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3岁的刘华清准备退休,邓小平却说:你当军委副主席
来源:帝哥说史
作者:帝哥说史
2012年9月,随着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一个延续百年的中国航母梦终于成真。毫无疑问,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航母梦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刘华清。
在刘华清上将近70年的军事生涯中,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占了三分之一,他为人民海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航母之父”。
刘华清
但刘华清和大海结缘,曾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意外,他曾说:“我是山区长大的,以前从未见过大海。没想到,30多岁后竟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2年2月,时任人民解放军第10军副政委的刘华清接到中央军委通知,让他立即飞赴北京,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要找他谈话。刘华清感到非常疑惑,海军司令员约谈话,不会是要我去海军工作吧?
果不出刘华清所料,肖劲光见到他后,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刘华清同志,欢迎你到海军工作。”
然后肖劲光向刘华清介绍了海军建设的情况:海军机关已成立两年,现在摊子已经逐渐铺开了,到处都需要人,总部答应了海军可收从全军范围内选调干部,经过研究,组织决定安排刘华清到大连海校担任副政委。
肖劲光
刘华清听后连忙推辞说:“我文化水平低,哪能办海校?”
肖劲光却说:“你在西南军政大学不是办过学吗?(刘华清曾担任过西南军政大学党委书记兼政治部副主任)”
刘华清说:“那个学校与海军学校不一样,我不懂海军。”
肖劲光笑着说:“海军建设对我们大家都是新课题,需要边干边学习。你打过仗,办过学校,又年轻,这都是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能办海校?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
刘华清听了这番话后,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也就不再推辞了。1952年5月4日,刘华清正式到大连海军学校上任,具体主管学校政治工作。
刘华清
刘华清到任以后,很快便发现学校的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之间关系隔膜甚深,相当一部分教学人员思想压抑、不安心工作,甚至有很多人公开提出要回原单位或者到地方工作。
刘华清经过调研,发现问题主要出在管理人员身上,他们部分人对教学人员存有偏见,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认识不足。
刘华清于明找到了副校长张学思,建议从统一党员骨干的思想入手,解决教工团结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张学思非常赞同刘华清的看法,在他们的推动下,1952年5月21日的大连海校第一届党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思想领导,进行建军路线教育,密切新老干部间关系,以革命精神和革命办法办好学校的决议》。
《决议》号召全校的各级党组织都要重视做教员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思想进步,所有的党员都要团结全校教工,在生活上给予他们适当的照顾。随着决议的落实,学校的教学人员不仅没有减少,到1954年时反而猛增到了400多人,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刘华清(右一)陪彭德怀视察学校
1953年3月,张学思调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海校副校长一职由刘华清兼任。当时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虽然兼任校长,但由于海军建设的摊子大了,所以学校的工作实际上由刘华清主持。
刘华清在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大抓学员们的实践训练,每学年他都要组织学员进行12周的海上实习,把学员拉出去经受风浪的洗礼。他有一句名言:“未识海上风浪的水兵,算不得真正的海军。”
1953年夏天,刘华清带领部分学员进行了一次海上实习,这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海。
上舰以后,舰长要把自己的舰长室让给刘华清住,但他却拒绝说:“舰长室只能你住,这是工作需要。”
刘华清虽然是个老兵,但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大海的力量,有一次船在海上行驶上,突然遇到了七八级大风,一下被抬上浪峰,一下又被抛进波谷,舰体横向倾斜达30多度,刘华清和大多数学员一样都吐了,但他还是坚持来到广播室,鼓励大家好好地在风浪中锻炼自己。
朱德和刘华清(右)
这次出海给刘华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这次出海,让我初次认识了大海,体会了海上生活的艰苦。我想这只是近海和内海的实习,一旦要去中远海,需较大的实习舰艇才行。”
1954年6月,刘华清等9名海军的领导干部被选派赴苏联海军学院留学。刘华清刚听到这个消息时,颇有些顾虑,毕竟自己已经38岁了,又不懂俄文,数理基础又差,学习肯定会有许多困难。
但刘华清转念一想,派自己出去学习是组织的信任,自己决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于是他开始了出国前的学习准备。刘华清的妻子徐虹霞是俄语翻译,于是他请妻子帮自己补习俄语,又找了几个人帮自己补习数学、航海知识。
1954年8月,刘华清等人坐了一路火车,到达了位于列宁格勒的海军学院。9月初,学校正式开学,9名中国学员组成了一个班,刘华清被选为班长。
刘华清
学院将刘华清等人的教育计划定为3年半,预科半年,本科3年。开学以后,学校的课程非常紧张,每周学习6天,每天8节课,晚上自习3-4小时,星期日才能休息。
预科阶段主要是为本科学习打基础,总共有3门课程:俄语、海军常识、苏共党史。刘华清此前断断续续学过一些苏共党史,海军常识他也在出国前恶补了一些,这两门课对他问题不大。最让他伤脑筋的是俄语,许多单词拗口,难以读得清晰、准确,也不好记忆,特别是动词变格、变位,记起来很难。
但刘华清并不放弃,学员们的翻译徐执提就住在他隔壁,他经常去找徐执提求教,放暑假回国时他也找妻子恶补英语,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已经能够轻松听懂苏联教员用俄语授课了。
转眼3年多过去了。1958年初,刘华清迎来了毕业考试。他最终的成绩是:全部课程21门,其中8门属考查课,不计分;其余13门课,10门是优,3门是良,总评优秀。
海军学院给刘华清的鉴定是:
“在海军学院学习期间,该学员表现了高度的纪律性。作为集训班和中国学员班的班长,极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学习成绩优良。”
1958年2月,刘华清回国,担任了旅顺海军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1年8月,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任命刘华清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长,此后的20多年,他历经了多次职务变迁,但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在海军工作了。
刘华清
1982年8月28日,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对于这次任命,他有些犹豫,因为这时他已经66岁了,在精力上已经不如从前,而且他在副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已经干了两年多,分管业务已经很熟悉了。
后来邓小平找到刘华清说:“你还是要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
面对老首长的重托,刘华清不再推辞,欣然上任。
刘华清和邓小平
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海军的建设在这10年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刘华清上任后发现:海军司令部大院的办公区和服务区、生活区毗连,军人和职工、家属、子女混杂,毫无秩序可言,机关作风松散,管理松懈,纪律松弛。这令他感到触目惊心!
刘华清决定首先从海军机关开刀,进行纪律整顿,整顿的内容就是院容、军容、风纪、工作秩序。经过他的狠抓,机关的整顿效果十分明显,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赏。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华清的足迹遍布我国的海防线,他对海军上下的大大小小的机构单位,都进行了一次巡察。他在了解了情况后,先后进行了大小数十项改革,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海军面貌焕然一新。
刘华清视察海军部队
后面的几年,在刘华清的改革下,海军建设的势头非常好,外媒曾这么评价:
从80年代以来,大陆海军确有颇大的起色,如水下潜艇发射导弹,使大陆具有在核战略中极为重要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各分舰队远航外洋,向南太平洋水域发射火箭,南沙群岛中越之战,南极考察等等,所有这些,促使大陆海军走向世界、走向了外洋……
1987年2月27日,中央军委召开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总参关于“七五”全军主要战斗装备规划设想的汇报。会议认为,“七五”期间军队装备建设,发展顺序应为陆军、空军、二炮、海军。
海军排在最后,让刘华清有些坐不住了,更让他吃惊的是,总参一位领导在会见外宾时公开表示,我们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
刘华清决定首先找老司令肖劲光,向他谈了自己关于造航母的看法:“现在搞航母,技术水平提高了,经济上也强多了,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财力、技术仍有困难。所以不能等,要早论证,早研究,这样才有主动权。”
刘华清和肖劲光(右)
肖劲光非常支持刘华清的想法,专门撰写了《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海军》一文,并在《海军杂志》刊登。
1987年3月,刘华清就此专门向总部机关作了汇报,提出了建造航母的需要与可能,他说:“海军绝不能再搞那些简易、粗糙、水平低、质量差的装备,我们想通过发展航母,引出海军装备发展的路子来。现在我们这样规划,30年后就会看到效果!”
邓小平非常重视刘华清的意见,同年11月,他亲自点将刘华清出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并委以统揽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之重任,使他成为继聂荣臻元帅之后,共和国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战线的又一位领军主帅。
刘华清
此时的刘华清也已经71岁,他已经在海军司令员任上干了5年多,此前比他小两岁的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已经退出了领导岗位,他觉得自己也是时候该退休了。
但邓小平对刘华清说:“调你到军委来工作,就是考虑到军队要搞现代化,现在全军熟悉科研装备的就你了。调你来就是抓装备,抓现代化!”
邓小平和刘华清
此后的十年是刘华清政治军事生涯的巅峰十年。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加速实现海军现代化成为民族意志的表达,更是刘华清孜孜以圆的大国海军梦,他开始大力推动航母的研制。
1989年11月,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主动又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一职,他提名刘华清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知道这个决定以后非常吃惊,因为此时的他已经73岁,确实想退休了,他马上去找邓小平,希望能够换其他人。
但邓小平却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刘华清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好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聂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看资格好。”
但可惜的是,刘华清没有在自己的任期内促成航母立项开工建造,这可谓是他70年军事生涯的最大遗憾。
刘华清
2004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航母工程立项上马,此时已经88岁的刘华清高兴地说:“航母上马,我‘走’也放心了!”
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在他去世半年后,通过改装苏联时期的航母“瓦良格”号,中国海军拥有了首艘航母平台,并在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老将军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