者参观了一个展览会,或者得悉科学技术上有什么新的重大发展,以至看了一出戏,往往都要查阅有关书籍,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一九五八年,刘少奇曾以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为古代官吏禁带家属的例证。

毛泽东觉得不妥,为查明此事,不仅翻阅了《全唐诗话》等书,还特地查阅了《旧唐书·列传》的“贺知章传”,发现“贺传”中并无不带家属的记载。毛泽东随即写信给刘少奇,陈述自己的看法,并送去载有“贺传”的那本《旧唐书》。


毛泽东手书贺知章《回乡偶书》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泽东与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问题,在讲到地动说时,毛泽东说:“宋朝辛弃疾写的一首词里说,当月亮从我们这里落下去的时候,它照亮着别的地方。晋朝的张华在他的一首诗里也写到‘太仪斡运,天回地游’。”这首诗叫《励志诗》。

随后要我们找出载有这两篇诗词的书给他。辛弃疾在《木兰花慢》词中有这样两句:“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意思是说,从我们这里西边沉下去的月亮,到什么地方去了?是不是另有一个人间,那里刚好见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呢?毛泽东认为,这些诗词里包含着地圆的意思。

一九五八年七月二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瀛台参观一机部的机床展览,回到住所,就要我们给他找两本书:《无线电台是怎样工作的》《1616型高速普通车床》,这是他在参观时看到的。一九五九年一月二日苏联发射了一枚宇宙火箭,六日他就要了几本关于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行的通俗读物。


毛泽东给刘少奇的信(1958年2月10日)

毛泽东的学问很渊博,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他碰到不懂的东西,或者读一些有关的通俗小册子,或者请教专家,或者查工具书。在读书学习上,毛泽东无止境地追求着,一步一步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这或许是他的经验之谈吧!

毛泽东所以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战略眼光宽广一些,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对于这一点,凡是与毛泽东作过长谈的人,包括外国的一些学者、记者和政界人士,都是表示钦佩的。

说毛泽东博览群书,并非说他涉猎了一切方面的书籍。例如,外国文学作品,除了《茶花女》、《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少数名著外,他读得很少;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也读得很少;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特别是国外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管理方面的书读得更少。

这一情况,不能不使他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局限,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毛泽东读书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有所偏爱。他最重视、最喜欢阅读的是马列著作、哲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毛泽东很重视工具书,我们也很注意为他收集这类图书,在他的藏书室里,各种辞书和地图等工具书是相当齐全的。他使用最多的是《辞海》、《辞源》、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

《辞海》《辞源》是过去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两部辞书,但毛泽东对这两部书都不甚满意。一九五七年,他在北京见到《辞海》的主编之一舒新城时说:《辞海》我从二十年前使用到现在。在陕北打仗的时候也带着,后来在延川敌情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不丢下埋藏起来,以后就找不到了。现在这部书太老了,比较旧,希望修订一下。

不久,在上海集中了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从事这项巨大的重编工作。一九六五年出版了试行本。新的《辞海》出版以后,毛泽东要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将它跟旧《辞海》一条一条对照,看看新《辞海》有什么优点,与旧《辞海》有什么不同。他对新《辞海》仍不甚满意,他说,有的条目写得太简单,有的条目应该有而没有。这些话,与其说是对新《辞海》的批评,不如说是反映了毛泽东强烈的求知欲望。

新《辞海》后来几经曲折,终于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九七九年重新修订出版。在重编《辞海》的同时,《辞源》也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进行了修订。

在毛泽东的故居里,现在还保存着一部小字本的《辞源》,那是从延安带出来的。解放初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部《辞源》,里面有他圈画的地方。当人们看到这一道道的笔迹,会深深地为他的勤学精神所感动。这部书字太小,后来我们给他买了一部大字本的《辞海》,字稍大些,一直使用到晚年。

毛泽东提出编辑的另一种重要工具书是《中国历史地图集》。据谭其骧回忆,一九五四年冬,有一天毛泽东和吴晗谈起标点《资治通鉴》的事,讲到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谭其骧说,解放前一些书局虽然出版过几种历史地图,但都失之过简,一般只画出一个朝代的几个大行政区划,绝大多数历史地名在图上查不到。

这种图只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满足不了读《资治通鉴》之类史书的要求。吴晗想起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正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

因此,他建议在标点《资治通鉴》的同时,也应把杨守敬编绘的地图予以改造,绘制出版。毛泽东赞许他的意见,改绘“杨图”的工作经吴晗推荐,由谭其骧负责。绘制《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工程,它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一九八二年才开始正式出版。全书共八册,为研读中国史书提供了一部详尽的地图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不能说没有工具书则无法读书,但是有了好的工具书,确为读书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时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毛泽东从长期的读书生活中深深地感到编好工具书的重要性。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说的书,是指《书经》。

毛泽东把它推而广之,及于其他,就是说,不要迷信书本,读书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他要求身边同他一起读书的同志,在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毛泽东在他写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有些见解和评价是相当精辟的。

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他不仅对待中国古书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是这样。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评价是比较好的,但他在建议各级干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强调要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哪些是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发表了大量评论性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许多观点,但他自己认为,这还只是跟着书走,了解他们的写法和观点。

他认为,应当以问题和论点为中心,收集一些材料,看看他们的论文,知道争论双方的意见或者更多方面的意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说,问题要弄清楚,至少要了解两方面的意见。

毛泽东的早年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情况时,说毛泽东有“四多”的习惯,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这个“四多”正是反映了毛泽东酷爱读书而又不迷信书本,具有独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

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

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读书忘记睡觉,读书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他曾经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养成看书的
习惯,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了。

读者可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每天管很多国家大事,哪有时间读那么多书?

要知道,毛泽东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读书的效率也是很高的。他有过人的精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加上深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读得快,记得牢,理解得深。

毛泽东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不论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还是同别人谈话,他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抓住要点,抓到问题的实质。在他身边工作的一些同志感受更深。读者大概都读过《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最末几篇评美国白皮书的文章。

白皮书是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发表的,不到十天,八月十四日毛泽东就发表了他写的第一篇评白皮书的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发表四篇评论文章。他抓住并针对白皮书中的一些要害处,揭露了美国当局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人对美国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再举一个小例子,有一次,他要看拿破仑传,选了几种翻译过来的本子。跟他一起读的同志一本还没有看完,他却三本都看完了。毛泽东每天睡眠的时间很少,像工作起来常常昼夜不眠一样,读书也是如此。他几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了。

毛泽东的才能和智慧,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换取来的!它是毛泽东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结晶,也是毛泽东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结出的硕果。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话,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说过: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你死了,你还是没有学完,而由你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再学下去。

照这样说,人类已经学了多少年呢?据说是五十万年,有文明史可考的只有二三千年而已。以后还要学多少年呢?那可长哉长哉,不知有多少儿孙,一代一代学下去。

这里,毛泽东把学习(认识世界)的主体,由个人推延到整个人类。客观现实世界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

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不见低落。一九七三年,他在大病恢复后不久,还同科学家杨振宁谈论物理学的哲学问题。

一九七四年,他以极大的兴趣同李政道讨论“对称”“宇称不守衡”这些深奥的物理学问题。他还说:“很可惜,我年轻时,科学学得太少了,那时没有机会学。不过,我还记得年轻时非常喜欢读汤姆生的《科学大纲》。”一九七五年他的视力有所恢复后,又重读《二十四史》,重读鲁迅的一些杂文,还看过《考古学报》《历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等杂志,并且提出给他印大字本《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

到一九七六年,他还要英国人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至三卷)。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的记载,毛泽东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时间是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


毛泽东读过的《容斋随笔》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句话:“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末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毛泽东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了他五十多年前所作的诺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学问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附 记

这里有一个书目,是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外出前指名要带走的书籍。这是从当时我的登记本里照录下来的,读者可以从中窥见毛泽东博览群书情况之一斑。

10月23日

主席今天外出,要带走一大批书,种类很多,包括的范围很广。

他指示要以下一些: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主要著作,诸如:《资本论》、《马恩文选》(两卷集)、《工资、价格和利润》、《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马恩通信集》、《列宁文选》(两卷集)、《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国家与革命》、《“左派”幼稚病》、《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退两步》、《做什么?》、《什么是“人民之友”?》、《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联共党史》;

2.《毛泽东选集》全部;

3.普列汉诺夫:《史的一元论》、《艺术论》。黑格尔的著作。费尔巴哈的著作;

4.欧文、傅立叶、圣西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5.《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

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7.《荀子》、《韩非子》、《论衡》、《张氏全书》(张载),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

8.《逻辑学论文选集》(科学院编辑);

9.耶方斯和穆勒的名学(严译丛书本);

10.米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11.尤金等:《辩证法唯物论概要》;

12.艾思奇:《大众哲学》及其他著作;

13.杨献珍的哲学著作;

14.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

15.河上肇:《政治经济学大纲》;

16.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庸俗经济学家一些主要著作;

17.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论文选集;

18.《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槃经》;

19.《二十四史》(大字本,全部)、标点本《史记》、《资治通鉴》;

20.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

21.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22.西洋史(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日本史;

23.《昭明文选》、《古诗源》、《元人小令集》、唐宋元明清《五朝诗别裁》、《词律》、笔记小说(自宋以来主要著作,如《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

24.朱熹:《楚辞集注》、《屈宋古音义》;

25.王夫之关于哲学和历史方面的著作;

26.《古文辞类纂》、《六朝文絜》;

27.《鲁迅全集》(包括鲁迅译文集)、《海上述林》;

28.苏联大百科全书选译;

29.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书籍;

30.技术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书籍(如讲透平、锅炉等)

31.苏联一学者给主席的信(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

32.郭沫若:《十批判书》、《青铜时代》、《金文丛考》;

33.字帖和字画;

34.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好文推荐




排版 | 沈望望

编辑 | 米禾   轮值主编 | 夏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李云龙:平台流量,早在暗中标上了价格南洋理工大学刘杨教授:没有安全,AI 难落地;没有 AI,安全难保障丨GAIR 2023《罗刹海市》到底在暗讽什么?丨经济学人报道黎紫书 x 桑格格: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在暗里寻到天光对比毛泽东和甘地,看中印的本质差异军事博物馆毛泽东与蒙哥马利:一次关于继承人的长谈还是人吗?纽约恶男手刃亲妈,还把88岁奶奶推出窗户掉到大街上;60岁老太地铁站被疯男用拐棍狂抽50次。杨宇东:风浪有时,同在山海间毛泽东谈民主集中制:个人独断就是“霸王”,要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火星乐园第三部《灰界》第三十八章 流量监控缅怀毛泽东:读懂《毛选》,人就通透了清闲客:笑谈刘邦、朱元璋、毛泽东凤姐点戏背后隐藏的秘密?《还魂》和《弹词》两出戏到底在暗示什么?拜登政府发布AI行政命令;国内超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ChatGPT被曝参数规模为200亿丨AIGC大事日报突发:西雅图偷车贼偷到警察头上;西雅图公交车上毒品泛滥,司机工会很生气;美国最值得关注的10家人工智能公司中,西雅图公司榜上无名招行报告:316万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小红书旗下电商平台小绿洲10月1日停运;沙特阿美考虑卖出500亿美元股票丨邦早报冬季来袭,澳洲遭流感、新冠、RSV三重夹击,还有普通感冒在暗中作祟!一文教你区分判断!世界各国精英怎样评价毛泽东?当“大有学问”的艺术家们来到抖音余承东:华为手机走在回归道路上;苹果市值一天蒸发1600多亿美元;陆正耀“站台”库迪咖啡;爱奇艺被曝VR业务停摆丨邦早报毛泽东自述,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广泛流传毛泽东评点刘邦连岳|推荐一本《毛泽东传》皇泽寺里毛泽东评武则天的石碑一锤定音面粉选购指南|北美超市里的面粉大有学问,用了这么多年面粉,才知道用错了!直降千元,限量抢!住进徽州避世古村落,在山野间尽享野奢度假!2008春 欧洲印象 1毛泽东逝世47周年,这张图火了!看懂的都转了~余承东:有车企「一把手」对智驾缺乏认知;马斯克推首款 AI 助手 Grok;俄罗斯宣布生产光刻机 | 极客早知道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在暗网上交易!?大家快来查一下吧印度“月船三号”仍失联,或将作为印度“月球大使”留在月球上;可与ChatGPT语音聊天 | 环球科学要闻谁被毛泽东称赞: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中东:有一条漫漫又血腥的长路,叫人类文明吹尽黄沙不见金(五十二): 决裂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 ),细细欣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