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们不是完美的孩子,伤害有时无法避免。然而父母子女一场,往往是双方的共同修行,我们都在不断学习“爱”这个伟大议题。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底线和原则,比如你看到几个孩子在水池边玩水,这时,严厉的呵斥声就是一种适时的提醒:那些频繁的,浸透着鄙夷、贬低、冷漠的话语往往带给孩子难以磨灭的伤痕。例句: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你给我滚出去,你别进这个家门!
你别跟着我,我今天就把你丢在这儿!你走吧,以后没人管你!
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会用这些话吼孩子?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家长炫耀自己的“绝招”:如果儿子调皮捣蛋,她就把他关在家门外,很凶地吼他,让他滚出家,不一会孩子就会哭着敲门喊:这时,妈妈再问孩子还敢不敢闹了,他就会哭着说:“不敢了”。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4岁的小男孩独自在街上徘徊,被好心人发现后找来警察。警察带着小孩找家长,没想到见到自己的孩子,妈妈并没有任何欣喜之情,反而冷漠地说:原来,男孩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妈妈可能在气头上,说出了这句令人痛心的话。听说人不能记得3岁以前的事情,看到这个孩子手足无措地站在一边,我多么希望他长大后能忘记妈妈这句残忍的话。“我不要你了”这句话,是暂时的情感抛弃,它是比体罚更冰冷的惩罚。它之所以有效,就是利用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暗示孩子:为了避免失去家长的爱,孩子往往就会选择听话、配合。曾有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被大人吼完,不仅不生气反而会哭着求抱抱?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迫切地想要确定大人没有抛弃他,大人还爱他。大人的拥抱,就是一种回应,让他们重新找回对世界的安全感。害怕被抛弃,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可怕的是,这种恐慌和焦虑还很难排解。“对于我们来说,童年时期没有什么比家长如何看待自己更重要,对“被抛弃”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都可以深深影响我们,即使已经长大成人。”
我们以为靠“撤回爱”制服了孩子、赢了孩子,输掉的却是亲子之间的爱与依恋。例句:
你真没用,你能做成什么事?
教了几遍还不会,你脑子怎么长的?
你看看别人,你再看看你!
你都这么胖了,你还吃!
相信很多大人会说:我吼孩子,是因为他们总是犯错,我是为了教训他们。他们试图从各个角度说明:你很差劲,你谁都比不过,你什么都做不好。曾经看到这样一张海报:一个小孩拿着26分的考试卷,可怜兮兮地看着镜头,他的身上刻着父母对他说的话:成年人懂得对外界的评价提出质疑,小孩子只会照单全收。因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他们依赖于父母的态度和评价建立自我认知,并且深信不疑。很多大人觉得,教育孩子,话说得越狠,孩子越能知错改错。然而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孩子,是在父母吼骂声中越变越好呢?因为在父母的评价声中,孩子看不到任何可以变好的希望,他们失去了信心。那些评判的声音,不仅单纯地让孩子感受到了痛苦,也成为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预言,在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之后,孩子开始“内化”它们:有一类父母,吼孩子时,语气里总是充满了埋怨的味道。
表面上,是在埋怨不听话的孩子,实际上,是在埋怨自己的生活。一个年轻的朋友跟我说,她特别害怕在母亲面前犯错,因为会有深深的罪恶感纠缠着她。小时候,每次犯错,都能听到妈妈无休止地诉苦和抱怨,比如摔碎了一个盘子,妈妈会说:“我不求你能帮我做点事情,我只求你别老给我添麻烦!”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隐隐约约知道妈妈过得不好,所以尽量地表现得乖巧、懂事,遗憾的是,妈妈还是一样不开心。生性敏感的她时常在想:“如果妈妈不生我,她是不是就会过得好一点?”她怀疑自己的存在,嫌弃、否定自己,总是忧心忡忡,孤僻和抑郁一直如影随形。一个孩子,如果时常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厌恶情绪,他会快乐吗?别看孩子小,他们对这些情绪比我们想象中要敏感,他们在父母使用的语言中,深深感受到了“不爱”。喜欢埋怨的父母,往往又脆弱又暴躁,他们通过吼叫,想传达的主旨只有一个:我很痛苦,这都是你的错。我的心情总是很糟——这都是你的错
我每天都很累——这都是你的错
我过得一点都不好——这都是你的错
……
“我的父母不爱我,我在这个家里是不受欢迎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才变得这么糟糕的。”如果连父母都嫌弃孩子的存在,孩子是不可能会爱自己的。如果父母肆无忌惮地渲染生活的痛苦,留给孩子的,是无尽的罪恶感、困惑和痛苦。每次我们谈论“吼叫”这个话题时,总有家长留言感叹教育之难。
有位朋友,自认为在养育女儿这件事上尽心尽力,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一位好父亲。而当他和正在读大学的女儿聊天时,女儿很淡定地列举了一些她小时候,爸爸发脾气时说过的一些伤人的话。我告诉他,父母爱孩子爱到极致,并不妨碍我们偶尔会伤害孩子。同样的,孩子偶尔会记父母的“仇”,也不影响他们深爱着父母。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们不是完美的孩子,伤害有时无法避免。然而父母子女一场,往往是双方的共同修行,我们都在不断学习“爱”这个伟大议题。亲子之间,在不同阶段充满了无休止的、大大小小的冲突,我们都需要在这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作为父母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力量,让孩子在安全、和谐、充满善意的环境中长大。当然,做到这一点确实非常不容易。但我相信,你能打开这篇文章,你能阅读到这里,至少说明你想往好的方向走。对孩子来说,对家庭来说,这就是一个好的信号。原创不易,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在下方点个【在看】!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