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印度“月船三号”仍失联,或将作为印度“月球大使”留在月球上;可与ChatGPT语音聊天 | 环球科学要闻

印度“月船三号”仍失联,或将作为印度“月球大使”留在月球上;可与ChatGPT语音聊天 | 环球科学要闻

科学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人工智能 ·
现在你可以与ChatGPT语音聊天

OpenAI于9月25日在官网上宣布,将在接下来两周内向ChatGPT的plus和企业用户推出语音聊天功能和回答图像问题的功能。语音聊天功能目前仅限于iOS和安卓,回答图像问题功能所有平台均可用。


新的语音功能由一个新的文本到语音模型提供支持,能够仅通过文本和几秒钟的语音样本生成类似人类声音的音频。同时通过开源语音识别系统Whisper将用户说得话转化为文本。OpenAI与专业配音演员合作,推出了五种逼真的合成声音供用户选择。通过回答图像问题的功能,用户可以上传一张或多张图片,并且基于图片中的内容向ChatGPT提问,如查看冰箱中的食物以制定用餐计划,或者分析复杂的数据图表等。(Open AI,MIT Technology Review)



· 航天 ·
印度“月船三号”仍失联,或将作为印度“月球大使”留在月球上


“智慧” 漫游车上的相机捕捉到的“维克拉姆”着陆器的图像。图片来源:ISRO


《卫报》the Guardian)9月26日消息,印度“月船三号”探测器与地面仍然处于失联状态。自“维克拉姆”(Vikram)着陆器和“智慧” (Pragyan)漫游车于当地时间9月2日进入休眠状态后,地面便一直无法与探测器取得联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原本希望着陆器与漫游车能够在当地时间9月22日左右被唤醒,那时太阳会再次升起,使探测器重新沐浴在阳光下。然而,至今仍未收到任何信号,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设备苏醒过来的机会变得越来越渺茫。ISRO表示,他们将在太阳再次落下前继续努力与探测器联系如果 “月船三号”最终没有被唤醒,它就将作为印度的“月球大使”留在月球上。


“月船三号”于当地时间7月14日发射升空,并在8月23日成功在月球南极附近软着陆,使得印度成为继美国、苏联及中国之后第四个登上月球的国家。在漫游车探索月球表面一周多的时间里,它行进了大约100米,向地球传回了所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确认月球上存在硫、铁和氧等元素。为了保护着陆器和漫游车上的电子元件,以便其在月球上多工作一段时间,ISRO让它们在月夜来临前进入了休眠。



· 医学 ·
首次在活体动物中对一个器官的多个细胞进行不同的基因编辑


图片来源:ETH Zurich

追踪疾病遗传起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敲除动物中的单个基因,并研究其对生物体的影响。然而,很多疾病的病理变化涉及多个基因,研究它们需要针对每个相关基因设计动物实验,十分复杂。而在最新发表于《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一种新技术:利用CRISPR-Cas基因剪刀,同时在单个成年动物的器官中编辑多个基因,但在每个细胞仅进行不超过一个基因的编辑。


研究者制备了多种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每一种都可以通过CRISPR-Cas基因剪刀破坏小鼠细胞中的一个特定基因。研究者将这些针对不同基因的AAV载体混合后靶向作用于成年小鼠的大脑,从而“镶嵌式”关闭小鼠大脑细胞中的不同基因。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探究了可能与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 deletion syndrome,由22q11.2区域缺失所引起的一组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的29个基因的作用;结果发现,其中三个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小鼠脑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22q11.2缺失综合征患者多种病症(如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键基因。该技术可让研究者能够直接在成年动物中研究其它疾病及其遗传因素,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便利。(ETH ZURICH)



· 农业 ·

蚯蚓贡献了全球谷物产量的约6.5%

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表明,蚯蚓可能每年贡献了全球食品生产中的1.4亿吨,包括6.5%的谷物生产和2.3%的豆类。蚯蚓是健康土壤的重要建造者,在许多方面支持植物生长,如影响土壤结构、水获取、有机物质循环及营养可得性。此外,蚯蚓还能推动植物产生促生长激素,帮助植物抵御常见土壤病原体。但它们对全球农业生产的贡献尚未得到量化,对此的理解很有限。


为了评估蚯蚓对全球重要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对蚯蚓丰度、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地图与此前数据作了分析。他们发现蚯蚓贡献了全球谷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和大麦)生产的约6.5%,豆类等生产的2.3%(包括大豆、豌豆、鹰嘴豆、小扁豆和苜蓿),相当于每年超过1.4亿吨。蚯蚓的贡献在全球南方尤其高,它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谷物生产贡献了10%,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有8%。这些发现属于量化有益土壤生物体对全球农业生产贡献的首批尝试,表明蚯蚓是食物生产的重要驱动者。


· 生物技术 ·
用细菌循环塑料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指出,用一组合成细菌可以有效将塑料废物变为有用的化合物。这些细菌可以帮助应对日益增长的塑料污染问题,生产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和产品,如用于黏合剂、绝缘体和制造尼龙等。塑料污染是一个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对环境、野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深远的负面作用。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用改造微生物回收塑料作为产品,但极为复杂且困难重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遗传改造菌株,用于升级改造最常见的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利用这些菌株来处理化学塑料分解产生的两种产物(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他们发现,这些菌株联合处理两种产物时比单用一种菌株效率更高,并且可以将之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和粘康酸盐等,进而用于合成聚氨酯和己二酸。其中,聚氨酯可用于绝缘体、泡沫、涂料、粘合剂,而己二酸可用于制造尼龙。换句话说,这些细菌进一步升级利用了塑料。这些发现表明,改造微生物群体或能促进聚合物升级改造和环境可持续性,并且这种策略也可能应用于处理其他类型的塑料。


撰文:冬鸢、王怡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最新进展公布,LK-99不大可能是室温超导体;日本最早于8月底排放福岛核污水 | 环球科学要闻红色日记 6.26-6.30每天20~25分钟的中高强度锻炼,能抵消久坐增加的死亡风险;月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老”4000万年 | 环球科学要闻性能不俗雄心大,印度“月船3号”成功落月白宫拒港特首赴美,习将如期参会宇宙人(1332期)朝鲜发射失败,韩国又着手打捞;印度公布月船三号着陆后首张照片;俄罗斯发射货运飞船MS-24宇宙人(1315期)中九直播卫星高清播出节目光缆传输业务新进展;印度月船三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俄罗斯月球-25即将发射不得癌症!最丑哺乳动物的抗癌妙招,也能帮助其他物种抗癌;ChatGPT写作业水平超过大学生 | 环球科学要闻中国科学家在猪体内成功培养出人源肾脏;人类不是唯一会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 环球科学要闻睡眠时间长或与大脑萎缩有关;迄今最快半导体,或能大幅提升芯片速度 | 环球科学要闻补充亚精胺,或能延长雌性的生育时间 | 环球科学要闻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再次刷新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怀孕期间食用乳化剂或会影响后代脑部发育 | 环球科学要闻宇宙人(1333期)月船三号漫游车驶上月球表面视频;“电子号”火箭成功重复使用发动机进行发射;摩托罗拉将首发能打卫星电话的手机壳ChatGPT能语音聊天和看图了!五种音色选项,背后模型细节公开​俄罗斯确认发动机未及时关闭是“月球-25”号坠毁主要原因;我国40%以上男性超重 | 环球科学要闻多个团队发表对室温超导材料LK-99的初步验证结果 | 环球科学要闻马斯克xAI发布首个AI聊天机器人Grok,可对话X用户,并能回答“敏感问题” | 环球科学要闻美好韩国室温超导科学家回应:不认可验证委员会的质疑 | 环球科学要闻天气越来越奇怪了今年我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印度“月船3号”成功落月丨科技早新闻《新康定情歌》&《夜太黑》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再次实现核聚变净能量收益 ;“旅行者 2 号”恢复通讯 | 环球科学要闻创造历史!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着陆直电流刺激,能改善细胞的基因表达;房屋和道路也能变成储能电容器 | 环球科学要闻合成生命的里程碑!科学家首次改造了真核生物超过50%的基因组;数学家发现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的方法 | 环球科学要闻东南大学研究者发布室温超导材料复现结果:110K以下观测到零电阻现象 | 环球科学要闻2024年科学突破奖公布,奖金总额高达1575万美元;首次!猪肾在脑死亡患者体内工作2个月,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 环球科学要闻日本核污染水已开始排海;印度“月船三号”成功在月球南极附近软着陆 | 环球科学要闻地球上存在过多少细胞?科学家算出来了;平流层发现金属污染物,可能来自火箭或卫星 | 环球科学要闻宇宙人(1334期)美国和中国都在加速研发;10.79亿;印度月船三号新成果;日本因大风暂停发射运载月球着陆器的火箭判断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科学家提出14条​标准 | 环球科学要闻表现为绝缘体:德国科学家称合成出无杂质LK-99单晶;紧急避孕药与抗炎药一起服用,或能显著提高避孕效果 | 环球科学要闻暗物质不存在?无暗物质宇宙模型又获新证据;“室温超导”科学家学术不端论文被撤稿,并将面临调查 | 环球科学要闻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认;2.5亿年后,地球92%的地区或将不再宜居 | 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