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介入公共话题,松一点还是紧一点?
主编温静导读:在上月微博官方首次向媒体公开热搜机制以来,用户对微博热搜的许多疑惑得到了厘清,但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一些新探讨——作为不可忽视的传播主体—自媒体在社会话题上是否有主持资格?在机构媒体存在缺位情况时,是否能适当放开自媒体获取社会类话题主持条件限制?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刘松林
微博,是具有公共属性的媒介平台,微博热搜,则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在大众传播和公共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上月微博官方首次向媒体公开热搜机制以来,用户对微博热搜的许多疑惑得到了厘清,但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一些新探讨——自媒体在社会话题上是否有主持资格?在机构媒体存在缺位情况时,是否能适当放开自媒体获取社会类话题主持条件限制?
8月初,东北暴雨时微博热搜话题量少,相反文娱热搜霸榜,引发了公众批评。原因一方面是平台只依靠算法,单纯按照热度排列灾害新闻报道和文娱内容,另一方面则是机构媒体暴雨相关话题主持、发布少。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机构媒体响应慢,自媒体权利有限,很容易产生传播的“真空”。
近期的武汉公交事件,再次放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2023年9月11日6时,武汉一辆903路公交车突发交通意外,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
让人意外的是,直到13日13时,微博话题#武汉一公交突发意外致2死3伤#才被@北京青年报 主持发布,在16时37分话题位列主榜第50位。
而在同一时间,武汉同城榜前三的话题分别是#林俊杰武汉官宣##女生食堂吃饭太热自己掏手机开空调##林俊杰武汉#三个话题。
两天过后才有机构媒体主持话题,存在明显延迟;同城榜单中,社会新闻再次让位于娱乐事件和生活小事,这个突发事件的传播逻辑与东北暴雨的热搜情况如出一辙。
根据微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微博热搜主要由热搜关键词和热搜话题两种形式构成,热搜关键词由网友搜索行为和讨论行为产生,热搜话题则需要由话题主持人产生;被大量网友搜索和讨论的关键词或者话题词,都可能成为热搜。
可以说,有创建某个话题页面具有相关管理权限的主持人,能很大程度上决定话题生成及后续的传播影响力。
而社会类话题的主持人目前主要是机构媒体,机构媒体缺位时,自媒体却难以获得主持社会类话题资格,上述情况频频出现,对于自媒体更大程度获取社会类话题主持资格和权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技术赋权的自媒体
有重要补位价值
全媒时代,自媒体与机构媒体之间互相竞合,互为补充,关系越发紧密。
机构媒体具有内容深度、权威性和专业性等方面的优势,而自媒体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互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普通大众可以主导信息传播活动,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其所见、所闻的事件,人人都可充当社会的“通讯员”,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权力资源。因此,关于自媒体更大程度获取社会类话题主持资格和权利的呼声,有着很大合理性。
具体而言,在激发公众对重大公共议题关注方面,自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常常有自媒体出于私利或功利的动机,抢先设置议题,引发社会关注。例如发生在8月6日凌晨的山东平原县5.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自媒体和大量用户在微博中搜索和讨论地震相关信息,在机构媒体还未及时跟进报道时,自媒体和用户便合力将“山东地震”“河北震感”等关键词送上了热搜,并在第一时间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渠道。
在武汉公交事件发生后,也是大量自媒体和用户第一时间发布现场情况,助推其热度扩散,进而引发了机构媒体的关注。在这一事件中,因为自媒体主持社会时政类话题有一定限制,导致事件前期并未获得广域关注,如果自媒体能更大程度获取社会类话题主持资格和权利,这类重大事件前期的传播辐射力或许会更强。
从传播视角来看,自媒体也能通过公共对话促进社会治理。在机构媒体主导的舆论场中,议程设置的主题多数都是党和政府所倡导和强调的主旋律内容。与之相对应,不少自媒体反映和表达出来的民间舆论,其主题则呈现草根化、多元化的态势,能够推动官方与民间的对话沟通,互相补充共同建构一个理性积极的讨论氛围,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在置身于相对有限的表达语境和相对受限的报道环境下,自媒体所具有的公共性价值理所应当被看到,微博平台主持社会话题的权限,也应该有解锁的新可能。
自媒体需更“自律”地介入社会话题
看到自媒体的社会价值,也应该看到自媒体因为缺乏“把关人”机制、常以特定的价值观念干预现实等各种缺陷和问题。我们呼吁自媒体能更大程度获取微博社会类话题主持资格和权利,但同时也强调自媒体的“自律”和各方的“他律”。
由于自媒体存在良莠不齐、追逐流量、可信度低、放大情绪等弊病,而社会类话题具有影响力强、舆论风险高等特点,在争取能更大程度获取微博社会类话题主持资格和权利同时,也需要对自媒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化信息真实性,坚守法律底线,产出优质内容,应该成为自媒体的自觉和追求。
平台方也要加强把关审核,承担起对热搜榜的“把关、筛选、过滤”任务,对自媒体获取社会类话题主持资格和权利,给予支持的同时也要对转入门槛进行调整。作为平台,热搜的衡量标准不能仅仅是算法热度,虽然微博等平台更多职能是信息的展示窗口,但舆论场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庞杂,信息最终的展示结果某种程度也跟平台的品牌公信力深度捆绑,平台对于传播这只“看不见的手”必要时需有施行干预的主动性和合理方案。如同经济政策一样,需要将市场规律和宏观调控结合,平台也需积极作为,将防刷视作“算法”的一部分,建构合理防刷机制,规避水军等力量对热搜结果的影响,让热搜的最终呈现既符合传播规律,也符合公众期待。
目前,微博热搜已经构建了搜索行为防刷、讨论防刷、互动防刷3套体系,通过用户层、行为层、内容层等不同层次设定防刷策略,去除异常数据,这套机制已经成为热搜算法的一部分,让微博热搜在日常运作中保持着相对客观的社会反馈。
除了平台加强把关外,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也需要加强对自媒体乱象的整治,跟平台形成合力营造清朗自媒体舆论空间。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针对自媒体的专项治理行动,采取了重点清理违规信息、处置违规账号、永久关闭账号等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对于防刷等乱象仍然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共同治理,社会公众也应对自媒体在重大事件、议题中的传播行为进行必要监督,对事实错误进行澄清、对价值偏差进行校正、对伦理缺失进行批评。
为避免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热搜内容呈现“缺位”,微博热搜即将上线“应急工作模式”,即在包括但不限于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将热搜榜前十位主要用户呈现相关事件的重要信息和变化进展,同时对包括文娱内容在内的其他日常内容进行数量限制并减少在前10位呈现。对算法进行“打补丁”,能够有效地发挥平台作用,更合理地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呈现和传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自媒体是媒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主体。它有优有劣,管理部门措施和平台机制应抑短取长,踩准管理的“离合器”,在自媒体能够发挥社会作用的方面放松限制,在自媒体存在缺陷之处加强约束,整体做到松紧有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