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懂的越多,反而活的越惨?醍醐灌顶!

为什么懂的越多,反而活的越惨?醍醐灌顶!

公众号新闻

01

为什么我们上了那么多课程,依然还改变不了现实?

为什么我们那么努力地学习,依然还是那么迷茫和焦虑?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

很多人学习的目的,其实是期待能从外界找到一个“答案”,让自己不用思考那么多也能把所有问题给解决了,哪怕多花钱也想去买到这个“答案”。

其实,这不叫学习,这叫偷懒,或者叫:花钱买捷径。

学习不是你交点钱给别人,然后让别人给一个秘方或诀窍。你可以花钱买别人的经验,却无法花钱帮你少走弯路。

答案不在别人那里,只在你的内心,别人最多给你一个启示,却无法给你答案。如果一个人说可以给你方法和答案,那基本上是在收割你。

就好像我写的很多关于商业变化趋势的文章,很多人却在后台留言说:不要跟我说那么多,你直接告诉我直接赚到钱的方法就行了!

水木然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更不会有直接拿来就可以用的办法。因为每个人的资源、环境、特点不一样,即便是同样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去做,但如果是不同的人去做,往往是不同的结果。

如果真有这样的东西,上帝直接把它公布出来,岂不是人人都发财了,人人都过上了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下图就是绝大部分人的状态,他们只想要现成的答案(面包),却从不想如何打开自己的牢笼(认知)。


02

无论多么高明的人或者成功人士,他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启示,你所能直接学到的只是技巧,你学不到的才是智慧,技巧是可以传授的,但是智慧是靠自己悟的,没有任何人能直接给你方法,真正的方法必须靠你自己去悟。

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条件不一样,性格特点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和自己的资源/条件最匹配的协作方式,而不是非得去模仿别人成功的道路。

然而,现在社会的绝大部分人都太浮躁了,他们不愿意去思考,只想求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然后自己照着做就可以了,懒得自己动脑去思考了。

很多人就抓住人性的这种弱点,直接去兜售各种“答案”,比如短视频中的各种知识“大神”,各种培训大师,各种实用类书籍等等都在争相恐后地向我们兜售“答案”。

于是现在满屏都是方法,到处都是答案,我们脑子里全是要点,然而我们却找不到“问题”在哪里了,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干了……

很多人折腾到最后才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所听到的一切答案、技巧、经验,其实并不属于自己。只有在某一刻,它与我们的经历结合,让我们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的”!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时它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是知识,领悟到的才是智慧。只有你自己悟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的信念,潜移默化地使你发生改变。


读书的时候,语文阅读理解分值最高的题永远都是「从文章中总结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但绝不会直接给你一个已经总结好了的中心思想,让你去背诵默写。


记住:别人告诉你的道理都不能真正属于你,只有某一天你心头忽然涌现出某个道理的时候,才是你人生真正的答案!


也因此,任何老师/书籍只能帮我们找到答案,而不能直接给我们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否则就是剥夺我们思考的权利,那才是真正的害人。



那些直接给你答案的人,其实是变相的掌控你的心智,他们抓住人性不喜欢主动思考的弱点,打着帮你直接解决问题的幌子,操控你的行为,然后用套路收割你。


这就是为什么短视频平台很多大V和培训大师,都在争相恐后给我们答案的真正原因。


他们惧怕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惧怕我们成长,这样他们的套路就被我们识破,就不能再操控和收割我们,这就是现代商业的本质。



03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通过像罗*思维、樊*读书,会之类的内容学习,还喜欢去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喜欢追捧那些搞培训的大师,然后广泛的引用他们的观点和名句,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


现在这个时代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1%的人,他们有读书的习惯。


第二种是99%的人,他们已经不再读书。


而像罗*思维、樊*读书、奇葩说、吐槽大会之类内容的崛起,最大的价值就是让那从来不读书的99%的人,变成了看起来像爱读书的1%的人。


毕竟在这个时代,“爱学习、有认知、有深度”是一个人最具魅力的标签之一,而这些内容的流行恰恰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也就是让他们至少看起来像一个“爱学习、有认知”的人。



为什么网上很容易流行各种“阴谋论”?因为阴谋论让那些脑子简单的人看起来脑子没那么简单了。


同样的逻辑:为什么这些“知识快餐”特别流行,因为这让那些从不会“深度思考”的人,看起来也会“深度思考”了。


这就是这些内容流行的最大价值。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求知识,不如说人们在追求“谈资”。所谓“谈资”就是供人们社交时候可以炫耀的内容,用来增加自己的身份标签。



04


从学习效率方面来说,它分为四个阶梯:


第一是经典书籍,一定是流传了几百乃至数千年的书,其价值被历史证明的书,历史是大浪淘沙,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内容,才称得上是经典。


第二是经典文章,那些冷静、理性又精炼、深刻的文章,让人读完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第三是知识快餐,也就是像罗*思维、樊*读书这样的二次加工内容,他们通过拆书、形象的表演、现场的对立制造冲突,以实现传播的效果。


第四是流行短视频,也就是别人从网上摘抄的文章做成的短视频,往往搭配夸张的音乐和画面,擅长制造情绪、渲染气氛。


而当下最为流行的就是第三种和第四种:知识快餐和短视频,它让那99%的底层大众趋之若鹭,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就像有人所说:如果一开始就给你一堆瓜子仁、甘蔗汁、无人驾驶汽车,那你就永远学不会自己嗑瓜子、啃甘蔗、开车。


其实,这些节目比短视频的伤害性还隐藏得更深。因为当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你最起码知道自己在娱乐。可是当你在欣赏上这些表演的时候,却认为自己在学习,把娱乐当成了认知。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内容的开创者都是主持人出身,比如罗**、樊*、李*、马*等等,全是主持人,而非哲学假或者思想家,因为主持人擅长的是表演,大众最大的问题就是都把“表演”当成了“智慧”。


05

究竟什么才是知行合一?这是最好的诠释!

原来,“知行合一”的“知”,和我们平时的见闻之“知”,完全是不同维度的概念。

“知行合一”的“知”是到了潜意识的“知”,是“真知”;

见闻之“知”是听说,是看到,是被说教。

而太多人都把“听说和看到”当成了“知道”。

你所被告知的一切道理和答案并不属于你。只有当这些东西进入你的大脑后,在某一时刻跟你的经历相结合,让你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在这一刻,它们才真正属于你。这一刻你才是真正的“知道”了,学习到的叫知识,领悟到的才是智慧。

你所能直接获取的一切信息也并不属于你,只有当它们进入你的大脑之后,经过你的思考和审视,被你的大脑消化之后的那部分才属于你,这些东西被你的大脑摄入、囤积起来,成为“认知”。

真正的知道,不是听说了就叫“知道”了。这个知是真知的“知”,是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知”。而绝大部分时候,我们说的“知道了”最多是“知晓了”。

至于知道的“道”,是老子说的那个“道”,道是规律、是原理、是本质、是真相,只有当我们通晓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才能叫“知道”。

(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请点击购买)

别人告诉我们的一切知识与技巧,都不属于我们。只有我们经过刻意练习,生发出一种本能的时候,才真正本我们掌握。

这就是所谓的“致良知”,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说:不虑而知为良知。也就是说:只有当你不需要考虑就能上来就干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道。

做一件事,能不加思索地上来就能干,这才是真正的“知道”,一旦你做事之前还需要考虑一下步骤,那说明你是不知道的。

“知行合一”的意思其实是:“知道”是和“行为”统一起来的,知道即可做到,只要你能“知道”,一定可以做到。你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所谓的“知道”也只是自认为自己知道而已。

以后但凡有人跟你说:“我知道了,还是做不到。”

你就这样反问他:“你确定自己知道了吗?”

所谓的“知道了但做不到,是世界上最大的悖论

水木然的账号请关注


作是一种修行,度人度己

如果是有缘人,可以扫码给个赞赏


或者在末尾打个赏


水木然个人微信:vv59332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


水木然有很多话,但是只在这里说!


欢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识星球


这里是认知的情报局


1:长按图中二维码,付费后下载“知识星球”APP


2:搜“水木然学社”进入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董宇辉央视专访视频被喷上热搜后,任正非的一句大实话让人醍醐灌顶…孤独的大佬下月起又有福利金!家庭成员越多,领得越多…人的运气由天运、地运、人运组成!醍醐灌顶!为什么“讨坏型人格”,反而更受欢迎?为什么懂的越多的人,往往活的越惨?某官媒对中国经济的神分析,醍醐灌顶!醍醐灌顶的“醍醐”究竟是什么顶级食材?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假象!醍醐灌顶!醍醐灌顶:芯片战争中的三个错误认知,影响国运升级!醍醐灌顶的历史真相《毛选》里的这几句话,最让人醍醐灌顶趋势观察|​​​​为什么懂营销的品牌,都爱开「快闪店」?余华怎么这么懂我?!累嗝屁了的我哭出了声“从小就这么懂人情世故??”看完我大为震撼!!旧金山|横行100多年了!汽车窃案不仅没改善,反而变本加厉...抢占用户时间越多,赚钱也越多。拥有的越多,幸福感反而越少!幸福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有些事,领导不直接找你,反而让同事联系你?一月裁员8万多人!全球科技行业裁员名单公布,公司越大裁的越多,X一次性裁掉一半员工!醍醐灌顶!原来让孩子“讲道理”并不难--当哲学遇见童年,有一个孩子开始思考追求“真实的生活”,反而可能摧毁正常的生活 | 一周荐书720《安乐传》追剧团来追龚俊环法休息日---说说自行车手们怎么上厕所lol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饶的南方,反而去严寒之地东北?某官媒对中国历史的神分析,醍醐灌顶!中国第一周刊对2023年的神分析,醍醐灌顶!为什么更多人想开滴滴,反而打车更难了?穷人享乐富人吃苦的时代到来!醍醐灌顶!大型水上飞机降落在昆明湖上某官媒对2023年的神分析,醍醐灌顶为什么易梦玲靠美貌进阶成女明星后,反而更显普了?一场攸关美、中国运的战争男女最舒服的感觉是怎么样的?醍醐灌顶!《毛选》里的这几句话,最让人醍醐灌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