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的李先念,被毛主席誉为不下马的将军,全力支持邓小平创立特区,74岁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先念毕生为信仰奋斗探索,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李先念的初心是信仰坚定、意志坚强之心,是文武双全、勤奋学习之心。李先念的初心之路,就是他的求索奉献之路。
1、从大别山区走出的“小木工”
1909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六),李先念出生在大别山区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九龙冲李家大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乳名全伢,号克念。在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八,是个“老幺”(年龄最小)。
从8岁起,李先念就开始跟父兄下田劳动,放牛拾柴,也干些家务杂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贫困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李先念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家里总是糠菜半年粮,就着干锅菜,有时用块布蘸点油,放在锅里擦一擦,就算改善生活了。”
1919年春,10岁的李先念进入李家大屋的私塾读书。他知道家境贫寒,父亲和伯父让他读书很不容易,自己又是李家祖祖辈辈破天荒能进学堂读书识字的人,所以学习上特别勤奋,成绩在全班数一数二。
李先念在私塾读了一年,又转到冯家湾韩氏祠堂私塾读了一年。但这里的费用高,家里拿不出,父母亲只好无奈地让他停学。
第二年,父亲考虑到孩子将来的生计,便再三托人求保,把李先念送到地主吴立久家的杂货店当学徒,以便混口饭吃。
◆李先念旧居。
李先念在吴家店里学徒,只能无偿地出卖劳力,店东稍不顺眼,就又打又骂。李先念有骨气,一年后,愤然离开杂货店,回到家中。
李先念要自谋生路,和父母亲反复商量,选择了木匠这个行当。
这是李先念举步人生的关键一步。木匠生涯,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剥削和压迫,从而在内心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这期间,李先念广泛接触社会,耳闻目睹许多不平的现实,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愈加同情穷苦人,憎恨财主老爷们。刘华清等回忆说:“我们当中,有的家与先念同志家只一河之隔,儿时就知道先念同志的名字,听说过他为穷人打抱不平的事迹……凡是穷苦人家求他做木工活,他都热情相助,而对地主豪绅家,他却不情愿去干,就是干了,也不认真,还要他们多付工钱。他这种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朴素的阶级感情,在穷苦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小李木匠’。”
有了这身木工活手艺,在亲戚的推荐下,15岁的李先念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告别亲人,只身前往汉口,在汉口球场街的陈福记寿器店里学徒谋生。
李先念参加革命后,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做棺材出身的”,他却风趣地回答说:“我是给旧社会做棺材的。”
因经常走街串巷,李先念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中深切体会人民的疾苦,开始接受共产党的革命宣传,思想认识有了新的发展。
2、在白色恐怖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了。7月,武汉汪精卫集团又召开所谓“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形势进一步恶化。黄安县农民运动,在各种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下,从胜利走向失败。
此时,已由武汉返回家乡并投身农民运动的李先念,第一次在腥风血雨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自从农民运动兴起后,黄安、麻城、黄陂等地的土豪劣绅,不甘心失败,纷纷逃往河南光山县境,与那里的反动势力会合,发展地主武装,形成了一个顽固反抗和积极破坏农民运动的大本营。
面对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黄安县的农民自卫队和武装群众,在董必武派来的湖北省警卫营的援助下,坚决自卫,英勇反击。
“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实行“清党”,疯狂镇压革命力量,黄安的形势急转直下。
此时,李先念虽然还是一名共青团员,但却从新的县委领导和许多誓死不向敌人低头的革命烈士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硬骨头精神,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璀璨光芒。
李先念决心在白色恐怖下顽强战斗,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詹献庭、熊邦山等,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鼓励:“先念呀,好好地干,接受考验,你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
◆黄麻起义纪念碑。
党的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黄安、麻城两县县委根据湖北省委的暴动计划和指示,组织了 “九月暴动”。
起义的时间定为1927年11月13日晚10时。起义队伍进城后,活捉县长贺守忠等贪官污吏及土豪劣绅多人,并释放了监狱的全部政治犯。黄安城首次落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手中,大别山区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和正规工农革命武装诞生。
而这一切,给武汉等地的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大的震动。他们企图迅速扑灭黄麻地区燃起的革命烈火。
从11月27日至12月5日,敌第30军独立旅和第12军教导师,先后分别向黄安进击。8日,敌军复据麻城。至此,黄麻起义严重受挫。
此时,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刻,年满18岁的李先念经韩爽先、李泽信介绍,于1927年12月17日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一所破旧的茅草屋里,他面对鲜红的旗帜许下了无悔誓言。李先念回忆说:暴动失败后,有些人溜了,有些人叛变了。我这时加入了共产党。随后我们就把保长杀掉了。我同我的侄儿李泽信,还有韩爽先,三人组成支部,受在七里坪的黄安县委领导。民团要找我们,我们就逃到山上去。
李先念在如此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宣誓入党,不仅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夙愿,更显示了他忠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大无畏气概和坚定意志。
3、 从“死亡之海”活下来的“不下马将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红30军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新的战略任务。
1937年3月,2万多人的红军西路军在极其不利条件下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归于失败。之后,部队分成三个支队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李先念率领仅剩的千余人,翻越祁连山,摆脱追兵,从人迹罕至的冰峰雪岭中蹚出了一条生路,经过47个日夜的艰苦行军,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最终400余人进入新疆,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种子。
◆1937年4月底,李先念率西路军左支队到达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
对此,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李先念 “是不下马的将军”。徐向前也夸赞道:“李先念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
1937年12月26日,经过西路军征战的李先念乘汽车离开兰州,经西安到达延安,住在中央军委招待所休息待命。
年底的一天,毛泽东接见了李先念、程世才等。晚饭后,毛泽东和他们谈起了西路军。毛泽东高度肯定了西路军广大的干部和战士的英勇顽强。
毛泽东知道李先念是工农出身,就安排他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着意培养。入学不到两个月,抗大第三期结业,李先念又转入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之后,抗大和马列学院的广大学员都陆续安排了工作,走上抗日前线。因受张国焘错误的牵连,组织安排李先念到八路军第129师当营长。
从军政治委员降至营长,连降六级,这是一般人所难以接受的,可李先念坚定地服从组织安排。此时,他想的是只要能扛枪打击日本侵略者,干什么都行。
后来,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下,李先念没有到八路军129师当营长,而改任去新四军第4支队当参谋长。
4、在中原突围中展现雄韬伟略
1938年11月23日,李先念等跟随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离开延安赴中原。刘少奇先去了豫西后,李先念于12月26日到达河南竹沟。成立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时,李先念任军事部部长。这样,原本去新四军第4支队担任参谋长的李先念就留在了豫鄂边。
1939年初,李先念率领一支由160余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南下,向武汉外围敌后挺进。在极端复杂困难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在武汉外围敌后创建了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创了一个敌后的独立作战区域。
◆李先念在河南确山县竹沟的办公室。
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李先念开创的中原抗日根据地,已经控制了38个县,9万平方公里、1300万人口,拥有5万正规军和民兵30余万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胜利地完成党中央、毛泽东布置的发展任务,为赢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8月,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的兵力,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
10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以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与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组成中原军区。从1941年2月开始任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委的李先念,临危受命担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军区的部队,展开了艰苦的斗争。
在中原军区组建前后,李先念指挥部队发起了自卫反击的桐柏战役。
为争取主动,战役结束后,李先念将主力向大别山区转移。
◆1945年,李先念与王震在一起。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双方代表签署停战协定后,国民党军仍继续增调兵力包围和进攻中原地区,至6月下旬,用于包围中原军区部队的兵力增至30余万,将中原军区部队压缩围困在方圆不到一百公里的狭小地域,妄图“一举包围歼灭”。
李先念根据中共中央于6月23日的“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作出了主力以南北两路向西,其他在东西北线行动的分路突围、相互策应的具体部署,并选定敌人在7月1日发动总攻之前,于6月26日夜指挥中原我军出敌不意,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内层包围圈,展开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
李先念亲率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所在的北路主力,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秘密移动。29日晚,从信阳以南李家寨至柳林车站间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越过平汉铁路,向西北方向疾进。
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部队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军,从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华北、华东解放区部队的作战。
李先念在中原突围前后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地显示了他全局在胸、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临危不乱、运筹帷幄的雄韬伟略,娴熟高超、运用自如的指挥艺术。
5、主政湖北的“勤务员”
1949年2月,李先念赴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此时的李先念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部队工作,还是到地方工作,时任中原局书记的邓小平为此还专门征求过他的意见:“你是想要回3兵团工作,还是想等着湖北解放后,回湖北做地方工作。”
◆1949年3月,李先念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摄于西柏坡。
李先念从参加革命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湖北战斗和工作,对湖北的情况比较熟。面对这一情况,李先念选择了后者。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后,中央任命李先念为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全面主持湖北的党政军工作。他以“为人民服务当勤务员”为己任,坚持走群众路线,以问题为导向,倾听人民呼声,不断探索地方执政经验。
李先念一上任湖北,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黑白之战”。黑指的是煤炭,而白指的是粮食和布匹。
中国饱经战乱多年,在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的时代,物资就是经济的硬通货。湖北刚刚解放初期,大量的不法商人就开始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也因当时湖北政权初步建立,黄金白银的价格疯狂上涨。
面对物资严重不足、物价不断飞涨、人心惶惶的局面,李先念周密部署,果断应对,联系上海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往湖北调集物资,很快稳住了市场,有效打击了投机分子,表现出卓越的经济工作才能。
◆1949年,李先念在武汉。
1952年,李先念兼任中南财经委员会主任,主管中南区的财经工作,感到任务的紧迫和艰巨。他在经济工作中不断学习经济理论,探索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的规律,号召“共产党员应当努力学会做经济工作”“搞好经济工作,学好经济工作,不然,社会主义的美好将来是不会来的”。他从实际出发,认真探索工业化建设和财经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积极推进了三一五厂、二汽等20多个国家重点项目。
李先念在湖北的工作干得很出色,短短几年间,他领导湖北人民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团结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他结合湖北实际,坚持以稳定农村、发展农业为重点,兼顾城市,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管理,稳步推进工业建设,使湖北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6、成为新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之一
1954年,党中央决定撤销各大行政区,并抽调具备财政经济管理能力的干部来北京工作。
当时还兼任着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李先念被陈云看中,陈云向毛泽东与周恩来推荐,由李先念出任财政部长。
陈云推荐李先念任财政部长,是有着自己的考量在里面的。他的依据是:一、李先念45岁,这个年纪,在当时的高级干部中是比较年轻的;二、他头脑清楚,对许多经济数字,都能印在脑子里而不忘记;三、爱学习,爱钻研;四、李先念在过去各方面工作中都有成绩,有开创精神。
1954年5月,李先念到北京后,陈云直接找李先念谈话,开门见山地对他说:“中央的意见,是调你到北京,出任国家财政部长。”李先念一听,顿时感到有些忧虑,他连连推辞:“我过去长期打仗,文化不高,没有学过经济学,难以胜任财政部长这样重要的职务。希望中央理解我,并另外考虑人选。”
陈云耐心地听完李先念的解释,又慢慢地劝说他:“中央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相信你一定能胜任。”
陈云找李先念谈话后不久,邓小平也把他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当时李先念任财政部长,是接邓小平的班。邓小平对李先念说:“我过去也没有学过经济,也没有当过财政部长,这不是也当了吗?你还是当吧,我相信你。”
即便是有邓小平出面,李先念依旧感到有很大的顾虑。希望邓小平理解他,另外选更合适的人当财政部长。
◆1954年,李先念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李先念反复推辞,并不是推卸责任,相反却是经过深思熟虑。战争年代下,他操心最多的还是前线打仗的事儿,之前虽然接触过一些经济学上的课程,但整体上兴趣并不大。现在让他出任财政部长,李先念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过,毛泽东似乎并不这么认为。1954年6月1日,毛泽东听说李先念到北京后,专程邀请他到中南海谈话。鼓励他适应新环境,干好新工作。李先念再也说不出任何话来,只好点头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
李先念当了财政部长后,又于当年9月出任了国务院副总理,配合周恩来、陈云搞经济建设。
专业知识不够强怎么办?李先念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计划就一个字:学。
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李先念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用一年的时间看完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毛泽东有关经济学的论述著作,再用一年的时间掌握财政、经济方面的相关知识,熟悉有关的政策以及法规。
除了读书以外,李先念还积极请教那些财政经济专家,每次李先念主持召开财经会议时,都时刻注意倾听专家的意见,听不懂时就反复地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对于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以及前财政部长邓小平,李先念总是十分尊重,也时常去请教他们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的意见。从陈云那里,李先念也学习了不少有关财经工作的经验。
◆李先念与陈云在北京。
很快,李先念就承担起了一个财政部长的职责,并成为中央领导财政经济工作的专家。
在领导财政经济工作中,李先念立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认真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国家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他积极主张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信贷收支平衡,确保包括156个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
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李先念针对私商的社会主义改造过速发展的问题,积极建议城市要允许私营零售商继续经营,农村要恢复集市贸易,允许农民出售完成统购任务之后的多余农产品,并发挥小商小贩在农村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力主压缩财政计划指标,反对冒进。
李先念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并称李先念为中国经济工作中的“四大名旦”之一。
◆1962年,李先念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期间,与毛泽东、李富春、乌兰夫在一起。
李先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二十多年,长期分管财政、金融、贸易等工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倾注了大量心血。
7、做改革开放的“探索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先念着手开始恢复中国的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者”,李先念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1979年国民计划经济中,原定的计划偏大,资金和材料有着明显的不足,财政赤字。针对这一情况,李先念迅速与陈云进行了沟通,又一起联名致信中央:
“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避免出现大的‘马鞍形’;……钢的发展速度不仅要制订五至七年的计划,而且要制订直到2000年的计划;借外债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虑国内的投资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渐进。”
根据李先念与陈云信中的意见,1979年3月下旬,经党中央研究,决定成立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陈云任主任,李先念任副主任。
尽管经济调整方针在实施,但是事后李先念却发现,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还是安排过大,致使财政出现了170多亿的赤字,1980年国家财政又一次出现了127亿元的赤字。
◆邓小平和李先念亲切交谈。
邓小平对国家经济状况十分关注,立即与陈云、李先念商量,全面打开经济调整的重要局面。
经调整国民计划经济后的1981年,财政赤字从前一年的127亿元,下降为25亿元。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国民经济计划调整,为80年代中国经济腾飞,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李先念也是决定创立深圳特区的领导人之一。
1979年元旦刚过,一份报告就摆在了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主管国家经济的李先念的办公室。
报告是交通部香港招商局董事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写来的,报告的内容就是关于在深圳市蛇口半岛开办工业区。
对特区建设十分重视的李先念,立即召见了袁庚,并询问他的看法,准备充分的袁庚为李先念展示了一张地图,在充分听取了袁庚的汇报后,李先念拿起了铅笔,在地图上南面半岛上划了一条横线,并对袁庚说:“给你们一块地可以,就给你们这个半岛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李先念高瞻远瞩,全力支持邓小平。他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克服“左”的倾向。李先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指出,“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的道路。”
◆1983年6月21日,李先念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
1983年6月,74岁的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在国家主席这个位置上,晚年的李先念更是初心如始。他十分重视在改革开放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强调“把经济的发展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劳动者经常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病逝,享年83岁。
遵照李先念的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被洒向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另一部分被埋葬在了北京八宝山国家公墓里。
墓碑,没有名字,也没有生平,只有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以及24个大字:“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
这24个大字,既包含了李先念的名字,也是他这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