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平凡的一天,吓哭了60万人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开学了,神兽归笼,米粒的作息时间也逐渐稳定。
不再熬夜看球、看电视、拼乐高,夜晚又恢复了宁静,我和米粒爸也终于得空,在米粒睡下之后,看会儿自己喜欢的电影。
前几天我们俩刚刚重温了一部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
尽管剧情早就烂熟于心,但每一次再看,还是会被影片的设定震撼,这得是多么大的脑洞才能想到这样的情节啊!
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这个设定就很像米粒妈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的一类视频。
这些视频一般是流水线上的厂弟厂妹记录生活的vlog。
他们在差不多的时间起床,有时是被闹钟吵醒,有时候是被室友收拾行李的声音吵醒,后者往往是因为适应不了高强度的工作,而选择悄悄逃跑。
这个行为,被称为“提桶跑路”。
他们用着差不多的洗漱用品,便宜、量大是核心筛选标准。
有时候,一瓶洗洁精就能包揽了他们从头到脚的一切清洁需求。
他们做着差不多的工作,都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环。
在这里,一切都能变成流水线作业,甚至连回收餐盘的设施都是流水线。
流水线的那端,也是被精细规划的一批厨工,有人分拣餐具,有人倒厨余垃圾,有人清洗盘子……
厂区的工作内容拍不到,他们的记录视频就到车间的换衣间,锁上手机,然后就是漫长的工作时间。
到了晚上10点半,休息区逐渐热闹了起来。
高强度地工作了一天之后,他们终于有了一些喘息之机。
根据当天的排班情况,有时他们还需要接着上一个通宵夜班。
一小时的休息时间里,他们机械地排着队吃饭、打游戏、刷短视频、或是争分夺秒地跟家人通话。
好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感受得到他们的一丝丝生机。
最让人觉得恐怖的地方就在于,这些视频看似是每天不同的记录,但仔细看看内容,却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
每一天都是对前一天的机械重复,这样的麻木消磨着人的意志。
视频的拍摄者对着镜头无奈地说道:“看到这一幕,你们还能不好好努力吗?”
评论区的回应是,“谢谢你,这比我爸妈讲的那些话好用一百倍。”
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流水线风vlog,看到了真正的流水线工人的日常,他们才会明白,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的绝望和对人的消磨,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米粒妈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一部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片子的主角是一群辍学打工仔。
文章戳这篇《那些没读高中的孩子,现在都怎么样了?》
他们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被工厂流水线磨平棱角,磨去斗志,像个螺丝钉一样没命地转,直到滑丝。
女孩杨玉金是工厂里的女焊工,她打工是想给家里人盖座新房子。
因为焊接芯片对精度要求极高,她工作时不能戴手套,一天下来,双手被飞溅的液态金属烫的满是燎泡,天长日久后留下了一层层的疤。
996算什么?在这一天加班工作超过12个小时,都是常态。
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流水线上,他们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分秒必争。
班长说一句再快点,所有人就要铆足劲赶工,手指被工具扎伤冒血,草草裹上创可贴就成,半分钟工期都不能耽搁。
这里不少人曾是学校里的问题少年,校园里攒架斗殴的刺儿头,来这用不了两天就被磨得没半点脾气。
一位工人在镜头前唏嘘着感叹:“没学历你只能卖点力气,你们读书的、还没出社会的,体验不到我们这种底层的感觉。”
短短30分钟的片子,撕开了残忍的生活真相——吃不惯学习苦的孩子,未来一个也逃不过生活的苦。
可学习的苦有限且回馈巨大,而生活的苦夜以继日,是让人绝望的茫茫无期。
老成的年轻人们苦笑着说“看不到未来”,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未来一眼就看到了头。
幸运的少数人认清这一点,还有机会勒马回头,阿威就是其中之一。
阿威曾经上过大学,但他沉迷游戏接连挂科,最后肄业了。
没拿到文凭,走上社会后他被大多数工作拒之门外。
先是给学生辅导功课,但学历经不起考究;又去制衣厂搬货,每天累得直不起腰;后来开始送外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汗流浃背,日复一日人重复着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工作。
处处碰壁的生活让他明白,学历才是硬通货。
于是阿威决心从头再来。重新备战高考的他,以623分的好成绩考入西南财经大学,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
接受采访时,阿威颇有感触地说:“知识和学历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很重要……我还是想有一个过硬的学历,人生也会有更多选择。”
学习是件苦差事,十几年的时光里,面对的是堆成山的作业,被限制的自由,日复一日被成绩追着跑……这些都能成为孩子们的压力来源。
可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体验过没有选择的艰辛,才知道坐在课堂里读书有多幸福。
对独木桥上的千军万马来说,“读书改变命运”不是空话。
米粒妈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也曾经当过厂妹。
她本以为,大家既然都差不多同属底层,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不说互相帮衬,也起码不要伤害彼此吧。
但事实是什么呢?他们非但没有抱团取暖,反而会为了一点眼下的蝇头小利,哪怕只是多休息半小时这样的“福利”而互相倾轧。
在这里,尊严是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还记得之前昆山某电子厂发放员工证件时,主管随手把证件扔在地上的场景吗?
只要留心观察,这样隐匿的霸凌比比皆是。
这里等级森严,小领导拥有绝对的权威,你不需要有任何的思考,只需要服从。
当时在她们的厂区,唯二素质相对较好、把工人当人看的,一个是大学文化的年轻主任,一个是年过半百的香港厂长……
她觉得,总的来说,经济较发达、受教育高的人群,对底层也更宽容大度。
种种经历,让她获得了死也要坚持学习的动力。
因为底层环境很恶劣,底层的女性更是要承受着全方位的摧残。
除了被男人吸血剥削,还要被女人无情加害。
因为生在底层,那原生家庭肯定是不给力的,多半还会拖后腿,嫁了男人也未必靠得住的,家暴,出轨,看不起妻女是常见的问题。
所以那些日子她满心满眼都只有一件事情:要努力学习。
后来,她成功逆袭,终于离开了那个工厂。
她写下文章,想告诉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女性朋友,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接受向下的自由。
她说,人可以吃苦,但不能没有盼头的活。
还记得那个逆袭谷歌的厂妹孙玲吗?《被500万人围观的逆袭史:舍友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她高中毕业后,因为没过二本线,家里又不愿意出钱供她读书,于是她的学生时代在19岁就画上了句号。
不能上学,她跟着同乡一起去了深圳打工,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流水线上的厂妹。
工厂日夜不休,一个班次12小时,而薪水却只有2300块钱。
日复一日的重复,让孙玲开始厌倦,于是她下定决心改变。
可是只有高中学历的她,无非是在工厂中跳槽,或者在不同的流水线上打转。
后来,她决定要学编程。
她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报了编程班,她一直坚信“我不止于此”,也正是因为这种念头,她敢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果然,没有雨伞的人跑得更快,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孙玲成功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也是她蜕变的第一步。
但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孙玲高考时英语才89分,本身能力就弱,加上只会哑巴英语,只能硬着头皮逼自己说。
上下班的碎片时间她来练听力,平时能说英语就说英语,有时候甚至梦里都在用英文跟别人对话。
从学编程到学英语,孙玲通过学习一点点实现进一步的自我蜕变。
考取西安交大的大专,随后又自考专升本,拿到了深圳大学的本科学历,孙玲再一次拿出了拼命三娘的精神,努力赚钱、攒钱,然后再一次孤注一掷,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再后来,她成为了EPAM(谷歌的外包公司)员工,坐在纽约的谷歌办公室开始工作,年薪82万。
从厂妹,到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员,再到成为谷歌的员工,孙玲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励志”,但如果没有当时的想法和行动,她现在可能还是个厂妹,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米粒妈觉得,或许孙玲没有能力超群,更没有运气爆表,但她有不断向上生长的决心,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的确,这世上从不缺逆风翻盘的逆袭故事,听起来热血又励志,但那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不如一开始就屏住一口气。
我们终究该让孩子知道,在能努力的时候心无旁骛全力拼搏,不留遗憾,也许未来就不用再走这么多弯路。
读书苦可能会苦一阵子,但如果不努力读书,面对未来没法选择想要的生活,才是一辈子的苦!
要永远重视知识的力量,永远不放弃努力向上。
点个“赞”+“在看”,愿孩子们都能懂得能够努力学习也是一种幸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