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大自然经过一年的沉淀蜕变成最浓郁的色彩,空气抚平了燥热的线条迎来最舒适的温度,若是一年只能送自己一场旅行,此时正是出行的最佳时节。
老舍说:“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在中国一众秋色中,北京的秋可能不算是最绚丽的,但一定是最有底蕴的。
黄瓦红墙下,幽深胡同里,高楼林立的街道中......北京的秋,虽很短,但毫无保留地展现着。
也正是看过了北京的秋,才明白城市里的秋色一点也不比大山大河逊色。
北京的秋天,把最华贵的几笔写在了故宫,它用一曲红与黄的旋律,谱写岁月的长歌。一片片黄色琉璃瓦鳞次栉比的排列,在秋日的柔光下闪烁着金光。在亲眼看过故宫的秋之前,以为不过是成片的银杏铺就成的烂漫,直到身临其境,才发觉硕果累累的柿子树、石榴树都是点睛之笔。
即便你只是走在故宫的长廊,也能靠听觉和触觉感受到秋天的温柔,是树叶被风刮过荡起涟漪的声响,是秋风拂过肌肤的清凉。行走其中,不自觉地就放慢了脚步,身边的一切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说着大明,说着清宫,说着今人的故事,说着动人的传承。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颐和园,是每一个来到北京的游客一定要打卡的地方。试想近处,则被芦苇虚化了界限,一眼望去的颐和园是特别有层次的。虽然地处北国,却满是江南韵味,你甚至可以套用任何描绘江南的诗词来形容这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凉,传来一片悦耳声。待到黄昏时分,暧昧的暖光降低了景物的像素,山水、凉亭都隐去了细节,只留下几笔线条。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一小部分建筑的基址尚可找到,遥想当年盛世之时是何等的辉煌精美而又怡情雅致,但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牌子,牌子后面则是大片的荒芜。
感伤被摧毁的园林和被偷抢的艺术,也感恩和平的现在我们可以在圆明园游览和回望历史。它被称为“天下九塞”之一,是明长城景色中的精华,也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它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盘卧在绵延的山巅,沉稳寡言又气吞山河。视角的渲染,色彩的冲击,情绪的递进,都会给你一种出乎意料的享受。
1986年,香山红叶就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京城最浓的秋色。
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在经过雨水的洗涤之后,原本火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妖艳。太阳从大山背后慢慢升起来,懒洋洋地照射在层林尽染的山坡上。再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霎时间,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坡峰岭的红叶主要是以黄栌为主,满山的红叶,层林尽染,红绿黄相间,好像上帝打翻的颜料盘,点缀了整片山林。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各种颜色和明度的秋叶别有一番情致。从山上看去是一片片层叠的红色,也有还未来得及变色的绿色和黄色叶子。宛若上帝手握一把蘸了红色颜料的油画刷,刷到哪里,哪里就红了。灵山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养殖场,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在天然氧吧般的环境中,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红螺寺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自古便是北京地区拜佛祈福的圣地。寺周林壑荫蔽,藏风聚气,古朴幽静,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寺这一方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红螺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殿附近的红螺寺主寺区和五百罗汉林,另一部分是山顶的观音庙。据说红螺寺求姻缘灵验,观音庙则求子极为灵验,有需要的可以带着虔诚之心去拜一拜。在北京有一条非常有名的网红路,正是雍和宫入口处的银杏大道。秋韵最浓的时候,这里看不到任何杂色,只有一片纯净的金黄,从地面一直蔓延到天上。与此同时,雍和宫作为北京香火最旺的祈福圣地皇帝的府邸,同时也是乾隆帝出生的地方。不管何时都有数不胜数心怀虔诚的人,拿上一束香,来这里诚信祈福。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电子工业老厂区,随着时间发展旧厂区逐渐萧条,但却吸引了很多艺术家聚集在此,大胆描绘自己的梦想,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同为北京的名片,798艺术区像是注入北京的一股新鲜血液。这里保存了众多老厂时期的机械,无需刻意去布景,除了众多涂鸦墙、文艺小店、老厂机械可以做道具拍摄。除文化创意工场外,还改建了不少咖啡厅、酒吧、西餐厅,成为一处旅游者和艺术创意人都喜闻乐见的地方。红砖美术馆与其他美术馆在建筑构成上的最大不同,就是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意象精心打造的现代园林,构成了参观体验和建筑结构上的双重延伸。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进场后的圆形剧场周围散落着高低不一的小红砖,供人休憩,游人较少的时候拍全景,随便一个快门都是一张大片。从展览馆出来向后院走去,有好些可以攀爬的楼梯,红砖与青砖也在这里开始了它们的过渡,从光与影的变化莫测走向江南园林的神韵。北京的美食文化,就跟这里的人文历史一样,同样是博大精深的。薄到透光的小饼,卷着皮脆肉嫩的烤鸭,再用小葱沾点甜面酱,喜欢吃的还可以来几条黄瓜,你就说谁能不爱这一口吧?还有看似寡淡却特别醇香的铜锅涮肉,一锅清水,几片姜,几段葱段,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爆肚讲究的是火候和麻酱料,火候过了嚼不动,轻了则嚼不烂,一定要刚刚好才会脆脆的。炒肝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餐,汤汁油亮,肝香肠肥,味浓不腻,蒜味十足,不会过于糊嘴,汤汁稀而不懈。面茶不是茶汤,而是糜子面煮成的糊状物,上面淋上北京的二八酱,溜着碗边转圈喝更香。喜欢油炸的不可能不爱焦焦脆脆的炸灌肠,沾着蒜汁一起吃,香而不腻。劲道的手擀面,简单的菜码,咸香的炸酱,一碗简单又好吃的炸酱面就好了。北京不缺网红美食,但传统之所以是传统,你尝了就知道缘由了。
它就像是小时候记忆里的样子,有奶奶门前的银杏树,也有电视里看不腻的《还珠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